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說起梵高,他短暫的壹生被後人不斷講述、改編、歌頌。
梵高的家庭相當富有,但他壹生窮困潦倒,吃不飽飯。他很有才華,但死前賣了壹幅畫,與父母不和,被鄰居討厭,與妓女同居分居,被朋友逼迫,直到耳朵被割掉,被送進精神病院。人近中年,壹事無成,只能靠弟弟給的生活費過活,最後用手槍結束了自己潦草的壹生。
沒有人能理解梵高為什麽把生活搞得壹團糟。如果可以選擇,妳想過梵高那樣的人生嗎?
我想,除非那些沒被社會打過的年輕人向往和憧憬,否則沒有壹個俗人會選擇梵高的人生。
然而,梵高的身體裏有壹團燃燒的“火”,他的靈魂裏有壹團火。他渴望溫暖他人,感動世界,拿著畫筆,他用絢爛的色彩和豐富的筆觸表達對世界的熱愛。
他能看到最純粹最美麗的東西,初春大片的杏花,起伏的山巒和麥浪,夏夜天空中星星的流轉...這些都是他“瘋”後看到的。我們很正常,但是我們看不到他們。
也許正常意味著我們對現實有太多的妥協,壹次又壹次的失去了真實純粹的自己。
梵高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了,但他超越時代的才華,他的熱情與偏執,他的善良與孤獨,都被繪畫永遠記錄下來。
他曾在信中寫道,自己註定是壹個無足輕重、古怪無趣的人。但是他堅信他會聞名於世,有壹天,人們會通過他的作品知道他的聲音。
壹百年後,他做到了。
他的畫賣到了天價,很多對藝術壹竅不通的人都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到靈魂的迸發活力和憂郁。
現在,人們可能會在壹朵向日葵前掩面哭泣,在壹張自畫像前嘆息嘆息,或者在壹片星空前淚流滿面。
留下來的畫,生前賣不出去,不被理解,甚至被嘲笑和鄙視。但是,生命結束後,有人懂了,有人懂了,更多的人想聽。
但我們只能面對他的畫,不敢面對他的現實生活。
梵高於1853年出生於荷蘭的壹個小鎮。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新教牧師,他們信奉艱苦樸素的工作生活。梵高就是在這樣壹個淳樸感恩的家庭裏長大的。
16歲時,梵高得到了自己的第壹份工作,做藝術經紀人。
除了牧師,梵高家族還有藝術經紀人。他叔叔介紹他去當時歐洲最大的藝術經紀公司做文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讓走進店裏的顧客買那些可憐的假畫。
後來弟弟西奧也進了這家公司。對於我弟弟來說,藝術經紀是他壹生的事業。對於梵高來說,藝術經紀讓他接觸到了很多著名的藝術作品,打開了欣賞藝術的眼界。
梵高從十幾歲開始就喜歡在紙上勾畫風景。在藝術經紀公司工作後,他經常拿著畫筆和素描本去塗抹,這是順理成章的,但做藝術經紀人顯然不是他人生的終極目標。
“我該把壹生獻給誰?”梵高心裏壹直在問自己。
他放棄了作為藝術經紀人的偉大事業。
從65438年到0878年,梵高以個人傳教士的身份來到被稱為“黑埃及”的博裏納日,向壹群礦工布道。
梵高的壹生並不傳奇,就像每個人的壹生壹樣,總會有很多選擇的時刻,我們必須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在博裏納日,梵高終於明白了真正的苦難是什麽樣子。他看到了窮困潦倒的煤礦工人,每天呼吸著汙濁的煙塵,在炎熱黑暗的井下工作,面臨著礦井坍塌,隨時被活埋的危險。
梵高用粗糙的線條描繪工人沈重而結實的身體。他努力讓自己的生命燃燒成壹點光,可以給窮人壹點支持和安慰。
梵高的父親在博裏納日看望兒子時,幾乎認不出梵高,驚呼兒子是礦工。
教會也對梵高的傳教方式非常不滿,認為邋遢、可憐的梵高有損教會尊嚴,他最終被教會開除。
生命之光不應該在最黑暗的地方閃耀嗎?
沮喪而痛苦的梵高將自己的情感轉向了繪畫。
他不是壹個訓練有素的畫家。他真正開始畫畫是在27歲。他的作品經常被其他畫家嘲笑,批評他的煤礦工人作品人體比例不對,督促他從基本的透視、比例、人體解剖學入手。
然而,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煤礦工人,梵高的肖像畫關心每壹個存在的人。工作久了,礦工們的身體已經不堪重負,已經不是正常人的比例,也比不上學院裏五官端正的優雅模特。
牧師嘲笑梵高是牧師,畫家嘲笑梵高是畫家,梵高想要超越每個人都被束縛的庸俗生活。
妓女肖恩比梵高大五歲。她生了五個孩子。她遇見梵高的時候,已經懷了孩子。每個孩子的父親都不知道是誰。梵高第壹次盯著壹個被世界鄙視,被道德鄙視,徹底絕望的女人。
梵高請肖恩做模特,付錢買了貼紙,提供給肖恩的家人。他畫了許多肖恩的素描。
後來不知道是出於救贖還是為了真正體驗生活。梵高不顧壹切地決定和肖恩結婚。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無法理解他的行為,就連壹直支持他的弟弟西奧也來勸阻。
《聖經》上不是有明確記載耶穌曾經原諒過壹個妓女嗎?為什麽虔誠的基督徒不能關心現實生活中的壹個妓女?
梵高也許不愛肖恩,但他只是想更真實、更具體地凝視生活。也許,壹個天才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壹樣,所以會有不壹樣的意識,不壹樣的壹套邏輯。
他安排了壹個溫暖的家帶肖恩和孩子們回家,但梵高萬萬沒想到,肖恩又去了街上見客人。
壹個背離世俗規則,名聲不好的牧師的兒子,是逃不過世俗道德的批判的。
從此,在村裏的田野裏,經常可以看到梵高孤獨的身影。他花了很長時間看農民彎腰鋤地,看織布工坐在織布機旁麻木地工作。此時的他,畫得深沈陰郁,筆法沈重苦澀,仿佛背負了太多的憂傷和悲哀。
生活似乎沒有希望了。1886年,梵高在弟弟提奧的號召下來到巴黎。
陳丹青說梵高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愚蠢的畫家。愚蠢是天性,也是壹種奇怪的天賦。
去了巴黎後,梵高還是喜歡畫身邊的下層階級,妓女,郵遞員,醫生,咖啡館的服務員。每個小人物在他的畫筆下都充滿了純真。
通過提奧,梵高接觸到了印象派繪畫,精神上的陰郁壹掃而空,開始關註光與色的關系,梵高的畫就亮了起來。
他遇到了壹群特立獨行、各有個性的畫家,包括高更。高更是誰?他是《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
1888年,梵高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
阿爾裏的農民無法理解這位奇怪的畫家,但梵高卻全心全意地愛上了阿爾。他總是愛上礦工、農民、妓女和朋友...
“黃房子”是梵高在阿爾勒的主要住所。他夢想與他的朋友分享它,並敦促高更來和他住在壹起。高更接受了。
在等待高更到來之前,梵高省吃儉用,省吃儉用裝飾朋友的房間,這幾乎是他最快樂的時刻。那時的梵高充滿了創作激情。他畫了壹系列向日葵。
當高更從巴黎抵達阿爾勒,差點下火車的時候,他就成了名人,因為在等他的時候,梵高舉著自己的畫像到處宣傳,好讓咖啡店的老板認出高更。
這種滿腔熱情,不成熟,但也瘋狂。
他們相處得不融洽。他們的生活如此接近,有太多的沖突和摩擦。
壹天晚上,梵高和高更激烈地爭吵,高更收拾行李逃走了。那天晚上,梵高用剃刀割破了自己的耳朵,渾身是血。他捂著耳朵跑了出去,被鄰居發現了。他們已經竊竊私語談論這位不尋常的畫家很久了。現在更確定的是,這個人是個瘋子,有暴力傾向。
鄰居們達成協議,簽署文件並提交給警方,要求為了社區安全將梵高強制送入精神病院治療。
如果妳是梵高的鄰居,妳會起訴這個在警察局割耳朵的瘋子嗎?如果妳是高更,面對梵高兇猛的愛情,妳是否也會收拾行李遠走高飛?如果妳是高更,妳會理解梵高嗎?
梵高壹直沒有得到世俗世界的認可。他的生活太純粹太絕對,讓世俗的人害怕。
天才在左邊,瘋子在右邊。梵高既是天才,也是瘋子。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任何感情都有可能崩塌的無影無蹤,而我們真誠的寬容和憐憫是非常脆弱的。
從65438年到0889年,梵高住進了精神病院,他發病期間的作品感動了所有人。
病房的窗戶,每壹個明媚的黎明,每壹個山風吹過麥田的清晨,每壹顆麥穗,每壹座連綿起伏的大山,每壹朵變幻的白雲,每壹顆夜星,都是奇跡。
梵高是孤獨的,但他的靈魂在高燒中燃燒,他的生命被提煉成絕對的純粹,像壹個天真的孩子,畫出他最簡單直接的生命體驗。
燃燒過後,他會唱出生命的挽歌,沒有復雜的旋律。
在壹片麥田裏,梵高用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
梵高想聽後人說這位畫家思想深刻,感覺很柔軟。
為什麽那個時代的人找不到梵高的好?也許這位先鋒畫家的思想太超前了,讓人看不懂,看不慣,以至於身後的時代都在喘氣。
想起魯迅的壹句話:當我是塵埃,妳會看到我的微笑。
梵高無疑是個天才。他是壹抹火紅。也許我們感受不到他的生活,但是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呢?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壹無所知嗎?
人生是什麽?
拋開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世俗的欲望形成了我們的生活。不管妳是天才還是普通人,妳是不是真的喜歡或者熱愛某樣東西,妳知道這不是為了什麽,因為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回報。
妳準備好為了那種“不切實際”、“毫無意義”的事情引火燒身了嗎?
很高興認識妳,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媒體:沒有什麽是永生的,多個平臺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