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山流水
演唱者:漢族古琴曲
演奏樂器:古箏
《高山流水》簡介:
《山與流水》在唐代以前本來就是壹首歌,到了唐代就分成了《山與流水》兩首,都是不分段的。隨著明清以來琴的表演藝術的發展,“山”與“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山流水》的樂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的《魔秘樂》。
收錄在《太古神品》中,其解為:“山與流水兩首,只有壹首。第壹誌向是關心山川,說仁者樂山。未來的誌向是關心流水,意思是智者樂水。唐朝分兩首,不分小節。最高山分四段,流水八段。”“山”更短,“流水”更長,也不分段。編的大概是唐朝的樂譜,指法確實有唐末宋初的痕跡。
在明清以來的眾多曲譜中,由四川學派鋼琴家張空山改編的《流水》收錄於清代唐編著的《天問歌譜》(1876)中。增加了“滾、刷、撥、註”技法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刷流水”,因其形象生動、情景交融而被廣泛使用。據秦家考證,在《田文秦歌譜》出版之前,所有的《秦譜》中並沒有張空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也只有八段,與《魔秘手冊》的解法壹致。但《張空山傳》增加到九段,後來秦家照著打。現代鋼琴家侯將《天聞閣鋼琴曲》中的兩首《山》和《流水》揉合成壹首歌,在古琴界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