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100年從法國購買安娜·聖路易斯,美國政府決定於1904年在聖路易斯舉辦世博會,這是繼紐約、費城和芝加哥之後,美國舉辦的第四屆世博會。1902年夏,美國派前駐暹羅(今泰國)大使巴雷特到亞洲各地遊說。除了“表明在中國辦運動會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邀請大清皇帝陛下來斯裏蘭卡參加運動會,希望大清皇帝指示各位大臣陪同。
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了相關人士的關註。當時中國即將離任的駐美大使吳為此事專門寫信給盛宣懷,希望巴拉德訪華時,盛能“代為引見”並“指示壹切”。盛宣懷不負使命。他和劉坤壹、張之洞壹起接待了巴瑞特,並安排巴斯德去幹青宮覲見慈禧太後。巴拉德對那次會議的結果非常滿意:慈禧對世博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盡管她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沒有親自與皇帝壹起出席會議。
中美迅速達成協議的背後,是滿清政府對世博會態度的轉變。要知道,65438至0866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向總理衙門發出邀請時,清政府只是以“告訴商人”搪塞;幾年後,在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上,清政府依然拋出“中國從來不新奇,沒什麽好幫忙的”的借口。雖然最後委托海關出國參賽,但並沒有真正重視。在之後的幾十年裏,大部分政府官員只是把它當成了壹個無用的炫富之舉,甚至把“競賽”和傳統社會的廟會混為壹談。
然而,在那幾十年裏,中國人開始面對無知的西方世界,在黑暗中摸索,希望為自己的國家找到壹條生存之路。在壹波接壹波的改革潮流中,工商業發展的重要性日益成為朝野的意識,世博會等商品競賽也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進行討論。在他們的心目中,世博會的形象正逐漸從壹個“炫目”和“競爭”的舞臺轉變為壹個“交流”和“商戰”的平臺。
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如和鄭,已經註意到遊戲在市場競爭和商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康有為還在1895年的《巴士上的信》中提出,中國要整頓商業,就必須聽從日本人的建議,開設賽珍廠。1903年,張之洞直接提出了“西法十壹折”舉辦錦標賽的建議。輿論,如中外日報、大公報、東方雜誌和其他期刊和報紙,也留出了相當大的空間來討論這個問題的遊戲。在清廷皇室成員中,曾出國的醇親王載灃和清親王之子宰貞是運動會的積極支持者,宰貞直接參與制定了許多鼓勵運動會的措施,如參加博覽會的貨物免稅、免費運輸等。
當然,中國的順利出席需要帝國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的支持,這在當時幾乎已經不成問題。1900侵華戰爭不僅燒毀了舉世無雙的圓明園,也在壹定程度上完成了對慈禧太後的心理征服。慈禧回國後,對外國人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經常在宮裏設宴招待各國大臣的夫人。無論是出於恐懼,還是為了討好,慈禧絕不會放棄世博會這個“聯絡外交”的大好機會。
此時,中國積極參與世博會這壹國際盛事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