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從父母那裏學會了愛、歡笑和如何走路。但是妳壹打開書,就會發現妳長了翅膀。”幫助學生成長的教科書,是壹對問題不斷、爭議不斷的沈重“翅膀”。如何理性認識教材的現狀和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麽?在目前的市場機制、教育體制和文化環境下,怎樣做才能給孩子寫出更好的教材,讓他們成為成長更輕盈有力的翅膀?我們的教育觀念應該有哪些改變和調整?本期《時事觀察》,我們采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先生,集合各方意見,共同探討這壹問題。
找出問題和出路-
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梯度”
關於教材的爭議,往往集中在語文教材上。有人認為現行語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即經典缺失、兒童視角缺失、快樂缺失、事實缺失。有些人甚至認為現在的教科書充斥著虛假、說教和篡改,應該徹底否定和推倒重來。如何客觀評價現行教材的成績和問題?
溫如民: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前50年的中小學教材都是全國統壹編寫的。近年來實行的不止壹個大綱,即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由壹些有實力的出版社組織編寫,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後才能出版。原則上地區或學校有選擇使用哪個版本教材的主動權。目前小學語文教材十多本,初中八本,高中五本。
其實各種教材的行文風格和選文都有差異,覆蓋面和普及程度也有很大差異。有媒體批評中國教材籠統,充其量是“舉例子”。他們很少對各種教材進行全面的考察,也沒有定量的分析,所以難免以偏概全。說“現在的教科書充斥著虛假、說教和篡改”是不公平的。說現有的語文教材“缺乏經典”是不成立的。就拿新編寫的五種高中語文教材和八種初中語文教材來說,使用經典作品的比例都在壹半以上,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使用經典課文的比例為70%。妳可以批評“這還不夠”,也可以建議哪些經典可以上,哪些可以下,但籠統地批評為“經典缺失”是不合適的。目前,有關機構正在組織壹次關於普及教材使用情況的大規模調查。據我所知,大多數壹線教師對教材配合課改的努力是積極的。
現行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哪些新變化?妳對現行語文教材的得失總體評價是什麽?
溫如敏:與以往的教材相比,現有的語文教材普遍註重突出人文性,盡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問題探究(思考題)的設計,註重多元選擇,貼近學生語文生活,培養開放性思維。每堂課都有閱讀鏈接或擴展書目,供感興趣的學生課後探究。這些都是新的變化,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另壹方面,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媒體的壹些批評是中肯的。尤其是壹些版本的小學教材,包括教師用書的選文和問題設計,對兒童心理的關註不夠,閱讀指導和問答的設計過於說教,所謂的思想表達往往比較生硬,甚至有泛道德化的傾向。其他文字刪的太隨便了。社會上對語文教材的批評大多圍繞著選文展開,哪些作品可以選,哪些不壹定選,都可以討論。
我覺得目前語文教材編寫最大的不足不是選文,而是普遍缺乏“梯度”。以前的教材壹般都講究“梯度”,每個學段、年級甚至壹學期前、中、後的課文、知識點、習題的安排,按照深度形成了壹條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線索。但很多語文新教材的現有體例發生了變化,即采用“主題單元”的框架結構,主題影響整個課程計劃。比如有的初中教材三年六冊,下大力氣列出家國情懷、家國之歌、生命禮贊、善惡品行、藝術感悟、親近自然、關註時事、科學之光等二三十個單元。每個單元有三到四篇課文,按照主題類型排列。自然,選文主要是根據主題的需要,單元之間應該有語言學習。現在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教材大多采用主題單元的框架,有的甚至重復了壹些初中已經存在的“主題”,必修課的時間縮短到壹個學年以上,更不用說“梯度”了。以主題劃分教學單元或節段,往往只註重壹件事,很少考慮難度系數和教學適用性,很難體現語文教學由淺入深的遞進規律。這是迫切需要改進的。
區分歷史和現實—
教材編寫需要“完整與創新”
最近,壹套開明的普通話教材變得相當流行。“老教材”的流行反映了社會對好教材的需求,也反映了現行教材存在的問題。「舊教材」給未來教材編寫帶來哪些啟示?
《溫儒敏:開明國語讀本》是葉聖陶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初編寫的壹套小學教材,也是民國時期最好的教材之壹。這套教材尊重孩子的天性,內容適合孩子。豐子愷先生的插畫充滿童趣,少有成人說教。文本和設計是漸變的,遵循語言習得的認知規律。這些都值得我們今天的教材編寫者學習。但畢竟是70多年前的教材,適合那個年代的孩子學習。如今,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孩子從小就要接受很多過去可能沒有的新事物,新知識。教材必須符合當今時代的需要,不能照搬這套教材的編寫。畢竟壹個時代有教育。
重讀《開明國語讀本》和《108語文課》,我們深深佩服葉聖陶先生壹代教育家的胸懷、誌趣和學識。同時,我們覺得現在的人編教材比過去更難,也更束縛人。葉盛編寫的教科書基本上是民眾的自發行動,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教育理念。出版後,師生可以選擇,社會可以評價,外界幹擾少。當時的教育規模也很小,但是教材的發布和出版,完全是自由競爭,社會不會對教材的編寫形成太大的輿論壓力。現在教育規模巨大,社會關註度很高。往往是“政治問題”或者“公共事件”,所以教育部門不得不嚴格管理。即使不止壹個大綱,教材的編寫也基本上是壹種“官方”行為,而不是個人寫作。社會的期待,教育部門的要求,出版社商業利益競爭的擠壓,寫作團隊的自由度其實很小,很多時候只能做平衡的工作。這是體制問題,也是國情問題,從根本上制約了教材編寫的質量。雖然很難解決,但需要不斷推進改革,逐步為教育理論討論和教材編寫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
事實上,教材壹直在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比如20多年前的課本裏就沒有涉及環保這個話題。在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科書的修訂中,增加了關於環境保護的內容。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教材如何既滿足教學需要,又滿足現實需要,兼顧穩定與變化?
溫如民:教材要相對穩定。不宜壹直改,改的太頻繁。壹線教師使用新教材有壹個適應和準備的過程,改動太多會給他們造成很大困難。當然,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實踐的反饋,適時、適當地進行壹些修改。教材的編寫需要不斷的積累,需要相關學科研究方法的介入,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創新和靈活。在我看來,“守正創新”這句話可以作為目前教材編寫和修改的準則。鼓吹“反中”顛覆壹切的思想和“翻芝麻”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也解決不了問題。語文課程改革難度很大。現在最需要的是紮實的調查和科學細致的研究,而不僅僅是印象式的批判。在中國喊口號或者寫快樂文章很容易,但是改革就難多了。教育領域的哪怕壹寸改革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不如結合實際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開放教材和教學方法-
走出功利主義和技術性的誤區
從教育實踐的角度來看,使用符合教育規律的教材,采用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孩子對語文課程的厭煩和逃避,很大程度上與不科學的教學方法有關。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促進教材與教法的良性互動?
溫如敏:如果把教材比作菜譜,那麽老師就是課堂上的“廚師”。“食物”的糟糕烹飪讓我反胃。不要總怪菜譜,要看“大廚”的烹飪技術。根據我多年對語文課堂的觀察和研究,“大廚”不合格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所以我非常贊成國家加大投入,實施“國培計劃”,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現在要做的工作壹方面是修訂教材,另壹方面要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改革教學觀念和方法,盡可能用好教材。
當我們談論教科書時,我們不應該忘記,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為什麽不說漸變呢?除了教材編寫上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功利心態。都以考試為目標,很功利很焦慮,都在搞“提前量”隨意增加教學難度。以前高考的緊張只有在高二之後才會出現,現在高壹已經進入了緊張的備考。就連初中生也總是被提醒如何準備高考,有的高中班級被挪到初中學習。這種緊張情緒也蔓延到了小學,甚至幼兒園和學前班,都在搞“提前量”。有些學前班要求孩子認識3000個漢字,相當嚴重。有鑒於此,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重新強調教學的梯度性,也意在抑制功利焦慮。這是非常值得關註的。看來“梯度”不完全是教材和教學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基礎教育的全局性問題。如何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尊重教育規律,不急功近利,是全社會都要面對的難題。
語文教學的另壹個不良傾向是技術化。主要表現為:備課程式化,講課多,背誦少,講課太瑣碎,美國文學欣賞變成了冷冰冰的技術分析,甚至是應試技能反應;過於強調寫作技巧的訓練,而不是在引導審美和表達上下功夫;作文教學全部針對中考,實行以範文分析為核心的“套路”練習。“文藝腔”盛行,“作文”成為潮流,等等。
技術化其實是競技教育的結果。僅僅是面對考試,遠遠不是教育的本來意義,也不可能著眼長遠,沒有耐心去關註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忽視了學科自身的規律和學生的主體性。語文教學最需要、目前最缺乏的是“隱性遊泳”,是滲透習得。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方法都應該追求這種最佳狀態,引導“全納遊泳”,讓閱讀成為學生的壹種習慣和生活方式。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完全脫離入學考試和高考來談課改是不現實的,課改和考試並不是不相容的。要走出應試教育的泥潭,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平衡:讓學生考好,但不被題海戰術慣壞,不會“殺”壞腦筋,失去興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只要我們理性對待,講究規則,尊重學生,專心提高,方法總是比較難的。
輿論;民意
最好的教材是《為學生寫作》,是寫出來的,不是編出來的。
——首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鄭小龍。
語文教材的編寫需要打破常規,讓有語言創造力的人把自己的好作品放進語文教材。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語言發展規律,需要找到合適的語體與之對應。
——中央教育學院南山附屬學校校長李慶明。
社會轉型期,我們的科技和經濟在發展,但我們的心卻沒有跟上。這個時代需要養心的教材。
——遼寧沈陽教育專家於永昌。
不同時代對語文的看法不同,評價標準和方法也不同。小學語文教材的問題,水平不高可以集思廣益,良心不夠難以修復。開明的國語課本在70多年後成為新聞,給了我們壹個教訓。
——南師大附中教師吳菲
壹方面,舊教材的流行因其自身的開放性和文學素養而引起社會關註,也表達了人們對當前教育和教材的看法。另壹方面,網上炒高價與商業利益掛鉤,涉嫌制造“印刷緊張”。
——鳳凰衛視策劃人胡
目前教材選擇的視野不夠開闊,缺乏反映時代特征的精美文章,缺乏符合現實生活的實用文章,缺乏反映前沿科技新成果的科普文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十套小學語文教材主編之壹快復地。
教材也是書,首要的是吸引人,讓孩子喜歡讀,喜歡理解。文章的選擇壹定要有意義,有趣,真實。不用把所有問題都解釋透徹,要給老師留有發揮的空間。
——烏市教研中心小學語文教師、研究員譚穎。
文體現道,教育體現文,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以不同的形式體現了這壹點。關鍵是什麽樣的“文學”才能有效承載和有效傳播孩子成長所需的“道”。如果文字本身不是太硬太惡心,教育功能就無從談起。
——人民網網友紫於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