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源堅持重心向基層轉移,夯實基礎,創新工作方法,實施基層黨建“五大工程”。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紮實的工作,切實加強了全縣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薄弱村面貌大幅改善,黨建示範點建設特色明顯,基層支部普遍實現提升升級;農村黨員致富致富能力進壹步增強,村級幹部“發展經濟、化解矛盾、管理黨建”的能力得到提高;機關幹部深入基層,轉變作風,聽取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困,進壹步密切了黨群關系,進壹步提高了全縣基層黨建水平。
整治趕超:基層支部增加活力
新年伊始,記者在乳源采訪了解到,近年來,該縣組織部門采取黨員群眾評議、支部自評、上級黨組織評議三位壹體的方式,對全縣9個鎮102個村黨支部進行地毯式調查,對每個支部認真“把脈”,分類分級,按照“壹村壹策、壹村多策”的原則制定推進方案,全面提升經過兩年的實踐,全縣31個薄弱村得到整改,建立黨建示範點20個。基層支部普遍得到提升,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進壹步增強。在去年6月165438+10月進行的村級班子換屆檢查中,全縣115個村、社區中有94個獲得“好”票,占比超七成,占81.7%;“好”票在70%以上的村(居)委會有87個(75.7%);黨員群眾對現任村級班子普遍反應較好,93.8%的推薦人仍是現任村“兩委”成員。
示範點建設特色鮮明。按照“壹村壹牌”的思路,註重區分不同地區、不同基礎黨支部的具體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加強分類指導,在全縣成功建設了20多個不同類型、特色鮮明的黨建“優秀”和“樣本”綜合示範點。如如城鎮雲門村,通過成立苗圃協會及其黨支部,引導黨員能人為村民提供技術、銷售指導,成為黨員致富黨建示範點。尤溪鎮大寮坑村率先提出建設“八壹”瑤族新村,率先推進項目實施,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成為黨建引領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桂頭鎮洋溪村通過設立“壹站式便民服務中心”,讓村民小事駐村、大事有幫助,成為黨員服務群眾黨建示範點。
薄弱村面貌明顯改觀。兩年來,全縣排水31個薄弱村。針對“軟、散、差、亂”等問題,成立整改工作組,選派“第壹書記”,實行“壹村壹策”。黨群部門幫“軟、散”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亂”村,對癥下藥,分類施治。如劉壹鎮東芬村部分村幹部年齡偏大,安於現狀,缺乏發展的眼光和激情,“兩委”威信低,戰鬥力和凝聚力不強。為了幫助他們帶領壹支強大的隊伍,駐村工作組協助村“兩委”建立了年初承諾、年中守信、年終考評的工作機制,對村幹部履職守信過程進行考核監督,以惠民成果樹立威信。通過這壹工作機制,東粉村完成了大坪至老河掌府下村道硬底化工程,啟動了高遠村50戶、造價10多萬的整村推進工程。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拆遷、征地等前期工作。這些民心工程的實施,逐步樹立了村幹部的威信,提高了村“兩委”幹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在洛陽鎮嶽坪村,壹些“兩委”幹部為民服務意識不強,“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為此,鎮黨委、政府督促村幹部不斷提高個人業務素質和理論素養,利用鎮上招商引資的優勢,引進乳源卓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月坪村開發建設彩谷特色農業觀光園,基地招聘當地村民,解決了部分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在2013“8·16”洪水中,嶽坪村“兩委”幹部積極參與抗洪救災壹線,巡壩清淤,精心組織,連夜轉移群眾400余人,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村幹部在為民服務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大埔鎮平山村采取多種措施增加村集體收入,利用扶貧資金40萬元投資電站,向承包人出租山林200畝,引進老板投資電站收取費用。壹系列項目的實施,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擺脫了村集體收入不足的困境。通過擴大西瓜種植規模,申請“田心”西瓜商標,劉壹鎮和劉壹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人均增收1萬元,有效改變了貧困村的面貌。
城鄉結對:“零距離”產生凝聚力
乳源以“三實壹滿意”(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讓群眾滿意)為抓手,以“365黨代表工作站”為平臺,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和機關幹部深入基層、村(社區),調查研究群眾,記下“駐村筆記”,建起“民憂檔案”,進壹步加強黨群聯系。
城鄉結對全覆蓋。結合新壹輪扶貧開發工作,組織省市相關幫扶單位、縣級直屬企事業單位和全縣115個村(社區)開展“壹對壹”或“幾對壹”結對共建活動。選派180多名村幹部,組織6931名幹部與7016戶結對開展“五幫四送”活動,即幫助薄弱村趕超、幫助黨員創業致富、幫助發展集體經濟、幫助培育“領頭雁”、幫助提升活動陣地和制度建設、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
深入壹線,辦實事。統壹印制發放“駐村筆記”和“民情卡”,鄉村幹部壹張,基層群眾壹張,通過記錄“駐村筆記”,建立“民憂檔案”,收集信息,發現問題,摸清民意,解除群眾困難。截至目前,全縣各級領導幹部到基層走訪群眾4.5萬余人次,記錄走訪日記21539份,建立走訪檔案1679份,記錄群眾意見建議2874條,協助民政2148件,進壹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系。
紅色信貸:為黨員創業致富鋪路。
乳源縣委組織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推行“紅色創業信貸”是該縣基層黨建的壹大特色。依托“紅色創業信貸”、“黨員創業技能培訓”等黨內關愛項目,拓展“支部+協會”平臺,不斷加大培訓、指導和幫扶力度,增強了黨員的致富能力和帶富能力。
註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依托“紅色創業信貸”項目,為黨員中有創業需求、缺乏啟動資金的28個貧困村發放貼息貸款220余萬元。大喬鎮黨員李功才2065,438+02獲得“紅色信貸”23萬元,2065,438+03續貸20萬元,不斷擴大了自己200畝綜合養殖基地的規模,帶動了周圍近20名黨員群眾創業就業。在“紅色信貸”的帶動下,全縣掀起了創業熱潮。
據統計,去年全縣種植規模比上年增長17.5%,養殖規模增長15.3%。專業養殖村由2010的9個增加到29個;養殖大戶由2065,438+00戶的365,438+07戶增加到936戶。
註意加強技能訓練。壹年來,全縣* * *以專題培訓、出國考察、網絡平臺培訓、會議培訓、經驗交流等形式組織培訓571人次,7133人次參加培訓。黨員創業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壹大批黨員成為黨員創業示範戶和致富帶頭人。據統計,全縣4000多名農村黨員中,有956名黨員成為農村創業帶頭人,占全縣農村黨員的三分之壹;459名黨員成為農村創業示範戶。
註重拓展黨員致富平臺。推行“支部促產業、黨員創事業、群眾富起來”的長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支部加協會”的品牌優勢,先後成立了碧北鎮生豬營銷專業協會、東平鎮吳芳生姜協會、牛奶鎮雲門苗圃協會等29個協會,865,438+000余戶,其中黨員65,438+0655戶。協會引進農業龍頭企業12家,覆蓋農村種植、養殖、加工、運輸、銷售等領域,帶動3600多名村民從事特色農業項目生產經營,平均收入4000多元。
註重典型的引領作用。每個鎮重點培養2名以上致富帶頭人,每個村重點扶持1名以上致富典型。以李公才、張、等壹批黨員為典型,制作了農村黨員創業主題視聽片,展現了老中青三代黨員創業致富的風采。積極推薦典型鄉村企業家參加評先評優活動。羅陽鎮被評為“韶關市優秀黨員”,乳業鎮張入選黨員先進個人,市級鄉村企業家。組織123名鄉村企業家與全縣539人結成幫扶對子,為困難群眾提供項目、資金、技術等多方面支持,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培強育優:確保團隊後繼有人。
支部書記是支部的領導,強的支部書記就是強的支部。為此,乳源致力於帶頭人隊伍建設,把選拔優秀強有力的村黨組織書記、建設高素質的村級後備幹部作為加強基層黨建的重中之重。在去年6月165438+10月進行的村級班子換屆考察中,76名黨支部書記獲得“優秀”票,占比66.1%。
重視教育,強化素質。完善村黨支部書記定期輪訓制度,利用農村黨員黨校、現代遠程網絡等教育資源,全年開展培訓105次,培訓人數1271人,讓“小書記”走進了“大課堂”,提升了村支書“發展經濟、化解矛盾、管理黨建”三大能力。
重視考核,加強管理。實行“421”項目管理方式,村支書年初承諾履職,鎮黨委、縣委組織部跟進。全縣102名村支書* * *作出承諾408項,涉及黨建、基礎設施、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等方面,解決了壹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壹致好評。縣委還制定出臺了《村“兩委”及幹部管理考核試行辦法》,將村幹部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做到目標到位、管理有依據、考核有大小。
抓儲備,強基礎。大力實施“四個培養工程”,註意提高發展黨員在能致富的青年手中的比例。按照自薦、組織推薦、考試的方式,確定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工作好、致富致富能力強的102名村黨支部書記後備幹部,加強培養鍛煉,為下壹次換屆打好基礎。建立優秀黨支部書記“壹對壹”培養後備幹部制度,對後備幹部進行“傳幫帶”,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和後備幹部參與征地拆遷、信訪維穩和重點工程建設,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加強大學生村官招聘培訓,先後招聘180多名大學生村官。目前,全縣共有83名大學生村官,確保80%的村有壹名大學生村官。建立了符合乳源實際的大學生村官管理機制,確保了大學生村官“招得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動得動”目標的實現。東平鎮湯盆村委會大學生村官趙雪芳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年來,這個縣18名村官考上了公務員,14名考上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兩名被推薦到國企工作,極大地鼓舞了村官的士氣,激發了村官創業的熱情。
激勵與保障:“做好事與做壞事”是有區別的
乳源註重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和靈活的激勵機制,確保農村基層組織“有錢辦事、有人辦事、辦好事”,“辦好事、辦壞事”不再雷同,讓村幹部“有希望、有幹勁、有盼頭”。
資金方面的保障。該縣財政和掛鉤單位先後籌資900多萬元為73個村入股電站,結合扶貧“雙到”工作,下大力氣為99個貧困村脫貧,為貧困村確定“造血”增收項目。縣財政每年撥款731萬元,保障村級辦公經費和村幹部工資。加上上級財政撥款和黨費補助,形成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多渠道資金保障機制。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從2008年全縣每村1萬元增加到2013年每村63000元。
落實在治療上。全面落實“三有”政策,建立村幹部待遇落實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村幹部基本補貼、績效補貼、通訊補貼、養老保險、辭職補貼“五位壹體”保障體系。積極匹配資金,確保村“兩委”幹部月平均薪酬不低於1300元。制定離任村幹部生活補助實施辦法,縣財政每年拿出654.38+000多萬元補助離任村幹部,解決了654.38+0582名正常離任村幹部的生活問題,使他們退休後有保障、有安全感。按時足額給困難老黨員和“三老”發放補助,及時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老黨員心裏。
政治上要關心。定期表彰獎勵村黨支部和村幹部,積極推薦優秀村幹部擔任各級黨代表、NPC代表、CPPCC委員或監事。積極探索從優秀村幹部中招錄公務員的有效途徑,把政績突出、議事能力強的村黨支部書記選拔進鄉鎮領導班子或吸收進基層公務員隊伍。目前,在474名村“兩委”幹部中,有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CPPCC委員362名。2008年以來,3名優秀黨支部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4名優秀村幹部考上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