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在山西省汾陽市。城北15公裏有壹個杏花村。村裏有壹口古井,俗稱深井。碑文稱,井水“味美、甜、清”。相傳自南北朝以來,汾陽就以出產美酒聞名,其汾酒被譽為“甘泉美酒”。在眾多杏花村中,也只有這裏有這麽壹款家喻戶曉的名酒。歷代文人題詩甚多,杜牧《清明》詩居碑之首。
但經過仔細考證,無法斷定杜牧寫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陽,因為杜牧寫這首詩的時間正是他在江南落魄的時候,也就是他的晚期,而這期間他並沒有去過汾陽。杜牧二十多歲的時候去過汾陽。那時候的他,野心勃勃,富有詩意,似乎不會寫出這麽悲傷的詩。而且汾陽清明節從來不下雨,有時候還會下雪。杜牧寫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江南雨景,似乎與汾陽的清明節無關。
另壹方面,在安徽省貴池縣(今池州市),縣城西南還有壹個杏花村,這裏曾經有壹個酒樓,也出產名酒。杜牧於會昌四年(844年)九月由黃州刺史移至池州刺史,後於會昌六年九月移至周目刺史,在貴池待了兩年。杜牧在貴池做官的時候,愛喝酒,愛郊遊。現在貴池的古井依然存在。當時他用井水釀酒,叫“杏花大曲”,醇香可口。阿清詩人郎遂撰寫了《貴池杏花村誌》,其中收錄了杜牧的詩。後來的《江南誌》也收錄了該詩,並寫明杜詩所指的杏花村在貴池。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勝古跡詞典》如是說。
但還是有疑問。有人推斷,杜牧寫詩的時候,如果是在去貴池的路上,那就是會昌四年九月,離清明節還很遠。如果是他在貴池做官的時候做的,也就是第二年的清明節。杜牧在這裏做官半年多,酒量很大,大概不知道產好酒的杏花村。再說他既然是官員,喝酒之類的小事都有自己的服務,恐怕他自己也不會自討苦吃。好像杏花村也不在貴池。
還有壹種說法是江蘇省豐縣東南15公裏處。根據詩詞,作者認為這首詩應該是在途中不了解周圍情況的情況下所作,於是查閱了杜牧年譜,得知杜牧壹生中4次遷官至北京***,其中3次經過豐縣:大和九年,受揚州節度使張書記督辦建議而遷,大中二年八月, 他被周目刺史調去當外交大臣,大中五年秋,被湖州刺史調去考博士。 大中二年,杜牧撰《松州寧陵縣誌》。豐縣杏花村在通往松州路的運河上。在古代,鳳縣曾經屬於宋朝,鳳縣是劉邦的故鄉。杜的詩很有道理。此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壹首關於豐縣朱陳村結婚照的詩:“我是朱老使,勸農民入杏花村。現在風景如畫,縣官催錢晚上敲門。”也和杜甫的詩不謀而合。最早的《豐縣誌》也有杜牧的這首詩。不過很可惜,豐縣東南15的區域沒有杏花村。張行只有壹個行政村。雖然現在這個村家家戶戶門前還種著三五棵杏樹,但村裏已經不產酒了。
近年來,江蘇宜興也出現了壹個杏花村。當地人說,杜牧47歲住湖州,50歲死於湖州。晚年常到鄰縣宜興解悶,住在宜興十裏北,建有水榭,名曰“牧之水榭”。杜牧在這裏寫了很多詩,後人在遊歷時也留下了很多筆墨。離“牧之海濱”3英裏遠的地方有壹個李猩村莊,過去這裏被杏樹環繞。唐代這裏的釀酒非常有名。所以有人認為這是杜牧筆下的杏花村。但這種說法的論據似乎並不充分。
另壹種觀點認為,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壹個統稱,沒有確切的地點。詩歌表達情感,不壹定像數學。但從邏輯上來說,杜牧在寫這首詩之前,應該是真的看到了壹個杏花村,但他是不是馬上就寫了這首詩?我不確定,可能是詩人晚年回憶年輕時的情景而寫的作品吧。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似乎毫無疑問是真實的。杜樊川(杜牧晚年住在樊川,人稱杜樊川)寫的是哪個杏花村?這給後人留下了壹個歷史謎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在當代文壇和商界引起了極大的困惑和爭議。這是壹個很多人想搞清楚卻至今沒有結果的問題: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在哪裏?
據說中國有20多個杏花村。杜牧說的是哪個杏花村?爭論多年的文章太多了。縱觀文章,主要有兩種觀點:壹種是山西汾陽杏花村,理由是該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汾酒是中國名酒;壹個是安徽貴池杏花村,理由是那裏也釀酒,杜牧曾在池州為官。貴池敘述者反駁汾陽敘述者:《唐書》和《杜牧年譜》兩部傳記中都沒有杜牧到過汾陽的記載。汾陽言者引杜牧《並州道鐘》詩為證,貴池言者說《並州道鐘》也不可靠。如果進壹步探究,在杜牧的《樊川別記》中仍然發現了《並州道鐘》,但《清明》、《樊川詩》、《別記》、《全堂詩》這壹首詩並未收錄,難免有人懷疑這首詩是否真的是杜牧所作。
在沒有更可靠資料的情況下,姑且把《清明》看做杜牧的作品。但是壹定要通過讀詩來正確的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杏花村”壹詞不僅見於杜牧的詩中,也見於唐代其他詩人的詩中。許渾《夏迪桂樸成書居》中有壹句話:“細煙柳路,小雨杏花村。”雪能《春回北舟》中有壹句話:“雨幹楊柳渡,山熱杏花村。”文《送友人》中有壹句:“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宋代大詩人蘇軾在《藏朱陳村婚禮圖》中也有壹段話:“我是朱九九使,勸耿入杏花村。”因為朱陳村在徐州,有人想證明杜牧的《杏花村》在徐州。其實,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並非村名,而是指杏花盛開的村莊。
如果我們多讀壹些古典詩詞,可以發現古代詩人在詩詞中通常會用到村名、山名等地名,但在詩詞中卻不太實用,往往會用風景或特色來代替地名。我們假設有酒樓的村子叫“北新村”。如果把杜牧的詩寫成“壹個牧童指點北新村”,那就平淡無味,而如果寫成“杏花村”,那場面就美了,意境就出人意料了。這就是古人常說的,詩貴含蓄,直截了當是大忌,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形象壹定要好。杜牧的《清明》和許渾、文的《清明》是在春天杏花盛開的時候寫的,所以常與柳樹相提並論,把杏花盛開的村子稱為“杏花村”。宋代名詞周邦彥的方唐的“酒旗漁市,寒杏村”王的“壹萼紅”都明確指杏花盛開的村莊。清代著名文學家朱彜尊在《太原道小人魚寒食》壹書中寫道“今年寒食過汾,簫吹入杏花村”,意思是汾河兩岸有很多“杏花村”。這種寫法在古詩中很常見。類似“杏花村”的用法,是“黃葉村”。李世南畫的蘇軾秋景:“船往何處去?”我家在江南黃葉村。"陸遊枕上偶遇:"不盼修門,送江頭黃葉村。”和《虎頭寺夜遊》:“臥筐與黃葉村,鈴散隔溪。”清代敦誠在《紀念曹雪芹》中寫道:“寫壹本黃葉村的書,不如做壹個冷杯子。“還有壹首《青楊莊》,如李商隱《飛燕二首》:“泥若紅,得青楊莊。”陶勇《賽魯楚卿》:“新水亂侵曹青路,殘煙猶在呂陽村旁。“詩人沒有說壹個村莊叫‘黃葉村’或‘綠楊村’,而是說他所看到的。這樣的用法還有很多,比如顧況的《聽山鷓鴣》:“夜宿桃花村,帶壹曲迎天明。"李商隱《郎之兄贈》:"迪化村魚有跡,世賢庭鹿有跡。"萊湖《萬靈送李明府江州》:"野雁來菊寨黃昏天,* * *趕至水邊。"翁濤《河坊幹提李品莊》:"海空蒸荷葉沼,山色晴趣。"方幹《汀洋顏氏獻漳州為太子》:"平明淑慶白雲寺,遙夜孤砧紅葉村。此外,還有“邢弢村”、“橘柚村”、“薜荔村”和“竹羅村”等。比較常見的是“夕陽村”,指的是夕陽下的村莊,但絕不是說村莊就叫“夕陽村”。詩人寫詩的這種手法或習慣,今天依然如此。比如海南詩人周繼福,就曾把他家所在的夾道村稱為“美利亞村”。
從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杜牧在深秋重新譜寫《清明上河圖》,有詩,他曾經賣酒的村子就不再是“杏花村”,而是“黃葉村”或“菊花村”。知道了這壹點,我們就知道杜牧所說的“杏花村”與地名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