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與原子彈
毛澤東建立積極防禦戰略。
1956年初至1967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早在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就作出了研制原子彈的決定。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毛澤東總統確立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毛主席決定,為了自衛,中國也將制造原子彈。我們不先攻擊別人,但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防禦。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攻擊我們,我們必須想辦法對付他。這是毛主席壹貫的戰略思想。如果有人用原子彈轟炸我們,我們也要想辦法回擊他。所以中央決定我們也要發展原子彈。當時總的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尋求外援為輔。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研究和發展,同時,我們必須爭取外援。當時西方國家封鎖我們,中蘇關系比較好。我們想獲得蘇聯的壹些援助。但是有個界限,就是只求協助,不搞合作,不搞* * *。也就是說,原子彈的科研單位、工廠、各種設備和技術都是中國的。妳可以來幫我,我歡迎妳,謝謝妳,但是妳不能跟我有,跟我用。這是維護我們國家主權的重大問題。因此,建議以自力更生為主,外援為輔。妳不應該跟我來負責這個單位和這件事。我理解這是當時中央搞原子彈的方針,是毛主席高瞻遠矚確立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科學院接受黨中央交給的任務。
中央決定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彈,這壹點很重要。後來決定自力更生,自行研制導彈和衛星,統稱為“兩彈壹星”。
原子彈、氫彈由第二機械部負責,導彈由國防部第五研究所(後來的第七機械部)負責。毛主席對原子彈的發展有壹個指示:“我們要齊心協力把這項工作做好。”中國科學院按照中央確定的“大協作”、“三校擰成壹股繩”的精神,主要承擔原子彈、導彈研制中的壹系列關鍵科技任務,包括各種特種新材料、元器件、儀器設備的理論分析、科學實驗、方案設計、研制甚至批量制造。至於人造衛星,從構想到建議,由中科院提出,兩次發射(1958和1965)。經以周恩來總理為主任、羅瑞卿秘書長為這項工作具體領導的中央專委會批準,在國防科委的統壹組織下,中國科學院負責整個系統的技術把握,並負責衛星本體的研制,七機部負責運載器,中科院和四機部均負責地面測控系統。
科學院高度重視黨中央下達的“兩彈壹星”任務,黨組決定由我掛帥,裴副院長具體落實“兩彈壹星”研究工作的安排。為了工作方便,我在每個研究所安排幾個頂尖的中年科學家做學術秘書。通過他們,我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然後和其他科學家談論我的工作。所以這個歷史情況,包括科學研究,我是相當清楚的。
當時,為了落實“兩彈壹星”的研制任務,中科院把管理機構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規劃局,管理不承擔國防任務的單位;壹個是新技術局,主管承擔國防任務的單位。雖然新技術局下轄的單位沒有規劃局多,但都是大單位,參與“兩彈壹星”研制任務的科研人員占全院科研人員的三分之二。谷雨是新技術局的局長,鄭松是副局長,盧茂冠是局長,幫助谷雨工作。老同誌都知道,谷雨是胡喬木同誌的妻子,喬木是毛主席的政治秘書,住在中南海。谷雨熱情、積極、能幹。她對國家計委和中央部委比較熟悉,方便她談工作,互相支持配合。有時毛主席問她科學院和“兩彈壹星”的情況,她也能當面反映給毛主席。
當時新技術局除了項目所需的資金和設備外,還優先保證有許多非標設備可以安排在各工業部門協助加工制造。我們研究室和實驗基地使用的非標設備由中科院研究所設計,相關工業部門按時制造,保證質量和交貨及時。這項工作由國防科委統壹負責,並派軍代表駐廠監督,提出設計的科研院所也可派員駐廠監督。
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
搞原子彈怎麽貫徹自力更生第壹,外援第二的原則?
自力更生就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科學研究。當時研究核科學技術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原子能所,有的分散在中科院等部門的研究機構和大學的20多個研究所。在外援的幫助下,蘇聯答應幫助我們在北京某處建造壹座7000千瓦的實驗性原子能反應堆。這個反應堆完全在我們的控制之下。另外,在另壹個地方建造濃縮鈾工廠,制造原子彈的關鍵原料就是濃縮鈾。
制造原子彈的原料是鈾-235。有壹天,毛主席找到地質學家李四光,他當時是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毛主席問:“中國有沒有制造原子彈的鈾礦石?”李四光道:“是!而壹般的天然鈾礦石只能含有千分之幾的可以作為原子彈原料的成分。”要從礦石中提煉出千分之幾的鈾,濃縮成原子彈的原料,最重要的是建立濃縮鈾工廠。
宋任窮調兵到科學院。
為了造原子彈,中央專門成立了第二機械部,宋任窮任部長。他比我大四五歲。我叫他優格。我們壹起在安徽工作了幾個月。正是百萬大軍過長江的時候,中央決定成立安徽省委。他是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我是省政府副主席。
我去科學院工作後的壹天,宋大哥打電話來,說要來我家看我。我說:“別來了,我去。妳是大哥。”他說:“不,我壹定會去妳那裏!”因為原子彈,自力更生,主要靠科學院原子能所,為了工作方便,中央決定把整個系統交給二機部,但也叫中科院原子能所,名義上由科學院和二機部領導。因為研制原子彈任務重,科研力量不夠,所以分解任務。除了原子能承擔的更大的任務之外,許多重要的任務還得由科學院的各個研究所來承擔。當然,二機部也要求中央部委承擔壹些任務。但當時中央部委的研究機構剛剛成立,科技實力不強。他們有的能忍,有的不能忍,任務還是落在了科學院的肩上。原子能所整個系統轉到二機部後,骨幹不夠,需要科學院支持。我們還從其他研究所抽調了壹批科技骨幹給他們。
中科院原子能所建於1956中關村,是當時中關村最好的建築。原子能所移交給第二發動機部後,在蘇聯的援助下建成了實驗性原子能反應堆。原子能分為兩部分,大部分人搬到實驗性原子能反應堆。當時科學院裏從事原子能的楊姓科學家有兩個:壹個是從法國留學回來的楊承宗;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阿洋·成中。他們的壹些名字是同音字。為了區分他們,我們稱他們為“楊法”和“楊穎”。“楊法”從事放射化學,這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最重要的措施是把楊承宗等壹批科學家調到原子能所的原子能反應堆(“楊穎”楊承忠留在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與原子能所合作)。原子能研究所的另壹部分留在中關村做理論工作。原子能所交給二機部後,我跟他們打招呼,說妳們以後不要來科學院開會了,要去二機部開會。但是他們黨委書記、主任總是參加科學院的會議,因為我們當時在研究科學政策、科學家政策、知識分子政策的很多問題,他們很願意聽,壹定要參加我們的會議。那時候科學院很有吸引力。王是大學轉來的化學家,也去了系。
制造原子彈最重要的問題是濃縮鈾的提取。可從礦石中提取的天然鈾的同位素235含量只有千分之幾。此外,鈾的提煉也很重要。因此,化學方面的科研任務很重。當時有四個最著名的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都有傑出的科學家擔任所長,被稱為“四大家族”:壹個是上海有機科學研究所莊長恭先生;壹位是長春華英研究所的吳學周先生;和北京化學研究所劉教授。另外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也很強,那裏有張老師。我對三甲說,科學院幾個化學所承擔妳的任務,妳知道哪個能承擔什麽任務。妳可以問哪個承擔什麽任務,我們會安排和選擇最優秀的人來為妳做這項工作。
當時上海有機所只有研究權沒有生產權,不能提供產品。我到科學院後,要求各研究所辦小廠,上海市委也給了我們壹批小廠,作為研究所的實驗工廠。而且,選擇最好的師傅。我邀請了鐵道部部長呂正操的許多老工人,這很好。我說妳們鐵道部有個機車車輛廠,幾千人。選壹批最好的工人來支持科學院。我們在各個研究所也有附屬工廠。沒有我們需要的儀器和設備,我們做不到。要建立壹個實驗室,我們必須開發設備。有的能買到,有的買不到,自己動手吧。另外還有很多非標設備,科研人員設計圖紙給工廠做。所以我們從鐵道部挑選了很多老師傅。我在北京中關村開了壹個特別的老職工大會。我說妳精於黃金,手是黃金。可以做出很多好東西!老工人聽了非常高興。此外,從軍隊技術兵種的復員士兵中挑選了數千名技術熟練的士兵作為工人,他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60年,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撤走專家。當時受影響最大的是鈾濃縮廠,關鍵材料蘇聯不給,所以全廠停工。有三個最緊迫的關鍵技術問題:
此外,科學院在原子彈爆炸試驗數據的收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實驗主要在空曠的地方進行,可以測試其破壞力,針對各種建築物和生物,包括鐵籠子裏的猴子和兔子。因為原子彈是有放射性的,我們來看看它們受放射性的傷害有多大。中國科學院有很多,都派人去基地參加過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