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意大利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文藝復興的先驅之壹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在《十日談》第壹天的最後壹個故事中的壹段話。阿米莉亞唱的是壹首敘事曲。《十日談》以1348年佛羅倫薩黑死病時期為背景。十個上流社會的年輕男女在城外的壹棟別墅裏避難。為了消磨時間,大家每天講壹個故事,最後壹個人唱歌作為壹天的結束。《十日談》收錄了11首完整的巴拉塔歌詞,肯定了表演巴拉塔在佛羅倫薩上流社會的受歡迎程度。不幸的是,書中沒有留下音樂。與此同時,在錫耶納市政廳的壁畫《好政府的影響》中,A. Lorenzetti還描繪了九個舞者圍著壹個手鼓歌手跳舞。
這種巴拉塔是14世紀意大利流行的世俗歌曲體裁。它和另外兩種體裁,牧歌和卡奇亞,都屬於“Ars Nova”時期意大利音樂的精英藝術。它們只在少數地區流行,主要是在維羅納和帕多瓦的斯卡利格裏和米蘭的維斯康帝宮。在1335和1420之間,也就是所謂的“Trecento”,這三個流派現存曲目超過600首。
意大利的“新藝術運動”植根於法國南部歌唱詩人troubadour的橡樹歌。14世紀早期,但丁在維羅納的斯卡拉宮廷聽到了特羅巴多的歌曲,表達了他對橡樹詩的崇敬。彼特拉克在他的《凱旋杯》中也提到了15 Trobados的名字。13世紀,意大利詩人模仿橡樹詩,創作地方詩歌,但目的不是為了音樂。詩歌和音樂之間的這種分離直到壹個世紀後才被打破。坎宗(canzone)是壹種先進的詩歌風格,它通過在正式的分段結構中加入和聲、韻律和音節數來顯示自己的音樂性,而音樂則更適合風格平庸的巴拉塔、牧歌和狩獵歌。幾乎所有早期的牧歌和所有的狩獵歌都是為音樂而寫的。事實上,這些較低級的詩歌風格是文學理論家所不齒的。
在這些流派中,巴拉塔是最受歡迎的。早期的巴拉塔,如“十日談”中的那些,是單音的,但它不是書面記錄的“新藝術”曲目。毫無疑問,現存的少數以文字形式錄制的單聲部巴拉塔比日常表演更復雜,不適合舞蹈。它們與現存的壹些早期牧歌壹起出現在本文介紹的最早的大型意大利世俗歌曲集《羅西抄本》中。
法典現在分為兩部分。主要部分包括7張雙頁羊皮紙,包括29件14世紀的意大利世俗作品,現藏於梵蒂岡圖書館(編號Rossi 215)。較小的作品包括兩個雙頁羊皮紙,包含八個作品,現在在曼圖亞附近的奧斯蒂亞Pia音樂歌劇院。“G.Greggiati”),編號為mu。rari B 35。他們都屬於壹個副本,包括至少16雙葉羊皮紙。抄本尺寸為230×168 mm,每頁有八行意大利六行記譜法,屬於14世紀意大利定量記譜法。
羅西215是意大利收藏家喬萬·弗朗西斯科·德·羅西(Giovan?Francesco de Rossi)收藏,因此得名。1857年,他的遺孀將手稿交給了林茨的耶穌會圖書館,該圖書館後來搬到了維也納。1922年,耶穌會士將藏品交給梵蒂岡。這兩個碎片是奧斯卡·米切蒂在1963年發現的。從折疊和汙損來看,它們可能被用作其他手稿的封面。羅西收藏前的抄本情況不太清楚。皮爾洛塔認為羅西是在帕多瓦-維羅納買的。雖然抄本的確切歷史是未知的,壹些細節可以建立。它們是1330至1345年,阿爾貝托·德拉·斯卡拉在帕多瓦和維羅納聚集的壹群歌手和作曲家的作品。阿爾貝托是維羅納大公的長子,也是著名的但丁保護者,Can Grande della Scala。他本人也是著名的藝術保護者。阿爾貝托住在帕多瓦,由他的家族控制,帕多瓦的方言,出現在抄本中,當時帕多瓦的音樂家馬爾凱托在他的書《波美裏翁在阿爾特?根據《音樂測定》中描述的記譜法特征,抄本可能起源於公元14世紀中葉的帕多瓦-維羅納地區。像大多數14世紀的音樂手稿壹樣,抄本具有追溯性,即曲目很可能寫於1325和1355之間,在1350之後被復制,而現在被廣泛接受的日期根據Pirrotta是在1370左右。
《抄本》的37部作品包括30首牧歌(其中壹首是雪之少女牧歌)、5首巴拉塔舞曲、壹首狩獵歌和壹首朗德羅舞曲,其中部分作品並不完整。全巴拉塔是單壹聲音的早期形式。所有的作品都是沒有署名的,但與後來的其他音樂抄本相比,有四部屬於卡亞的大師皮耶羅和喬瓦尼·達·卡斯西亞。
《抄本》是現存最早的公元14世紀意大利世俗歌曲集,其中的巴拉塔、牧歌和狩獵歌也屬於各自體裁的早期形式,對研究其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抄本中的五首巴拉塔歌曲都是單音的,這種體裁很可能起源於壹首舞曲《坎佐納》。在意大利語中,ballare的意思是跳舞。但是,這種寫法所記錄的體裁已經不是普通的舞曲了。經過宮廷樂師的打磨和提煉,很快成為貴族圈喜愛的復雜精致的消遣方式。敘事詩的框架結構與意大利宗教音樂流派勞達、西班牙坎蒂加、法國維萊的框架結構相似,是a?bba?壹種結構,其中A開頭是疊句,後面是以相同音樂的兩個piedi)b開頭的詩節,後面是volta)a,使用相同的音樂作為疊句,但歌詞不同。理論上,每壹小節後都要重復疊句,但在演奏過程中可能會省略,這樣多小節中的巴拉塔結構就從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變成阿巴阿巴。
《抄本》中的單音部分巴拉塔,線條流暢悠長,旋律輪廓精致,能清晰地表達歌詞。每行的第壹個和倒數第二個音節用花腔唱法(壹個音節對應多個音),其他音節用音節體作曲(壹個音節對應壹個音)。“過分信任會把人置於危險之中”(Per tropo fede talor se perigola)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這首巴拉塔以流暢的風格清晰地表達了歌詞,痛苦地譴責愛情。它的三節之間是有重疊句的,它的表演可能就像薄伽丘描述的,壹個獨唱者唱節,壹群人唱重疊句。抄本的五首巴拉塔詩中有三首只有壹句韻文,可歌可舞。Amor mi fa cantar a la Francescha也算是法式唱法,這個balata大概是十日談裏能歌善舞的類型。另外兩個中等大小的巴拉塔,屬於多節,只能用來唱歌。《露森特·斯特拉》可能是佛羅倫薩作曲家卡希亞的喬瓦尼的作品,旋律甜美,技巧純熟。巴拉塔後來發展成多聲部形式,受到意大利人的青睞,在數量上占據主導地位。
關於牧歌的起源有很多爭議。壹個來自matricale,意思是當地的詩歌,另壹個來自mandria,“牧羊人”或“羊圈”。14世紀的田園和16世紀的同名流派沒有關系,雖然很多都是田園牧歌題材。抄本中的牧歌都是兩部曲,顯示了它的原始形態。壹般來說,田園詩的詩歌形式是三行詩(terzetti)加壹行或兩行ritornello。田園牧歌的曲式可以用aab或aaab來表達,但也有很多多變的結構。
Quando i oselli canta體現了上述所有形式特征。像大多數14世紀的田園和巴拉塔壹樣,這首田園有兩個部分。上聲部華麗而略顯炫耀,下聲部用較長的音符移動,使用刻意的簡單節奏,偏愛遞進式移動。有時候兩種聲音的對比非常鮮明。每行第壹個和倒數第二個音節用快花唱法,其他音節用音節歌詞作音樂。這首牧歌的前三行詩節中的“La pasturele”壹詞,以風笛般的延音效果,體現了帕多瓦理論家安東尼奧·達·坦波(Antonio da Tempo)認為是牧歌特征的那種“鄉村部分”。很有可能14世紀的二聲部風格是從即興合唱開始的,平行的五度和八度和聲音程很常見。麗都的奈羅部分是壹系列的平行五度加上壹些分散的過渡音,偶爾在音樂中的關鍵結構點上增加平行八度。這種在14世紀的意大利音樂中非常常見的兩部曲式,常被描述為下半部伴隨上半部,但實際上各部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鳥兒在歌唱時,下半部分有阿壩(不算李杜奈羅)的旋律,上半部分沒有這個旋律,但對下半部分來說是壹個旋律裝飾。
再來說說意大利狩獵歌。意大利狩獵歌和法國狩獵歌(chace)沒有直接聯系。它只有兩個上半部分組成大炮的形式,下半部分是壹個長音符持續時間的器樂伴奏部分,法國狩獵歌是壹個三聲部的大炮。狩獵歌曲通常由壹個成年炮段和壹個李杜奈羅段組成。這個流派的數量比巴拉塔和田園少很多。抄本只有壹首歌,卻十分活潑迷人,深受宮廷觀眾的歡迎。他們的主要消遣之壹是打獵。狩獵歌曲的歌詞除了狩獵之外,還涉及釣魚、篝火或者集市的街景,相同的壹點是有戶外氛圍。歌詞有現實吶喊的戲劇效果,臺詞形式自由,長短不壹。
抄本中唯壹的狩獵曲《奧爾誇》(孔波尼)是無名氏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皮耶羅的作品。這首狩獵歌描寫狩獵場景,用了很多相同的問答和對話,以大炮的形式呈現。歌詞裏全是喊叫聲,“來了!這裏!”“抓住它,抓住它!”還有對獵犬名字的呼喚,“白毛,坐在這裏!”讓人有置身獵場的感覺。
屬於皮耶羅的Ongni dilecto e ongni bel piacciere是壹首大炮式的田園。這種牧歌和狩獵歌混合形式的區別在於,它的歌詞是牧歌的形式,而不是狩獵歌的自由形式,它沒有狩獵歌中那種現實的吶喊。它和普通田園的區別在於,它使用了大量的大炮形式。
錄制的專輯很少有完全是抄本曲目的,最好的壹張是Micrologus樂團的《愛之歌》(《D'Amor cantando》,Opus 11130-141,1995)。這張專輯精選了Codex的25首巴拉塔和牧歌,人聲和樂器的選擇和運用方式也非常多。被鑒定為舞曲的作品配有洛倫澤蒂壁畫中描繪的鈴鼓,田園風格使用風笛。在balata中,劇團使用了許多即興的裝飾聲音和強調舞蹈節拍的重音。這個版本的演繹風格很世俗,聲音充滿野性,看起來不像是貴族唱腔。
埃斯特·拉曼迪爾是中世紀著名的女音樂家。她的專輯《十日談》(astréE 7706,1986)試圖再現薄伽丘代表作中巴拉塔的表演。拉曼迪爾運用了很多裝飾性的即興創作手法,別具壹格。這張專輯把五首巴拉塔的歌都錄在了抄本裏,很值得收藏和聆聽。
阿拉·弗朗切斯卡管弦樂團錄制的專輯《蘭蒂尼與意大利Ars Nova》(OPUS 11160-9206,1992),雖然標題與大師級音樂家蘭蒂尼有關,但也選自抄本的多首歌曲。這個版本的布裏吉特·萊斯內的演唱有著意大利中世紀貴族的氣質,優雅流暢。
《羅西手稿》是現存最早的意大利“新藝術”風格音樂手稿,為早期的巴拉塔、牧歌和狩獵歌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些悠閑、活潑、精致的世俗歌曲,仿佛讓人暢遊在薄伽丘《十日談》的中世紀世界裏。
(原載於三聯愛樂雜誌,第1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