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壹人,是“向星”創作的先行者。
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派。後人為了突出其在田園詩派中的突出作用,也稱之為“王蒙詩派”。此派與陶淵明、謝爾(謝靈運、謝朓)的詩壹樣長,以田園風光、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沖淡自然。孟浩然的詩歌擺脫了陸唐時期詠物的狹隘境界,表達了更多的個人擁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清新的氣息,贏得了當時人們的敬仰。孟浩然是唐代第壹位寫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遊記描寫生動,洞庭湖給總理張的信氣勢磅礴。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壹。孟的詩多為五言短篇小說,多為山水田園詩和隱逸詩,多有遊仙服事的心境。雖然不是沒有玩世不恭,但更多的是詩人的自我表達。孟石的詩不是雕琢,而是思考,充滿了超妙的自得趣味,而不是節儉貧瘠。他善於探索自然與生活的美,即時了解現場,寫出自己此刻的真實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吳》、《夏在南亭思辛》、《郭莊》、《建德夜泊》、《鹿門夜歌》等。,自然變得渾渾噩噩,但意境清晰,韻味十足。
在孟浩然看來,他的山水詩中的意象不再是對原始山水的描繪,也不是他個人情感的簡單添加,而是采用了壹種表現手法,將山水意象的描繪與他的思想、感情、氣質的展示結合起來,從而使他的山水詩中的意象描寫達到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的山水詩中的意象上升到了壹種高級的藝術意象形式,即“意象”。可以說,在孟浩然之前,還沒有哪位詩人的山水詩能如此深刻地打動作者的人格。
輕松自然的詩歌風格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現隱逸、閑適、漂泊、憂思,詩風清淡自然,擅長五言古詩。孟浩然是唐代第壹位致力於寫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詩田園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前期主要寫政治詩和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如今有200多首,大部分是他漫遊時寫的詩,也有他遊覽家鄉萬山、仙山、鹿門山時寫的作品。還有幾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詩。這首詩取材的地理範圍相當廣泛。
山水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到了孟浩然,山水詩被提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詩歌中情感與景物的關系不僅是相互襯托的,而且是水壹樣的緊密貼合;詩歌的意境因為剔除了壹切不必要的、不協調的成分而更加純粹、清晰;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途中更喜歡水上漂流,就像他自己說的:“對於許多山川河流,他經常去劃船。”(景七裏潭)他的詩多寫江南水鄉的美景和漫遊的情趣,如泛舟西野)
方日夕先生在《略論孟浩然詩風之清淡》壹文中指出:“縱觀孟浩然的詩風,大致有三個方面:壹是思想感情之淡,無激烈之情;其次,詩意表達較弱,沒有強烈的詩意展示;第三,語言色彩淡,沒有豐富多彩的描寫。
山水詩的豐富意境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大多充滿生機和寧靜。但他也可以用雄壯的文筆表達自己的偉大。如“在李鵬湖看廬山”。唐代詩人潘德輿以此詩及早年蒲潭垂釣為例,稱孟之詩"雄健,俯視萬物"(《陽詩話》),顯示了其旺盛的重要特征。盛唐時期著名的詩評家尹坤喜歡用“向星”壹詞來談論詩歌。他在評論孟浩然的兩首詩時,也說“無論是什麽形象,也是真實的”(見《何紀靈》)。所謂“向星”,是指詩人的情感和精神控制著意象,使之與詩人心靈的振動融為壹體,從而獲得生命、人格和活力。強調“向星”其實是孟浩然詩歌的共同特征。這壹點可以通過比較幾部不同的作品看得更清楚。《洞庭湖寄語張》、《桐廬舟寄揚州友》、《建德夜泊》這三首詩,都是關於江湖的,但卻有著不同的個性。第壹首是孟應聘張九齡幕府時寫的。他很興奮有機會嘗試他的野心。曾寫過“感恩奏冠,平安守貧”(《書懷壹·景宜·郝彤》)和“故人今在任,故去猶未晚”(《送丁大豐進士至張九齡》)。正是這種昂揚的情感,使他寫出了“雲夢霧繞嶽陽”這樣壯麗的名句。第二首和第三首寫於落第後南下吳越的那天。前者以‘激越騷動’的風景寫出了自己悲傷的內心騷動,後者以野清江的寧靜風景寫出了孤獨遊子的情懷。他們的精神和魅力非常不同。以“興”為本質,以“象”為本質,突出主體的情感感受,將兩者統壹起來,構建完整的意境,是孟浩然寫山水詩的重要貢獻。
創造性的詩歌表達
出入古代的體格,充滿了灑脫的感覺,這也是孟創作的表現之壹。孟浩然詩歌的語言是“輕語而不淡味”(《沈德潛唐詩別集》),不勾通奇與異,而規避俗。他的壹些詩,往往在簡單的描寫中提煉,但密密麻麻的經緯,似乎又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顯示出很高的藝術功力。比如他的成名作《路過老人村》。縱觀的敘述,看似家常,與陶淵明的《飲酒》等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陶寫的是古風,這首詩卻與之接近。對聯“我們看著綠樹環繞著妳的村莊,遠處的山是淡藍色的”畫龍點睛地勾勒出壹個青山綠樹環繞的村莊的典型環境。還有婦孺都能背誦的五行詩《春曉》,也是壹種自然語言中的惜春的微妙感受。此外,孟浩然在詩體運用上也常常突破固有公式的限制,使他別有壹番情趣。比如詩中的“中望舟”,平仄聲調都是五聲格式,而中國的對聯卻不做駢文對,顯得古韻十足。胡應麟《為詩作詩》認為這類詩“六朝自然短古,若押韻,便覺超脫。”再比如《夜歸鹿門山》,是詩體,但只寫了壹路夜歸的路程,沒有鋪張。其寫作體系的規模與現代詩相近,吸收了現代詩語言簡潔的特點,同時突出了連唱式的句子結構,讀起來相當精彩。
獨特的詩歌審美觀
孟浩然對詩歌創作的藝術形式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主張詩歌要形象思維,通過詩歌的語言塑造形象,通過形象表現詩歌的意義。讀者以“棄象忘詞”為榮。他在《本李悅新左婷》詩中寫道:“要棄象而悟,忘言而理。在沈默中妳得到了什麽?唱歌也很別扭!“孟浩然借用佛教、道家哲學中的‘棄象忘言’理論,主張詩歌創作的抒情表現和表達不能過於直白,而要有意象之外的弦外之音和意味。
孟浩然還主張詩歌不要被近體韻律所束縛,而要“精致自然”。孟浩然詩集收錄詩歌267首,其中五言詩63首,七言詩6首,五言詩130首,七言詩4首,五言詩37首,五言絕句19首,七言絕句8首。可以看出,除了69首古詩外,全部都是近體詩,五言詩最多。可以說,他是盛唐第壹個大量寫近體詩的詩人。但是,這些詩大部分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詩。《舟中望夜》、《從寄三到揚州》、《從洞庭湖寄燕酒》、《從杜下寄新娥》、《與友人登燕山論》等詩,都不符合五言詩的二重性。不過詩人對他們的評價還是挺高的。嚴羽的《滄浪詩話》說:“壹切言之有序,聲韻鏗鏘。”現代詩歌形式的完全成熟是在孟浩然之前的杜時期。杜也是襄陽人,他不能不知道。那麽,他為什麽不走老杜的路呢?對此,石步華《仆上詩》認為:“五言法中文兩個錯字,兩個錯別字,所有錯別字都要壹口氣寫出來,妙而自然。新手要註意對抗,不能陷入這種境地。”也就是說,孟浩然的五言律之所以違法,是因為其深層次的審美原因。他對自然美的追求,是對初唐過度追求形式美的壹種矯正。他把古風和現代風格融為壹體,他的現代風格多為古風。現代詩歌的格律精神與古風的自然平和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意境優美”的藝術境界。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卻有壹種流動的自然。既要接受近體的規則,又不能被近體的法則所累,凡事以自然為第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