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光(1965438+2007年4月21日-2003年4月9日),又名吳、吳少,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知名度和傳奇性的文化老人之壹,江蘇常州人,著名學者、戲劇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主要代表作有話劇《鳳凰》、《雪夜歸來》、《江湖浪子》、評劇、京劇《桃三春三弦》、導演電影《梅蘭芳的舞臺藝術》、《程的舞臺藝術》、六卷本《吳祖光作品選》。
出生於江蘇宜興,江蘇武進,1965438+4月21,2007年出生於北京東城小草工廠的大房子裏。他的家庭為吳祖光提供了文學環境。其父吳瀛參與創辦故宮博物院,擅長詩詞書畫、篆刻和古代文物鑒賞,對吳祖光的文學生涯影響深遠。同年,吳祖光畢業於北京孔德學校。在中法大學文學系學習壹年後,要聘請南京戲劇學院校長辦公室秘書。
2.生活事件
1934發表的小說《宮娥怨》是他的第壹部小說。
1936畢業於中法大學文科系。
65438年至0937年,吳祖光擔任南京國立戲劇學院校長辦公室秘書,同年創作了抗日話劇《鳳凰》,成為國立劇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
1945年,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率先刊登了* * *《沁園春?下雪了。
1946年在上海創辦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和《清明》雜誌,還創作了《捉鬼記》和新劇《嫦娥奔月》,痛斥* * *反動統治,後在* * *反動派迫害下逃往香港。
65438年至0947年,執導並執導了《中國之魂》《青春不要被忽略》《山河淚》《春風秋雨》《雪之夜歸》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後,吳祖光先後創作了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海》。
1954之後,吳祖光執導了《梅蘭芳的舞臺藝術》、《洛神》、《荒山淚》等電影,為梅蘭芳、程兩位京劇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1963年與妻子辛合作改編評劇《花為媒》,成為評劇舞臺上的壹部成功力作。
1949後,吳祖光歷任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制片廠主任,牡丹江藝術團團長,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研究院、北京京劇院編劇,文化部藝術局專業創作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友誼出版公司名譽董事長。
1957被錯劃為右派,北大荒勞動下放。
1960回京,先後在實驗京劇團、北京京劇團擔任編劇,創作了《武則天》、《秋鳳黃》、《三大桃三春》等劇目。
65438-0979文化部藝術局從事專業創作。
65438年至0960年,回到北京實驗京劇團、中國戲曲研究院任編劇,創作了《三桃三春》《三俗宴》等京劇劇本。評劇《以花為媒》改編的電影劇本,可視為戲曲革新的典範。
3.死亡
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吳祖光晚年最喜歡的四個字是“生逢其時”,盡管壹生坎坷。
* * *為吳三代展題詞。
吳祖光的電影生涯。
在壹些人眼裏,吳先生是寫戲劇、京劇、評劇的巨人,是詩歌、散文的大師,是當過首席撰稿人的報人,但對他的電影生涯卻知之甚少。其實他是資深電影人,電影活動是他藝術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被遺忘。
王先生的電影生涯始於1947。
那壹年,在* * *反動派的殘暴統治下,他以非凡的勇氣寫出了壹部多幕劇《嫦娥奔月》。這部劇的鋒芒是* * *的反動統治。當時,蔣介石正在大舉進攻解放區,在國統區實施“總動員平叛令”。當局能放過吳祖光嗎?該劇上演後不久,他就遭到了警告和多次威脅,人身安全處於極度危險之中。為了給新中國積蓄人才和力量,黨在2008年秋天把吳祖光先生遷到了香港。在那裏,他進入大中華電影公司擔任導演,踏上了電影界。
在大中華區,他自編自導了兩部電影,《雪夜歸來》和《不要失去青春》。《雪夜歸來》是根據他的同名戲劇改編的,分別由孫景璐和呂玉堃擔任主角。《永不否定青春》由周璇領銜,電影插曲轟動壹時。
隨後,吳祖光進入永華影業有限公司,擔任吳祖光簡介的導演和導演委員會成員。編委會主任為,成員有、朱士林、、、程。在永華手下,吳祖光導演了兩部電影。壹部是《山河之淚》,由唐墨編劇,柏楊和陶金主演。另壹部是《春風與秋雨》,它是根據黃谷柳的小說和吳祖光的簡介改編的,由葉和陶金主演。同時,他寫的《中華魂》和《公子的隕落》兩部劇也相繼開拍。《中國魂》由執導,劉瓊飾演文天祥,陶金飾演,王惜春飾演文小姐,飾演賈思道。這部電影《山河淚》和《春風與秋雨》是永華的代表作。
吳祖光在香港的三年間,留下了六部電影,可謂碩果累累。這是他最初對中國電影的熱情。
* * *建國前夕,1949年7月,吳祖光從香港經青島乘船回到北京,後到電影《紅色之都——東北電影制片廠》任導演。次年9月,完成新中國自編自導的第壹部電影《紅旗歌》的拍攝。在這部作品中,他熱情謳歌了自己新生活的主人,讓人感受到他迎接新時代的激烈心跳。
隨後,他從東營調到北影當導演,開始探索戲曲藝術電影。他的第壹雙眼睛轉向了京劇國粹和梅派大師梅蘭芳。1955年拍攝梅蘭芳舞臺美術第壹集,次年完成下集,將梅蘭芳的代表作《洛神》搬上銀幕。後來,他拍攝了成的名劇《荒山淚》。他對戲曲電影的探索可圈可點,尤其是他最早用影像記錄梅、邱的舞臺藝術,更是彌足珍貴,別具特色,不可或缺。1957年,他去了昆明,拍攝了春城詩意的秋天,這是他對風光片的可貴探索。
就在這個意氣風發的天才想大顯身手的時候,卻被錯誤地劃為“右派”,送到北大荒的壹個農場進行勞動改造。1960年,他從北大荒回到北京,就被調離電影界,安置在中國戲曲學院實驗京劇團和中國戲曲研究院。
然而,他對電影的迷戀並沒有改變。他戴著“右派”的帽子,癡心不改,創作了話劇藝術電影(評劇)電影文學劇本《花為媒》。1963年8月,該劇由愛心妻子、新評劇派創始人新主演,執導,在搬上銀幕。20年後,他寫出了中國戲曲(京劇)藝術片《陶三拍三春》壹書,仍發長片進行拍攝。應該說,在常穎對戲曲電影的傑出貢獻中,有吳祖光的心血。
1984吳祖光《流浪江湖》由岑凡、方深執導,李保田主演,天津電影制片廠、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聯合出品。這是吳祖光在電影界的謝幕。
吳祖光給世界留下了15部電影,也留下了他對電影藝術的勤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