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論隋唐文化

論隋唐文化

輝煌的隋唐文化

1)優秀的建築水平

隋唐時期的建築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建築規模宏大,精神豪放,整潔而不刻板,華麗而不精致。尤其在橋梁工程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1.趙州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是隋代李春設計建造的。

趙州橋,原名安吉橋,是由隋代傑出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石拱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南五裏的渭河河畔。趙縣古稱趙州,所以安濟橋也叫趙州橋。趙州橋的設計非常科學,由五個拱門組成。中間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兩端有兩個小拱,既能減輕大拱和橋梁基礎的荷載,又能分流洪水,節省建築材料。同時,小拱門也為石橋本身增添了壹種優美、精致、生動的姿態。趙州橋堅固耐用,橋面平緩,利於通行。趙州橋基本保持了原貌,車馬依然可以通行。大約1400年前,經過長時間的洪水、地震和風化,它依然屹立不倒。這是壹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出現無疑是因為設計的巧妙。

宋代詩人杜稱贊安濟橋“駕石飛梁作彩虹,黑龍驚背磨空”;元代的劉柏希寫過壹首詩,贊美“水過玉環,人上黑龍背”。明代詩人朱稱贊安濟橋“百尺彩虹過水,壹彎新月出天際”,其實並不值得稱贊。

現代著名古代建築師梁思成說,趙州橋的結構“采用了壹種對工程力學非常了解的方式,以及極其經濟和智能的控制。.....表現出非常現代和進步的工程精神,令人驚嘆”。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選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

趙州橋成為橋梁建築史上罕見的亮麗風景,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資源,每年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2.唐都長安和大明宮漢元殿

東西長約9700米,南北長約8600米,是今天Xi安老城區面積的十倍。長安是壹座“百萬長安”的巨大城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長安城和廣場是分開的,東西對稱。城市裏的街道和房屋被規劃得像棋盤壹樣。城裏的街道整潔、寬闊、筆直,兩旁是成排的樹木和排水設施。這些都是中國城市建築史上的新創造。

大明宮位於長安東北的龍首院之上,居高臨下,為唐太宗所建。漢元殿是大明宮的主殿。每年元旦和冬季至日,皇帝都要舉行大朝會,閱兵、獻俘等重大儀式都在此舉行。其性質相當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面積基本相同。

宏偉的漢元寺建築群充分展示了1300年前中國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傑出創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的發明

1.雕版印刷發明於隋唐。

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手工抄寫書籍,費時費力,還容易出錯。隋唐時期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什麽是雕版印刷?

2.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剛經》

唐代雕版印刷的原作已經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金剛經長約488厘米。卷首是佛像,後面是經文。畫的是釋迦牟尼講給弟子聽的童話,周圍的神仙都在聽。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嚴肅。畫面優美,線條流暢,字體工整,簡單厚重,水墨均勻,刀工嫻熟,是壹種精美的版畫藝術。

即此金剛經是壹個叫王君的人在成統九年,也就是公元868年,為父母消災祈福而刻的佛經。這樣看來,這部金剛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是《金剛經》,但近代被外國殖民者奪走了。

“1900年,絲綢之路上的敦煌千佛洞修繕時,發現了壹個秘密洞穴,裏面全是古代的手稿和繪畫。這個開放於公元366年的千佛洞,共有469個洞窟,每個洞窟都充滿了北魏至元朝1000多年間畫家、雕塑家留下的藝術傑作。這個文物藝術寶庫的發現很快引起了帝國主義者的註意。1907年,為英國工作的匈牙利人馬克·斯坦(marc stein)風聞此事,立即帶著來自中國的翻譯江小萬前往千沸洞。他費盡心機哄騙千佛洞方丈王道長,選了24箱古抄本、5箱古畫、絲繡,共計10000余件,全部交付倫敦大英博物館。而他只為這些稀世珍寶付出了500兩白銀和130斤的賦稅。1914年,斯坦從這裏騙走了五箱手稿,其中有600多卷佛經。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金剛經》是印刷史上極為罕見的珍品。斯坦因是壹個極其貪婪的所謂“漢學家”。他在我國西域進行了三次文物大掃蕩,歷時16年,盜走的珍貴文物和文獻足以裝滿壹個博物館。像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近5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來的多了兩三倍,著名詩人的數量大大超過了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

總的來說,唐詩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①初唐傑出的詩人是陳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據詩壇的還是南朝輕佻的宮體詩。直到唐高宗統治時期,生活經歷、思想感情都與宮體詩人不同的陳子昂,在復古的號召下,極力擺脫梁晨所倡導的“頹廢”詩風,在詩歌創作上提倡“格調”。他的《幽州城樓記》對唐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盛唐是壹個詩歌群星璀璨的時代,唐詩發展達到繁榮的頂峰,著名詩人、流派、詩風眾多。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詩派,描寫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雖然有時也流露出佛老的消極思想和政治失意,但在藝術上是有很大成就的,他們的詩豐富了晉宋以來形成的山水田園詩,在文學史上有壹定的地位。這時,學生可以回憶起初中時學過的王維詩歌的特點。邊塞詩人高適、等人的詩歌不僅描繪了壯麗的邊塞風光,而且反映了無畏的精神、樂觀的精神、思鄉之情和兵士之別,為唐詩增添了清新瑰麗的色彩。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時期成就最高的人。李白鄙視權貴,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詩歌氣勢磅礴,激情澎湃,想象豐富,誇張深遠,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被譽為“詩仙”。他是繼屈原之後又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望廬山瀑布》都是千古絕唱。老師還可以把李白的《給孟浩然的壹句話》朗誦給學生聽,體驗李白詩歌的風格。杜甫是我國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聖”。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由盛而衰的時代,壹生貧窮失意,所以他的詩歌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政治昏庸和腐朽生活,反映了戰爭前後下層人民的悲慘境遇,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他的詩風深沈,跌宕起伏;語言功底很深厚,“對於人性,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無怨無悔”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其優秀作品有《三官》、《三別》。

(3)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生命力大大削弱,底層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完全取代了昂揚樂觀的情緒,成為中唐時期的主流。中唐詩人白居易繼承杜甫的傳統,進壹步倡導“文章要按時代寫,歌詩要按事寫”,掀起了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沿著“補時事、放人情”的現實主義方向發展,在藝術上追求壹種質樸、樸素的詩風,白居易的50首諷諭詩《新樂府》就是這類詩歌的代表。

④唐朝後期,封建統治岌岌可危,階級矛盾空前。隨著國勢的衰落,詩歌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杜牧和李商隱是活躍於晚唐前期的兩位成就很高的詩人。杜牧主張文學創作“重在意”,反對單純追求“文辭”,更符合現實。李商隱壹生仕途坎坷,但始終關心政治,詠史詩在其詩歌中占有很大比重。這兩位詩人的史詩都反映了唐朝的衰落現實,但都透露出個人的失意。在藝術上,杜牧追求“崇高”,不滿足於“精彩”;而李商隱則形成了深情、婉約、飄逸、細膩的獨特風格,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陳子昂

陳子昂(約659-700),字子洲(今四川)人,唐代文學家。當他十幾歲時,他的家庭富裕而慷慨,任俠在他成年後變得憤怒。兩次加入西北軍,熟悉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而充實的思想內容和質樸而雄渾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陳子昂有超過***100首詩。他的代表作《幽州城樓上》寫於他隨軍北探契丹時。他在部隊裏給軍方出謀劃策,多次建議都沒有被采納,灰心喪氣,百無聊賴。他寫了這首歌來表達他的深切關懷。幽州臺,即濟北樓,相傳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古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新人是能為國家做貢獻的後代。這首詩的意思是,壹個人站在幽州的平臺上,想著千古無盡的天地宇宙,再想到自己的孤獨和抱負無法施展,不禁落淚。

孟浩然

孟浩然(約689-740),唐代詩人。襄陽(今湖北)人。早年隱居,四十歲遊歷長安,未能考取。只是的魏,他也叫“王蒙”。他的詩清淡,善寫風景,多反映隱逸。有孟浩然的收藏。

王偉

王微(?-761),唐代詩人、畫家。筆畫這個詞。遊丞,官至尚書。王維存的詩有近400首。它以美麗的風景和田園詩而聞名。蘇軾在《東坡支林》中盛贊王維的詩畫,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雪流圖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高適

高適(706-765),唐代詩人。字大富,渤海(今河北)人。不那麽窮,失意。後來擔任節度使,熟悉軍旅生活,以邊塞詩聞名。它與岑參齊名,並被稱為“高岑”,有著相似的詩風和豪邁的氣勢。

岑參

岑參(約715-770)是唐代詩人。人到中年,他兩次去要塞,滿懷報國之誌,想在軍中開拓前途。雖然未能成功,但他的詩歌題材空前開闊,風格大變。瑰麗壯闊的色彩和悲壯豪邁的風格,成為他邊塞詩的基本色彩。他的邊塞詩不僅描寫了軍旅生涯,也描寫了大自然多變的景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雪公主與田書記吳告別回家》壹曲。全詩如下:“北風卷地葉百花折,八月雪橫韃靼天。突然,像壹陣夜風吹來,仿佛梨樹開花了。它進入珍珠百葉窗,弄濕了絲綢窗簾,毛皮大衣摸起來很冷,棉墊很薄,弓變得僵硬,幾乎無法拔出,盔甲的金屬凝結在男人身上。漢幹涸百尺冰,愁雲慘淡萬裏凝。在經理的敘述中,這種酒是告別宴會,而胡琴琵琶琵琶長笛合奏給這種娛樂增添了光彩。傍晚時分,指揮部大門前,大雪紛飛,紅旗凍住,風拖不動。”輪臺東門,歡迎妳來首都,妳走了,雪蓋滿天山路。".然後他消失在關隘的拐角處,只留下他的蹄印。”

石窟藝術

石窟寺過去是指在山上開鑿的寺廟和寺院,是宗教信徒朝拜的神聖殿堂。隨著宗教的廣泛傳播,石窟寺逐漸成為宗教文化傳播的載體,發展成為集建築、雕塑、壁畫、裝飾等藝術為壹體的綜合體。中國的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以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精湛生動的技法,呈現了十六國以來佛教藝術發展的清晰完整的脈絡。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藝術沿著古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沿天山南麓進入玉門關,到達敦煌。隨後,佛教對中國和中國的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崇佛的盛況也體現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石窟藝術中。石窟藝術主要包括彩塑、雕塑、壁畫和裝飾品。敦煌莫高窟因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藝術珍品而被譽為“藝術瑰寶”。它豐富的唐代遺跡也向人們展示了唐代石窟藝術的編年史。敦煌隋代佛像體現了北朝向唐代過渡的特點,而唐代佛像雕塑則具有漢族的特點,造像溫和、慈祥、莊嚴、飽滿。敦煌壁畫構圖緊密,色彩豐富,栩栩如生,反映了唐朝帝國的繁榮和活力。

詹子謙和遊春圖

隋代畫家詹子謙,生活在北齊北周時期,在隋朝當過大夫和總經理。他擅長畫人物、山水和亭臺樓閣。相傳他畫人物細致入微,畫出壹匹有走勢的馬,臥成跳躍狀,寫的是山川千裏。他在洛陽、長安和江都的寺院裏畫過佛教壁畫。代表作《遊春圖》是現存最古老的卷軸山水畫,描寫貴族春遊(有人認為不是原作,是後人臨摹)。這幅畫有宋徽宗題寫的“瞻子前有春圖”字樣。生動地描繪了春光明媚下,遊人縱情山水的樣子。湖水波光粼粼,群山碧綠。山上有騎馬的遊客,水裏有乘船的婦女,瀑布前有橋。人物雖小如豆,動態卻能壹壹指出。這幅畫表現了畫家對祖國和美麗春光的熱愛。特別值得註意的是,畫中人與山的比例恰當,遠近關系處理得當(晉南北朝山水畫往往是“人比山多”,表現手法不成熟)。這表明隋代的山水畫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階段。

蕭藝賺蘭亭圖

《蕭藝掙蘭亭》為唐代畫家顏所作。唐太宗蕭藝是西太後的顧問。唐太宗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他聽說老僧辯已收藏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原件,於是派蕭藝去取。蕭藝用壹招得到《蘭亭集序》,是“滿心歡喜”(《改齋隨記》),而老僧的口才是“張儀黯然失色,有珠彩”(《改齋隨記》)。這幅畫反映的是蕭壹德的《蘭亭序》,他的反面表情生動。然而,關於這幅畫是不是顏的真跡,學界壹直存在爭議。

歐陽詢

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龔書法與余士南、褚遂良並稱初三大書法家。作為王羲之書的初學者,他豪放、精辟,在《平書》中間看到了危險,使他獨樹壹幟,被稱為“歐風”。他的書法以楷書最好。他筆下的方圓既有力量又有危險。因為他的楷書無論是用筆還是結構都有非常嚴格的程序,最方便初學者。時至今日,歐洲楷書仍然是我們學習的範本。碑刻有九成宮李全明、花都寺碑、禹貢文彥博碑、皇甫生日碑等。

余世南

余士南(558-638),越州余姚(今浙江)人。他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傳統。師從智勇(王羲之第七代孫),名聲在歐陽詢之上。他的書法圓潤方正,外柔內剛,犀利內斂,是初三大書法家之壹。傳說唐太宗以虞世南為師,經常發現“葛”字難寫。有壹天,唐太宗用“晉”字寫了“晉”字,使石南填了“葛”字。寫完之後,魏徵請他欣賞。魏徵說“格”的方法只是現實的。這個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它表明唐太宗是多麽重視虞書。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在唐太宗統治期間,他擔任過生活郎、建議醫生和秘書。後來得到唐太宗遺詔的輔佐。唐太宗即位後,在吏部任大臣,左仆射,通曉政事。封河南公爵。後來,他因反對高和武則天而被貶死。他從事書法工作,是初三大書法家之壹。他的書法研究包括王羲之、虞世南和歐陽詢。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對魏徵說:“虞世南死後,誰也不能討論書籍”。魏徵推薦:“褚遂良的辛苦贏得了王的身體。”唐太宗立即召楚侍中書。唐太宗讓他鑒定皇宮收藏的王羲之墨跡的真偽,他壹壹分辨,可見他真的懂王羲之的書法。唐朝的書評說他的字是:“字是金,行是玉,規是溫雅,美是多。”北宋米芾續書評說:“雖為王帖,皆楚法”,在繼承中獨具個性,對後世書風影響甚大。碑文有《孟夫子碑》、《方碑》、《大雁塔序》等。

初三大書法家

初唐的歐陽詢、余士南與褚遂良。但也有“初唐四大書法家”。然後這三個人,更多的在雪姬身上。雪姬是魏徵的侄子。書法於市南,褚遂良。是楚的高腳。唐人說“可以師楚而不失其節”,可見他在形與神上都可以師楚。

徐章

張旭出生於吳軍(今江蘇蘇州)。吳金悠久歷史的官方記錄。他的書法源於王羲之,但有獨創性,有創新性。他的楷書完全繼承於和歐洲筆法,草書則是書法上的壹大創新和發展。韓愈說:“徐好草書,治不好別的本事。”感到困窘和貧窮,感到悲傷和不愉快,感到怨恨和向往,感到喝醉和厭煩,感到不公正,都會用草書來表達。看事物,可以看到山川河流中的鳥獸蟲魚草木之花,日月雨雪,火,雷,雷,歌舞,搏擊,天地之變,可喜可賀,書中壹。因此,徐之書,其變化仍是鬼神莫測,無從線索。這樣才能名垂後世。“大詩人杜甫在《飲酒之歌》中寫道,他“張旭三杯草為聖,脫帽露頭於王公前,揮紙如雲。“由此可想而知他寄情作畫,創作書法藝術時的狂喜,相傳他經常醉酒後大叫壹聲跑開,然後落筆,故人稱‘張典’。但他的草書看似瘋狂,其實並不瘋狂。”《宣和樸樹》曰:“其草書字雖奇,求其源,無壹人不在畫中規規矩矩,或謂張典不驕。“他用傳統的技巧來表達他的個性,並在書法上有所創新。他是壹位無愧於他那個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自由、豪放,遠超以往書法家的作品,具有濃厚的盛唐氣息。

懷素

懷素(725-785),本名錢,法名懷素。長沙人。他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以《野草》聞名於世。相傳懷素勤於練字,成了禿頭,廣植芭蕉,用芭蕉葉代替紙張練字。因其名,其住所為“青廟”。善飲酒,旺寫字,如驟雨旋風,飛來飛去,雖有多變,但法度已備。他是唐代繼張旭之後的又壹位草書家。他“隨狂”,與張旭壹起被稱為“醉鬼”,對後世影響很大。墨跡有自傳帖、苦筍帖、千字文等。

九首曲子,十首曲子

九曲十曲都是隋唐時期的宴席。周代的宴樂,原本是不同於廟會儀式中所用的雅樂,泛指民間音樂。隋唐時期,宴樂在漢族和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發展的基礎上,吸收了壹些外來音樂成分,成為九曲、十曲,為宮廷的慶典、宮廷的娛樂和宴會服務。隋初,隋煬帝制定的九首樂曲是、尚青集集、高麗集集、天竺集集、安國集集、龜茲集集和集集。到了楊光時期,吉果改為西涼集集,清樂排名第壹。此外,還增加了《郭康集集》和《疏勒集集》,共九首樂曲。初唐九曲變。唐太宗統壹高昌後,加“高昌藝妓”制作十首曲子。這種宮廷樂舞的表演,按其規模可分為左部藝妓和裏部藝妓。壹般都是宮廷保留節目,如《秦王之樂》,用來贊美統治者的功績,顯示國家的強大。

秦王的破陣音樂

《秦王破陣曲》又稱《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宮廷樂舞之壹,是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而創作的。李世民為秦王時,四面征伐,已蔓延至軍中,即即位後,呂彩邪性情與魏徵作歌。633年,李世民親自制作了《破陣舞圖》,命呂彩教120樂師帶甲帶戟跳舞。舞蹈隊擺出各種姿勢,“聲韻雄渾大方”(《舊唐曲集》),配以音樂《聲震百裏,動蕩山谷》。舞蹈不僅有濃厚的戰爭氣息,還有震懾作用,讓觀眾“目瞪口呆”。推廣皇帝武舞,既是致敬,也是示範。《破陣樂》不愧是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多彩的羽毛。

也就是“穿著禮服,披著羽毛跳舞”。唐代著名宮廷樂舞。相傳為西涼使獻,後由唐玄宗潤色作詞,改此名。《彩羽》描寫的是唐玄宗去月宮拜見仙女的神話,所以無論其舞、趣、服,都著重刻畫了虛幻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壹首詩《衣袂舞之歌》,對歌曲的結構和舞姿做了詳細的描述:整首歌分為序曲、中序、間奏三個部分。為器樂演奏而不跳舞或唱歌;中間序列,有壹拍,壹曲,壹舞;歌曲闖入了整首歌的高潮,充滿了急迫的聲音和鏗鏘的音調。結尾的時候,它慢了下來,跳著舞,沒有唱歌。白居易對這種舞蹈的精妙之處贊不絕口:“歌舞無數,最愛禮服舞。”《霓裳羽衣》流傳數百年,是中國古代樂舞史上影響較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