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鬥指酉;太陽到達黃經180;每年公歷9月22-24日慶祝。秋分那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世界晝夜長短相等。
秋分是“平分”和“對半分”的意思,除了晝夜之外,就是平分秋天。秋分後,陽光直射的位置南移,北半球白天變短,夜晚變長,晝夜溫差增大,氣溫逐日下降。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季祭月節”演變而來。
知識擴展:
按照農歷,“立秋”是秋天的開始,以“初霜”結束。“春分”正好是從立秋到初霜的90天中的壹半。從秋分開始,氣候主要有三個特點:陽光直射繼續從赤道向南半球移動,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直到冬季至日達到夜最長晝最短。
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南半球的情況正好相反。秋分後,直射陽光南移,北半球白天變短,夜晚變長,氣溫下降,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
秋分時,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廣大地區相繼進入按“氣候平均氣溫”劃分的秋季,日平均氣溫降至22℃以下。北方的冷空氣團開始有壹定影響。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秋高氣爽,天高雲淡。
秋分後,陽光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但地面散失的熱量更多,氣溫明顯下降。農業諺語說:“壹場秋雨壹場寒”,“白露分秋夜,壹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