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杜甫詩歌的時代特征和“詩史”性質

杜甫詩歌的時代特征和“詩史”性質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但是,杜甫的詩作為“詩史”,並不是客觀敘事。他們以詩的風格書寫歷史,卻在深刻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作者的心情。阿清朝人蒲啟龍說:“少陵之詩是壹個人的氣質,三朝之事必寄於他人。”(《讀——傑《少陵年譜詩品》)杜甫的詩大多涉及玄宗、肅宗、代宗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人民生活等重大問題,卻處處滲透著詩人的真情實感。比如杜甫中年時期的兩部代表作《從北京到豐縣,唱五百字》和《北伐》,包含抒情、敘事、紀律性、推理、觀察自然、揭露社會矛盾、內心沖突、政治抱負和主張、個人經歷和家庭不幸、國家和人民的災難以及對未來的希望。這兩首長詩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作者情緒起伏,語言馳騁,證明了他在這個不幸的時代對自然和社會的各種現象有著敏銳的敏感。這樣的詩是詩人生活和內心的自我報告,也是時代和社會的寫照。個人的命運與國家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兩者也達到了高度的藝術融合。再比如《與君子共赴慈恩寺寶塔》和《愛江頭》,篇幅雖短,但也有這個特點。

從天寶後期開始,杜甫寫了大量的時政詩,無論是陳述政治觀點,如子洲寫的《洗兵》、《有感》。或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如《兩為道》、《兩憶往事》、《雲安三絕句》等;或寓言諷刺,如“鳳凰”

皇臺、病橘、幹棕、客上座;或對窮苦百姓的同情和關懷,如《茅屋被秋風吹破》、《又是武郎》;是個人感覺和事實的結合。也有很多長篇故事,有的記錄了國家近十年來的大事,如《懷府書懷》、《到現在》;有的敘述地方亂象,如草堂、入衡州;有的追憶往事,如《強行漫記》、《送別》;更何況,正如蒲啟龍所說,“舍世還是舍身”(《讀解,讀杜提綱》)包含著強烈的抒情成分。

戰爭主題在杜甫詩歌中占有相當數量。杜甫對不同類型的戰爭持不同的態度。反對朝廷窮兵黷武,消耗人力物力,如《車房鋪》、《夔州上書》、《又到後院山下》;對平定叛亂、抵禦外侮是支持性的,如安史之亂前期的《觀西兵赴關中待命》、《觀兵》兩首,吐蕃入侵時寫的《年譜》。這些詩譴責和贊美的是非常清楚的。還有壹些關於戰爭的詩歌,既有贊美的,也有譴責的。著名的兩組詩,堤前和堤後,描寫了士兵在參軍過程中的心情變化,實際上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詩人對戰爭的不同看法。這兩組詩歌頌了戰場上的英雄景象,軍人如何善於戰鬥,勇於犧牲,取得勝利;他還譴責國王沒完沒了的邊疆探險和領主的驕奢淫逸,使記錄失去了積極意義。這兩組詩通過壹個士兵的告白,概括了無數英雄士兵的不幸命運。再比如《三官》《三別離》,更具體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沖突。在洛陽的路上,杜甫看到暴力警察強行征召年輕男孩和孤寡老人。他指責這些人,譴責那些官員,但壹想到壯丁的缺乏和當前的敵人,他就改變了語氣,盡可能對被征召的人說幾句安慰或鼓勵的話。在元代,杜甫寫了許多關於自然的詩。他唱歌的目的常常是聯系自己和時事。詩評和歷代評論對杜十力的高度“情景交融”進行了大量的論述。而杜甫的詩,不僅情景交融度高,而且情、景、時事交融。作者在寫場景、抒發感情的時候,很少離開現實,想到的是那個戰亂紛擾、民不聊生的年代。如他被困被占長安時寫的《春望》和他入蜀時寫的《劍門關》,最具代表性。杜甫晚年在這類詩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如五律《客亭》、《江上》、《江漢》,七律《登樓》、《腐乳》、《亭中夜》、《秋興八首》等,都是情景交融、時事交融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