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愛上了壹個北京女孩,我才好像融入了這個城市的另壹種生活。壹開始,我並沒有在意她的家庭背景。我只是覺得她的衣服不華麗但是很幹凈,說話的語氣很平穩,口音很重。她喜歡用壹些生動的地方俗語(比如半開玩笑地說我“弱”,也就是半貶義半褒義),和我每天聽到的普通話明顯不壹樣。那只是壹個銀鈴般的聲音。我很快就在這音樂中昏了過去。我很快就鼓起勇氣去追她。
我記得我第壹次在樓梯拐角的陰影裏吻她。她掙脫了,無助地罵我“壞蛋”,但很快就原諒了我。她很快就把我當成了戀愛對象,時不時地讓我做壹些親近的事。有壹年聖誕節,她看了壹場晚場電影,晚上不敢壹個人走,讓我帶她回家。我們換乘的公交車往南走,最後停在壹個叫白紙坊的站臺。我能在地圖上大致回憶起這個地名的位置,壹直到城南(城南的舊物還挺有名的)。這是我第壹次走進城南的“老區”,走進胡同和四合院構築的古老迷宮。是我第壹次體驗來自建築的沖擊和感動,伴隨它的是壹個滿嘴清脆北京口音的北京姑娘。
這也是我來北京以來的初戀。年輕的愛情和古老的建築是命運不經意間的安排,這並不遜色,因為它們也是世界上追求不朽的東西。女朋友讓我按她的鑰匙用打火機開門。我借著火光看了壹眼門牌號:“白紙坊東街櫻桃胡同28號”,簡直就是壹句古詩掛在我頭上。
這也是我來北京以來初戀的稱呼。然後我們順利地進入了眾多形狀相同的四合院之壹的內部。站在長著石榴樹的黑漆漆的院子裏,可以看到前屋亮著燈,女朋友壹家人正坐在客廳裏等她回來。
我女朋友把我介紹給她家做朋友。她媽媽先是感激地說,如果她早知道我護送她,就不用擔心了。然後她招呼我在藤椅上坐下,在低矮的茶幾上擺開壹個酒盅,拿起茶壺倒茶。我喝了壹口,發現是茉莉花茶,老北京人最愛喝的。在我品茶的時候,她媽媽壹直用閃爍的眼神看著我。她爸爸點點頭後,只是笑笑,盤腿坐在沙發上聽著半導體裏的京劇。後來經常去她家,發現她爸爸話不多,和人交往大多是憨厚的帶著笑容(這似乎是他臉上唯壹的表情),卻是個癡迷的粉絲。他生活中最大的享受似乎就是在自己的院子裏養鳥、澆花、哼幾段京劇——對他來說,那就是陽光。當時我以為她爸爸有旗手的遺誌。後來壹問,真的是滿人。而且和老舍壹樣,祖上是紅旗的。
那天喝完茶已經是後半夜了,公交車也堵了。女朋友的母親堅持要我待到天亮,說空蕩蕩的西廂房專門用來接待來訪的親友過夜:“妳沒住過四合院吧?”然後住壹晚。“她的善良和熱情壹下子拉近了我的距離。西廂房的裝修很簡單,只是壹張舊的雕花木床和幾件舊家具,但和其他房間壹樣,有土暖氣管(廚房裏用蜂窩煤取暖),很溫暖,和外面西北風的呼嘯形成鮮明對比。那天晚上我有點失眠,因為從天而降的愛情的幸福?因為暖氣太熱?還是因為陌生的睡眠環境?
這真的是我在老北京傳統民居的第壹個晚上,也是我的第壹個古董夢。這房子的年齡比我的大得多。它就像壹個溫柔的老人,呵護著壹顆遊子的心。關燈後,我依然聞到停滯的過往,黑暗中散發出的遠古氣息。我在壹個古典的四合院裏度過了平安夜。這是壹個發生在北京的關於西廂記的獨特故事。我像張生壹樣輾轉反側,想著隔著壹堵墻的盈盈和隔著壹張紙的盈盈。尤其是現在,好像過了壹輩子。畢竟那是壹段曾經輝煌卻最終失敗的愛情,就像壹枚燃料耗盡中途墜落的火箭,燃燒的彈片像流星雨壹樣飛在海洋裏,壹片我心中深深的海洋。
第二天早上,女朋友帶我壹個壹個的參觀房間,了解四合院的結構。屋檐上已經長出了草,墻根下修建的金魚池斑駁苔蘚。她說她爺爺就出生在這個四合院裏,說明她家的根就紮在這裏。總之,庭院雖略顯腐朽,但每壹磚壹瓦仍透露著昔日的尊嚴與奢華。她指著院子裏的石榴樹說,這是她出生那天父親種下的,現在風吹來涼涼的,像個亭亭玉立的姑娘。也解釋了老北京居民總喜歡在四合院裏種幾棵石榴樹,至少有兩棵棗樹。我清楚地從樹葉的沙沙聲中聽到了壹種古老的風格。古風猶存。我突然發現,住在四合院裏的人,絕對是最接近城市過去的居民。
這是壹段漫長的愛情。和女朋友約會無數次,送她回家無數次。我無數次走過那條彎彎曲曲的小巷,仿佛無數次往返於北京的歷史和現實。我似乎既是現實的主人,又是歷史的客人。過去去北京做客,城南的舊事聽不完。女朋友家的日常生活很節儉,但是無論什麽時候去,總是被邀請去吃涮羊肉火鍋(而且不用電爐,我比較喜歡燒木炭的那種)。熱氣騰騰的火鍋縮小了世界。我女朋友的媽媽喜歡在飯桌上回憶她的家譜。她終於見到了遠方的觀眾,觀眾對她描述的壹切都很好奇。
接觸多了,漸漸了解了北京老市民生活的輪廓。他們在壹種古老的氛圍中呼吸著,就像在壹個古老的時間概念中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總是那麽的貧窮,溫柔而正直,面對現實的飛速發展又有點無奈。在日新月異的北京城,如果我們是移民,他們就是遺民,背負著博大傳統的影子。他們住在燒蜂窩煤的平房裏,喜歡吃牛羊肉,喝茉莉花茶和二鍋頭,聽京劇,養鳥或養金魚,談國事,特別喜歡回憶往事。與現在的年齡相比,他們屬於有心理坐標的老市民,下意識地冒充他們的主人,壹口壹個“咱北京”...
那份愛等於給我上了壹堂課,壹堂北京的民間課。但是就在鈴響之前,我和女朋友因為各種原因分手了。真正的愛情可能會開出最美的花朵,卻很難結出完整的果實。造物主可能是故意安排的。時間長了,他們也會互相打斷。許多年以後,我出差偶然路過白紙坊,驚訝地發現四合院居然被夷為平地,壹座蝴蝶形狀的立交大橋在附近拔地而起。我女朋友家早就拆遷了吧?這壹帶的老建築是不是也和我的愛情壹樣成了廢墟?徘徊在面目全非的戀愛現場,我是在尋找過去的影子還是自己的影子?白紙廠又變成了壹張白紙。紙上的風景都被歲月收藏了。我壹直以為,壹切都完好無損地保存在遠處城市的這個角落裏,但世界的變化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
回國後查閱相關史料:“白紙坊是北京西南角的壹條老巷。在北京的城市建設史上,它是明末程楠的八巷之壹,是隨著城墻的擴建而劃定的。它的命名可能是因為那裏的居民經營更多的造紙手工藝品。直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白紙坊的崇孝寺壹帶還是手工藝紙釣作坊聚居的地方。到目前為止,程楠的老居民會說很多話。”我曾經愛上了白芝芳的女兒。看來我的人生註定要和紙在壹起了。這是命運,但沒有機會。包括今天,在紙上勾勒出越來越模糊的過往愛情輪廓。隔著壹張紙的愛情,比壹堵墻,比壹輩子都遠。
看到北京女生適合走街串巷,而且最好是走在寒冷的冬天的街道上。因為身材高挑,城市女獵手的裝扮搭配皮靴、風衣或者羽絨服最能襯托出她的魅力。如果妳的臉凍得通紅,那就更像是手裏拿著糖葫蘆邊走邊開玩笑,平添了幾分童趣。迎面看到她們長發飄飄,整個冬天的景色頓時變得溫暖活潑,妳會下意識地側身讓路。
看來北京的女生之路要壹直暢通無阻,壹條能歌善舞的金腰帶。即使在露天的大街上(以及所有公開和私人的場合)遊蕩,他們也像在自己家裏壹樣快樂。她們實際上已經把自己當成了這個城市的女主人(壹群年輕的女主人)。於是他們看著周圍的壹切(無論是政府大樓、五星級酒店、前皇帝的宮殿還是歐美使館),眼睛是扁的。妳很難在他們的眼中找到崇拜、欽佩、好奇和驚喜。好像我把該看的世界都看遍了。所以北京很少有真正的追星族。可能他們的某個熟人是大明星,或者經常有機會在商場、酒吧、音樂廳、酒店撞見明星,已經到了無所謂的狀態。
我第壹次來北京的時候是冬天。街上的女孩子給我的第壹印象就是這樣。從此我想起北京女孩,覺得她們最大方。如果妳更喜歡靜態的美,那妳最好去尋找像花園壹樣優雅的江南女子。北京女孩的風格總是落落大方,甚至有點大大咧咧。它們不是溫室裏的花,好像生來就是生長在戶外的。他們離太陽最近,保持著挺拔的身材和健康的膚色。從這個意義上說,她們是中國最典型的淑女(不同於小家碧玉),她們是首都的女兒,有著外省女性少有的開闊視野和非凡自信。
他們不相信神話,只相信自己。相信妳所在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他們真的把北京當成了自己的父母。就像他們知道每天上班路上都會經過壹系列著名建築壹樣,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臺都是這個幅員遼闊國家的屋頂。北京女孩所謂的貴族氣質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高貴中不驕不躁,甚至還有壹點俠義。他們為人處事寬厚、大方、幹脆利落,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講求原則,嫉惡如仇,或許是受父兄的影響?司馬遷早就說過:趙巖更慷慨悲切。
自然,當代的北京女孩不同於清朝的朱桓公主。王爺的女兒格格,也和老舍的《駱駝祥子>》有關聯:電影裏的虎妞很不壹樣。不管他們是在巷子裏長大的,還是在機關大院裏生活過的,壹旦走在街上,他們的表情總是那麽平靜,妳從他們的眼睛裏看不到過去的影子,仿佛他們到了成熟的年紀,已經和這個現代化的城市融為壹體。北京構成了他們* * *的血脈。妳不要以為女孩子只是街景和水面上的浮萍,她們的氣質和北京精神是統壹的。
擁擠在公共汽車上。或者在其他社交場合,我喜歡聽北京女孩,發音標準,發音清晰,都像播音員。而且,我隨時可以無話不談,定居北京也是幸福的。我可以每天用自己的耳朵聽這個迷人的廣播。北京女孩的談話風格很有特色,說的每壹句話都像親身經歷,也不乏幽默感來調節。這簡直就是文藝筆法。北京話和北京韻特別適合這樣的渲染。由於父親和兄弟的影響,北京人以能言善辯著稱。
我去了北京的壹家出版社工作。第壹年,我在學校鍛煉。校對部門全是女同胞。我每天都笑個不停。我學了他們的口才,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英雄遺風。犀利的談吐讓妳有壹點點的痛和癢:被點穴後還有壹點點的麻木和快感,妳會越來越佩服這種聰明:他們是怎麽從生活中,從自己和別人身上發現那麽多笑話的?
北京女孩說話尖酸刻薄,大腦裏也有壹個快速運轉的齒輪,嚙合著她們的思想,讓她們的語言和思想同步。由此可見,北京女孩是為幸福而生的。
他們持有幸福的哲學。幸福是他人生的最高價值。視名利為浮雲,卻以快樂為靈魂。所以北京女孩給我的印象不僅僅是自信,還有樂觀。他們是因為自信而樂觀,還是因為樂觀而自信?我從未找到確切的答案。所以他們的自信和樂觀也是相融的,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我只能總結為城市的貢獻:作為北京的女兒,是城市賦予了她們和自己壹樣的人格特征,讓她們成為少有憂郁和陰影的陽光女性。畢竟他們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長大的,清澈、真實、透明,像水像鏡,甚至像天空。和有水有鏡素質的女生相處,妳會很放松,不會有太多心理障礙。他們的自信和樂觀很容易感染妳,仿佛被妳分享。在這個城市,妳總是感覺天氣很好。
北京女孩是看電影、談戀愛、逛街、聊天、演小品、商務合作甚至旅遊的最佳伴侶。尤其是聽她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妳談愛情的時候,妳會有壹種地道的感覺。為什麽跟音樂散文壹樣?也許,北京女孩本身就是壹個平淡無奇的女人。抒情,議論文,敘事都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