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當鄭愁予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跟隨他當兵的父親走遍了全國,長城內外。抗戰時期,她隨母親輾轉大陸各地,避難期間被母親教讀古詩。15歲開始寫新詩。
1949隨父親去了臺灣省。畢業於新竹中學。
1956參與現代主義詩社創作作秀。
1958畢業於臺灣省中興大學。在基隆港務局工作。
1968受邀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項目,1970進入愛荷華大學英語系創作班學習鄭愁予介紹,獲得文科碩士學位。
80年代詩人多次入選臺灣省各種體裁最受歡迎作家,排名第壹。曾獲青年文學獎(1966)、中山文學獎(1967)、新詩推薦獎(1968)、國家文學獎(1995)。
1986年,臺北文訊月刊(第22期)舉辦問卷調查,被讀者送上最受歡迎作家詩歌類榜首,也是所有文學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問卷顯示,讀者遍布不同生活形態的地區、階層、行業、族群。之後《作家》雜誌和臺灣省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相差無幾。張愛玲是文勛問卷中列出票數最多的人。紅帆書店出版的另壹系列《與妳共讀》,以銷售理論為基礎,由臺北“* * *”和花旗銀行精選,影響臺灣省30年,《鄭愁予詩集》是唯壹入選的。《臺北聯合報》評選出20世紀50年代的30部文學經典,鄭愁予的詩歌在詩歌類別中名列前茅。電腦選舉,第壹次投票。
90年代初,我的兩首詩,唯壹的新詩,入選香港高中語文課本。從去年(1997)開始,臺灣省在重新審定的高三語文課本中選入了包括我的作品在內的新詩,我的詩進入了中學課堂,也給我帶來了壹些新鮮的鄉愁和責任感。
主要作品:
重要詩歌有65,438+03首,如《在夢裏的土地上》、《衣服碗》、《窗外的奴隸》、《燕子裏走》、《雪的可能》、《花開的時刻》、《繡謠》、《孤獨的人坐著看花》、《雨說》等。,還有詩集[65,438+0],鄭愁予詩選。
《鄭愁予詩集ⅰ》被列為影響臺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之壹。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八種歐洲和亞洲語言。詩人思維敏捷,印象深刻,富有創造力,結合古今經驗,借鑒國內外經驗。他的詩以清麗瀟灑、抒情神韻、意象多變、柔情似水、自成風格而著稱。當他的成名作《錯誤》(1954)第壹次在臺灣省出版的時候,因為詩的最後壹句,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壹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路人,當時臺灣省全島都在念叨達達的馬蹄聲。
教育:
天津市蘆臺鎮第壹中學。
北平崇德中學。
北京大學暑期文學班。
畢業於臺灣省新竹市新竹中學。
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現國立臺北大學)法商學院統計系。
美國愛荷華大學文學碩士。
體驗:
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
美國愛荷華大學東方語言系講師。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言系講師。
退休後在香港大學中文系短期任教,並於2006年9月與白先勇教授開始碩士課程。
《現代詩歌》編輯成員。
聯合文學主編。
國立東華大學名譽教授、駐校作家。
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閩南文化研究所。
獲獎情況:
救世軍青年文藝獎。
中華民國全國文學藝術獎新詩獎。
中國文學藝術協會文藝獎章。
時代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