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士人大多思想活躍,勇於建功立業。他們敢於發言,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敢於爭論不同學派的觀點。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百家爭鳴”。所謂“戰略家”,其實就是政治活動家,是另壹種相當活躍的“學者”。他們穿梭於當時的諸侯國之間,到處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張,如張儀、陳科、蘇秦、蘇代等。
戰國時期的文學,從中原來說,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歷史散文和哲學散文。歷史散文包括國語、左傳、戰國策。哲學論文有《論語》、《墨子》、《老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春秋》等。戰國文章的特點是:壹是《孟子》中“重民”思想大大增強並達到頂峰;第二,作品中主角的身份和地位在不斷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學形式中,詩歌是最早的壹種。現存的成熟的原始詩歌大多與巫術信仰有關。
“破竹竹,飛土吃肉”出自吳越春秋。《周易》是壹部專門用於占蔔的系統占蔔著作,分為經和傳兩部分。
中國古代沒有專門的神話集,神話資料散見於古籍。保存下來的資料很多,如《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穆傳》、《莊子》等。後羿射日神話在《淮南子》中有詳細記載。
3.《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他收集了從西周開始到春秋中期或大約五六百年後的305首詩。《詩經》由體、雅、頌三部分組成。其中,風包括15《國風》和***160篇;優雅分“雅”與“雅”,***105篇;頌分為《周松》、《松露》、《商頌》,共40篇。風、雅、贊本質上是壹個音樂分類。從內容上對《詩經》進行分類,可分為祭祀詩(生平、吳、載記),三首《頌》中均有;贊美詩,歌頌先人的功績(《儒林外史》中的晟敏、鞏留、絲部、易帝、大明);怨刺詩,揭露困難,諷刺國事(民老,桑柔,結南山,蕭也),北山等。);婚戀詩(關雎、賈簡、嶽初、蔡哥)、景女、野草);征兵詩,反映戰爭和軍隊生活的問題(載遲,蔡威,無衣服)。
4.古文是隨著史家編年史出現的,中國最早的歷史散文集是《尚書》。現代28本《尚書》中,有虞、夏、商、周的書。《尚書》以背單詞為主,文章分為典、墨、訓、專利、誓、命三類。其中,《唐史》是商湯攻打頡利時的誓詞;“不逃”是周公對成王的訓誡。《盤庚》中的三篇文章是盤庚遷都時對臣民的講話。
5.《戰國策》的散文藝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前輩們譽為“口若懸河”。《戰國策》裏有很多寓言,比如“畫蛇添足”、“鷸蚌相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騎虎難下”、“反其道而行之”。
6.先秦歷史散文,如《逸周書》、《穆傳》、《宴春秋》等,也具有文學性。
7.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包括儒、墨、道、陰陽、法家等諸多流派,名家、軍事家、農民、雜家、小說家等。縱橫家的《戰國策》,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莊》,法家的《韓非子》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8.繼孔子之後,與儒家學派相抗衡的是翟墨創立的墨家,當時稱為“顯學”。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愛和不侵犯。墨子顯示了從紀實性文體向成熟散文過渡的痕跡。墨家還提出“三形態”作為論證的標準,也稱“三定律”。
9.戰國中期的莊子取得了最高的文學成就,而後期的荀子和韓非子則在文體和技巧上高度成熟。
10,《老子》也是語錄,八十壹章,第壹章是陶靜,第二章是《德經》,合稱為《道德經》。“道”哲學範疇的提出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11,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的代表人物。晚年與弟子萬章編著《孟子》壹書,收錄梁王王輝、公孫醜、、、、、告子、獻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學說是建立在性善論和民本思想基礎上的。孟子還提出了“知人論世”、“以意逆智”的文藝觀。
12,《莊子》原文52篇,現存33篇,其中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
《13》和《荀子》共32篇,為漢代劉向所編。荀子主張“先法後王,統壹禮法,壹制。”
14,戰國末期的荀子是繼孟子之後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兩個韻部,項城和甫篇。清代chāo稱項城為“後世彈詞之祖”。《賦篇》是文學史上第壹部賦作,後為漢賦所繼承,成為賦文學的基本形式。
15,韓非的命題是“時因物異”、“時因物異,有備而變”、“聖人不期修古,不可為也,因有備而議天下之事”。韓非的寓言有《等兔子》《給男人買鞋》。
16,呂《春秋》以道家黃老學派的觀點為主流。善於用比喻和寓言說理,如“刻舟求劍”、“掩耳盜鈴”、“齊人搶金”等。
17、李斯把法家理論運用到政治實踐中,代表作是《勸誡逐客書》。代表作《獄中來信》采用的是反諷的形式。魯迅先生曾說:“秦篇唯李斯。”
18,屈原的作品有* * *二十三部,包括《離騷》、《九歌》(十壹部)、《九章》(九部)、《田文》和《招魂》。“湛江水上有楓,眼望千裏,傷春心,魂歸哀江南”出自《招魂》。
19、九章是壹組描寫屈原生平經歷和經歷的抒情詩,包括詠、佘江、哀悼、思思、、思、元、《橘頌》、《傷逝歸空》等,作品9首。其中《橘頌》是最早的,《懷古》是他的最後壹部作品。
20.繼屈原之後,先秦時期的楚辭作家還有宋玉、荊軻和唐勒。宋玉作品有《招魂》和《九辯》兩部,後人認為是宋玉作品。九辯之名源於古代傳說中的天樂,而宋玉的九辯只是抄襲了古樂之名,九辯被歷代文人奉為“哀秋之祖”。《風賦》、《登徒子賦》、《高唐賦》、《神女賦》、《問楚王》等宋玉的作品,不壹定是宋玉寫的,但也很有特色。
21,漢賦分為騷賦和三賦。騷體與屈原壹脈相承。首倡者為漢初賈誼,代表作有《吊屈原賦》、《侍鳥賦》。有董仲舒的《士賦》,也有司馬遷的《哀士賦》。東漢初年嚴豐的《示誌賦》,東漢末年張衡的《歸田賦》,趙翼的《留世養病賦》。
22.司馬相如也有“成人賦”和“哀二賦”。散文有《漁父蜀霸》、《難蜀長者》、《劍獵蜀》、《封禪文》等。p .196
23.楊雄模仿子胥賦和上林賦,創作了《甘泉賦》、《獵羽賦》和《長陽賦》。他還以騷體寫了《太玄賦》、《轉貧賦》、《反離騷》。
24.張衡的《歸天賦》與西漢初年的騷體賦仍是壹脈相承的,但在思想和文章體系上有許多變化。是魏晉以後流行於世的所謂“抒情小賦”的開創者。這類賦還有趙翼帶病刺世賦、米芾鸚鵡賦、王燦登樓賦等。張衡是漢代辭賦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代表人物。
25.賈誼的政論文主要有《治安策》(又名《陳正實錄》)、《郭芹論》、《論積儲疏》、《李健淮南齋藤優子疏》等。
26.晁錯的政論文章主要有《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論賢文對策》、《論軍事疏》、《論削藩疏》等。被魯迅譽為“西漢大散文”的,有賈誼的《治安策》和《論渡秦》,還有晁錯的《好文對策》,談軍務,勸農疏。
27.梅城擅長辭賦,代表作是《七毛》。他的散文只剩下壹篇散文《致吳王書》。
28.鄒楊的散文集有《吳王書》、《獄中梁王書》。
29.董仲舒的散文只有三篇,“賜良策”。
30.東方朔的散文集有《該寫信給壹封信》、《解散森林花園》、《難答客人》和《論沒有先生》。
31,楊雲是司馬遷的孫子,他有壹本書《報孫惠宗》。
32.劉翔最著名的紀念就是“營太奢的建議”。這篇文章被明代毛坤譽為“西京第壹書”。
33.楊雄的散文包括單篇散文《皆朝》和《法眼》中的壹些段落。楊雄被魯迅稱為最擅長“模擬”的“大師”。他臨摹《易經》寫《太玄》,臨摹《論語》寫《法言》。《傑超》的寫作完全模仿東方朔的《難答客》。
34.劉鑫是劉翔的兒子。散文集有《移書太常博士》、《山海經表》。
35.桓譚、王充、嚴豐、馬援等是東漢初年的主要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王充。東漢中後期有古力、王符、仲長統。王充的《論衡》;馬援的書《號令兄弟父子嚴明》;古力的黃瓊之書;王符的《論潛夫》;仲長統的長篇大論。
36.《史記》原名《太史公書》,這本書被稱為《史記》是東漢末年以後的事。這本書有130篇文章,52萬字,是中國第壹部傳記通史。它可以追溯到軒轅帝到漢武帝初年。其中分為年譜、家世、傳記、書表五個部分。編年史是以帝王的年代順序為綱的歷史事件。《家族》是歷代有爵位的家族史,描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諸侯和漢朝的皇帝。傳記都是壹些有才華,有成就,有價值的人。對社會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傳記:《書》是經濟、軍事、水利、祭祀、禮樂的制度史;“表”就是把復雜的歷史事件用表格列出來,讓人壹目了然。《史記》內容廣泛,藝術高超,不僅是歷史和文學的偉大傑作,而且在哲學、政治、經濟、軍事學、法學、醫學、天文地理等諸多學科和領域都有豐富的內容。以至於我們今天無論研究哪個部門,似乎都不能忽視史記。從這個意義上說,也可以說《史記》是壹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37.班固說《史記》“非空之美,非藏之惡,故謂之錄”。魯迅把《史記》稱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
38.司馬遷在《報任安》壹書中提出,創作《史記》的目的是“在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時,了解古今之變,成為壹家之言”。
39.《漢書》是由班彪、班固、班昭、馬旭四個人寫的,包括十二傳、八表、十記、七十傳、* * *壹百傳。從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帝皇四年(23年),是中國第壹部人物傳記。除外,班固還有《兩都賦》、《遊同賦》和散文《阿斌》等。後人編纂了《班蘭臺集》。
40.《吳越春秋》的作者是東漢中期的趙曄。東漢末年碑刻的代表人物是蔡邕。
41,東漢馬底堡的閉經儀式,堪稱遊記文學的鼻祖。
42.樂府最初是壹種音樂器官的名稱,正式建立於西漢武帝時期。樂府機關的作用是:壹是作詞作曲,練習排練;另壹方面是組織人到各地收集民歌。“每個人都有悲喜交加的感覺,這是事物造成的。亦可體察風土,知薄雲厚。”韓曙。漢代樂府民歌有60首,主要集中在宋代郭茂謙編的樂府詩中。
43.中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最早見於南朝末年徐陵編撰的《魚臺新詠》。標題下有個小序,說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
44.漢代有兩部楚辭:項羽的《蓋夏之歌》、劉邦的《大風之歌》、戚夫人的《戚夫人之歌》、的《秋風頌》、《贊子歌》、的《五愛之歌》(東漢)和張衡的《四愁》(已經是比較工整的壹部)
45.班固寫了壹首詩《詠史》,這是中國古代第壹首有記載的文人五言詩。此後,張衡寫了壹首同聲歌,秦嘉為壹個女人寫了壹首詩,宋子厚寫了壹首五言樂府《董嬌饒》,辛延年寫了壹首五言樂府《余》。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是佚名的組詩《古詩十九首》。
46.建安時期文學創作的主力軍和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女詞人蔡琰。在曹氏父子的努力下,七子、楊修、閔欽、蔡琰等壹大批文人被吸引到皇位上,形成了皇位下壹個充滿活力的群體。
47.“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是指魯國的孔、廣陵的陳、張、的王參、北海的許、劉晨的玉娟、汝南滎陽的德聯、東平的劉振。
48.曹操是建安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是開創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拓者,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氣象。曹操詩文俱佳,散文形式自由,風格鮮明。被魯迅譽為“改造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好李星》被鐘惺譽為“漢末的真實記錄和詩歌的真實歷史”。
49.曹操當之無愧是建安文學的核心人物,他的詩文創作成就了壹代風氣。他以樂府古題寫時事,不僅開創了樂府詩歌創作的新風格,也為後世詩歌的進壹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啟示。在五言時代,他使四言詩重新煥發光彩,對嵇康、陶淵明、韓愈的四言詩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
50.曹丕的《葛炎行》用的是第壹人稱敘述者,全詩用了七個字。每壹句都押韻,押韻到底,在中國七言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丕還擅長散文和辭賦。他在《典論》壹書中的論述比討論還長。代表作有《與吳書》、《與吳書》。
51.曹植後來被稱為“陳思王”或“陳王”。他是第壹個大力寫五言詩的作家,鐘嶸稱他“人品極高,采華懋之詞”。曹植把文人五言詩的發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標誌著文人五言詩的完全成熟。鐘嶸稱之為“建安之傑”。《洛神賦》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還有《重書與武吉》、《書與楊德祖》、《求自測表》。
52.孔融的散文集有《論盛孝章書》、《褒米芾表》等。曹丕說他“氣滿”,劉勰說他“氣滿如筆”。劉勰稱王燦為“七子之冠”,其七哀三首最為著名,其辭賦《樓頌》最為著名。陳琳有《長城窯洞飲馬》。阮瑀已經“開車出了北門”。那時候劉真和曹植還被稱為“曹流”,他的三首詩《贈我兄弟》是最好的。許幹是《論中國》的作者。蔡琰的《悲憤五言詩》是壹部長達540字的自傳體敘事詩,對杜甫的《五百字》和《北伐》影響很大。
53.米芾有《吊張衡文》《鸚鵡賦》。諸葛亮有榜樣。
54.正始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賢”。其中以阮籍和嵇康的人品和文學成就最高。
55.《愛情五言詩八十二首》是阮籍的代表作,開創了中國五言古詩抒情的先河。阮籍是建安以來第壹個致力於寫五言詩的人...鐘嶸評價阮籍的詩,“言在耳目,情寄八荒表”。他擅長寫作,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傳》。
56.嵇康的詩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樂府詩、騷體詩等,但以四言詩成就最高,代表作有《贈秀才予弟從軍》、《怨詩》等十八首。劉勰稱姬石為“帥”,鐘嶸稱姬石為“帥”。文章有“太史氏之諺”。《與山居元分手》壹文中,有“七人必不堪,二人不可為”。劉勰說嵇康的雜文是“歡快的”,“得老師之心”。
57.太康時期,三畫(張載、張協、張康)、二陸(陸機、陸雲)、潘亮(潘嶽、彭妮)、左毅(左思)壹時名噪壹時。傅玄和張華是西晉初年的著名詩人。傅玄擅長樂府詩,有《秋》和《秦行》。鐘嶸說,張華的詩“充滿了對孩子的深情,卻少了些浪漫”。
58.潘嶽的《好為喪》、《懷古賦》、《寡婦賦》、《悼亡詩》都善於表達哀悼。紀念忘妻的三首五言“悼亡詩”是傳世佳作。
59.陸機被鐘嶸譽為“太康的英語”。他是駢文的創始人。他的駢文有《吊文》、《悼悼序》、《石昊賦序》等。著名的論文是文賦。
60.左思的代表作是八首詠史詩。他是太康乃至西晉最有成就的詩人。劉勰認為他的《詠史》詩是“五言警策”,高度贊揚“左思右想、風力大”。左思的辭賦,最著名的是三都賦,洛陽貴。
61,郭璞的詩不錯。現存二十余首,十四首遊仙詩是他的代表作。鐘嶸認為他的詩“文采橫溢,玩味十足”,“用詞大方,可愛遠玄宗”,“是不是過不去?”?詠懷不是成仙的興趣。"
62.東晉玄學派詩人有孫綽、、桓溫、郁亮、支遁,其中以孫、徐為代表。
63.陶淵明的三篇辭賦《閑情賦》是繼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之後的又壹篇賦作。《儒林外史賦》仿董仲舒、司馬遷同題之作。他的詞作中最傑出的是《歸去來Xi詞》。陶淵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等。元好問論陶士雲:“奢盡,方見真。”梁朝蕭統編纂了八卷《陶淵明集》。
64.南朝詩歌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劉宋山水詩的代表作家是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他們被稱為“元嘉三傑”。齊和梁初是永明體的形成和繁榮時期,代表作家有、謝朓。從梁中期到陳偉“宮體詩”的興盛時期,代表作家有蕭綱、蕭藝、徐彪、徐陵、於健吾、庾信。
謝靈運被鐘嶸稱為“元嘉英雄”,他和顏延之並稱為“謝衍”。
65.鮑照代表作準——難走。鐘嶸稱鮑照“有才有才”。其風格豪放飄逸,杜甫曰:“君意寶從軍。”
66.沈約提出了“文章要有三變”的著名論斷,即“易見之物”、“易讀之文”、“易讀之文”。
67.謝朓的創作主張是“好詩之美,如彈丸之流”。他是永明體的旗幟,是齊梁詩壇的“第壹功臣”和“皇冠”。
68.肖鋼提出“立言必先慎,文章必放蕩”。蕭綱和他的弟弟梁、、、於健吾等宮廷文人對宮體詩大加推崇,他們都以寫艷詩著稱,所以人們把這種精妙絕倫的艷詩稱為“余旭體”。“洗魚臺之醜,開沈松之風。”我們所說的詩人是殷鏗。
69.鮑照是宋代駢文大師,代表作有《登雷岸與我妹書》。齊梁時期也有許多優秀的駢文作品,如孔之爵的《北伊山文》、陶弘景的《謝謝妳的書法》、吳筠的《思宋元》、丘遲的《寫陳博智》。《花生樹,鶯飛》出自陳波的書。
70.徐陵是梁陳時期著名的駢文作家,《魚臺新詩序》是其代表作。
71,鮑照是宋代第壹個辭賦作家,最著名的是《武成賦》。
72.謝惠連和謝莊也是宋代著名的賦家。謝惠連最著名的是雪賦,謝莊最著名的是月賦。
73.江淹現存詩歌28首,其中《別賦》、《恨賦》最受歡迎。
74.北魏末至北齊時期,北朝出現了幾個比較正統的詩文作家。其中,文子升、邢紹、韋壽是比較著名的作家,被稱為北方三才子。
75.杜甫說:“庾信壹生最悲慘,晚年他的詩轟動了大江南北。”“庾信的文章更老更成功,淩雲劍的筆鋒縱橫。”庾信以《準永懷》二十七篇為代表。庾信的抒情詩有《枯樹賦》、《竹簽賦》、《傷心賦》、《小花園賦》等。這些都是著名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賦·江南愁》。庾信也是駢文大師,最著名的是《哀江南序》。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大師。他承前啟後,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6.自齊梁以來,南朝散文日漸式微,而北朝則出現了幾部獨具特色的散文佳作:顏之推《顏氏家訓》、李道元《水經註》、楊玄之《洛陽伽藍註》。
77.南朝樂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謙的樂府詩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壹是五聲歌,二是神仙歌,三是西洋歌。南朝民歌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是抒情詩《西周曲》。
78.中國古代小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
79.魏晉南北朝時期,“誌怪小說”和“軼事小說”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幹寶的《搜神記》是最成功的小說。其中,樊訊、余純伯、東海孝、幹將莫邪、韓平夫婦和斬蛇都很有名。其他奇怪的小說包括王甲的故事集,曹丕的列伊傳,張華的自然史。
80.以記錄人物軼事和瑣事為主的軼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相當流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這壹時期軼事小說的代表作,至今保存較為完整。它以魏晉時期的知識分子為中心,被魯迅稱為“名士的教科書”。
81.建安以前,中國沒有文學批評專著。魏晉時期,出現了曹丕的《典論》。論文、曹植的《與吳的壹書》、《與楊德祖的壹書》、陸機的《與的壹書》、治輿的《說文解字》、葛洪的《抱樸子》等文學批評著作,尤其是《典論》。論文和文賦的影響最為深遠。曹丕的經典理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學理論批評專著,他視之為“經世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明確提出了“誦要雅,書要理,題要實,詩要美”的觀點,還提出了“文要以氣”的觀點。
82.在《文賦》中,陸機提出了“詩因情而美”、“因體而明”的觀點。
83.南北朝時期,隨著文學意識的明確和作家對作品藝術性的自覺追求,“寫作學”和“寫作學”理論開始流行。劉勰區分文風有韻與無韻。梁元帝蕭絳指出,“文”的特點應該是“吟誦風吟,纏綿悱惻”。在蕭統延吉文人編撰的《文選》中,提出了“事出於禪定,義出於無知”的標準。
84.《文心雕龍》成書於齊,共50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和評論四個部分。
85.《詩品》是我國第壹部詩歌專著,其範圍主要是五言詩。鐘嶸對詩歌創作中的壹些重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詩歌的“味”、詩歌的“真美”原則、詩歌中“窮情”與“寫物”的結合等。
86.隋代最著名的詩人是薛道衡,他的代表作《昨日鹽》直接影響了初唐四大家。王績是隋唐時期獨樹壹幟的詩人,被稱為“鬥酒學士”。
87.魏徵的代表作《諫唐太宗十思》,他的懷古詩樸實健康,如書懷。上官儀的詩婉約嫵媚,堪稱“官風”。沈嵩的成就是進壹步規範了格律詩。
88.“文章四友”是指李喬、蘇偉道、崔融和杜。其中,杜的成就最高。杜最擅長五律,詩中稱其為初唐五律之冠。
89.《送別都督入蜀》、《滕詩》、《秋送滕序》、《楊炯從軍》、《魯難行》、《羅從軍》、《政治犯聽蟬》、《代李求吳家》等。
90.在擺脫六朝遺風、建立盛唐之聲的過程中,陳子昂發揮了比四傑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他比四傑更明確地批判了齊梁的文風,為唐代文學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他旗幟鮮明地批判了六朝以來“采美爭變”、“跌跌撞撞”等不良文風,大力提倡漢魏之音和始,並準確地概括了它們的主要特征:“風骨”和“盛世”。陳子昂壹開始就指出:“寫壹篇壞文章要五百年”,準確地抓住了文學發展史的問題,比司捷等人只提倡《詩經》而屈宋、馬梅、王草等人甚至否定《詩經》要實際得多。陳子昂的三十八首《感懷》是對阮籍八十二首《詠懷》的模仿。與郭璞的14首遊仙詩、鮑照的18首難行詩、庾信的27首懷古詩、張九齡的12首抒情詩、李白的59首古風詩壹起,構成了壹個抒情系列(除鮑照外,全為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