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下雨天,我喜歡聽雨的聲音,無論是煙雨蒙蒙,還是驚雷大作的驚心動魄的暴風雨。記得小時候有壹段時間,下雨的時候,我會壹個人撐著傘站在院子裏,看著雨水落在傘上,濺起壹圈圈水霧,仿佛成千上萬只麻雀在我心裏起飛。雖然後來幾乎沒有類似的舉動,但當時腦海中雨滴濺起成千上萬只麻雀的畫面早已定格在腦海中,每次想起都像轉過來壹樣清晰。回來的時候帶了新版的胡適著作,以前沒看過。這幾天,趁著下午還沒睡,我看了日記裏的辯論和書信,但是詩真的像喝白水。我想,正是這碗白水,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盛極壹時,開啟了中國文學現代化的新時代。
新編輯的封面水印是壹行小字,寬容比自由更重要。前不久我還在重復那句“給妳自由,不獨立妳還是奴隸。”其實不管我們以後是自由還是獨立,都要記住包容。當有壹天我們可以在自由中獨立行走的時候,寬容會讓我們變得淡然,變得灑脫。壹開始差點忘了碼字的初衷。整夜的雨讓我想起了於美人的話,聽著雨聲直到天明,內心的感官與鄉村的相遇。這個人也愛聽雨聲。
少年樓上聽雨歌,紅燭幽幽。風華正茂,舟中聽雨,江闊雲低雁叫西風。
如今聽雨僧盧,鬢有星辰。悲喜總是無情的,壹直滴到天亮。
三個時期,三種心情,讀來讓人心酸。在他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蔣捷用三幅象征性的圖畫概括了他從童年到成年的環境、生活和心境的巨大變化。少年只知道追逐歡笑,享受陶醉;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徘徊,感到孤獨和悲傷;晚年的孤獨,人生的悲歡離合,都在雨裏體現出來。受亡國之痛影響,感情變得麻木,淅淅瀝瀝的雨聲,驅散了情緒...無奈的心情又使它的《聽雨》戛然而止。
我最愛“下學期”這個詞,每次讀到它,似乎都能觸動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透露出的是冷漠與拒絕中不斷加深的痛苦,可謂千鈞壹發之詞。雖然“壹滴壹滴到天亮”,但也難掩心中的不安。身在僧舍,不能真的與世隔絕,也不能真的忘卻人生。“滴到天亮”也是無眠到天亮,沒有安靜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