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論《木葉》中的成語

論《木葉》中的成語

“秋風吹來,洞庭波在葉下。”(《九歌》)自屈這首感人肺腑的詩開始,其生動形象就影響了後世的詩人,許多被人們傳誦的詩篇都是從這裏得到靈感的。如謝莊《樂府》曰:“洞庭始波,葉微微離。”陸爵《臨江祭王之歌》也說:“樹葉下,江波蓮,秋月照普雲歇山。”至於王褒的名句《過河北》:“秋風吹木葉,似洞庭波。”影響就更明顯了。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木葉”已經成為詩人喜愛的意象。

什麽是“木葉”?從字面上看,“木”是“樹”的意思,“木葉”是“葉”的意思,似乎不需要更多的解釋;但問題是為什麽我們很少在古詩詞中看到“葉子”的用法。事實上,“樹”是常見的。比如《橘頌》中,屈原說“帝後,樹美,橘滋誘人。”而淮南山的《招隱士》也說:“山中桂花樹多。”無名氏的古詩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絢爛。”但是為什麽“葉子”不常見呢?壹般情況下,我大概會遇到“葉子”

比如說“密鳥飛在路上,風輕花落晚。”(肖鋼《折柳》)“明月幾時有,紅葉幾時有。”(陶淵明《仿古》)當然,這也可以說是詩人文字的錘煉,但這種解釋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當妳遇到“木葉”時,情況就明顯不同了;似乎詩人不再考慮寫作的問題,而是想盡辦法寫出名句,通過“木葉”流傳到人群中,比如:“高婷的樹葉下,秋初飛逝。”(劉蕓《易道詩》)“聞橛子寒打搖葉落,遼陽遠征將去十年。”(沈荃《古意》)可見,洗不能作為“葉”字獨占使用的理由,那麽“葉”為什麽從來沒有人問過呢?至少它從未產生過壹首美妙的詩。而事實正是這樣。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牧野”之謎,此後的詩人就不肯輕易放過。所以壹旦再次使用,熟能生巧;在詩歌的語言中,並不局限於“木葉”二字。比如杜甫的名句《登高》說:“樹葉像瀑布的水花壹樣往下掉,而我看長河總是滾滾向前。”這是眾所周知的壹句話,而這裏的“落木”無疑是由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展而來的。按照我們通常的思維,似乎不應該省略“葉”字。比如我們不妨說“有無邊的樹葉沙沙作響”,豈不更明了?但是,天才杜甫寧願省去“木葉”之“葉”,也不願舍棄“木葉”之“木”。這到底是為什麽的道理?其實在杜甫之前,庾信就已經在《哀江南》中說了:“離洞落木,去陽極盛。”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落木”這個詞並不是偶然的。古代詩人借鑒前人的創作,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中國的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只是壹個小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