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家庭暴力男性的心理分析

家庭暴力男性的心理分析

家暴男的標誌:在家裏容易失控。很多人認為,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往往容易失控,是壹種沖動的性格。但其實我見過很多男人在外面沖動,隨時可能打架,但回到家卻從來不碰老婆的手指。有些軍人和事業型強人在外面很霸氣,容易情緒化,但是回家就是不碰老婆,所以看男人的時候,我們不能把情緒失控歸為壹種類型,因為有區別。容易發生家暴的男性,最危險的是那些“在家裏容易失控”的人。妳可以觀察壹下,在家裏突然暴跳如雷罵老婆的男人,在家裏砸東西的男人,隨意拿老婆出氣的男人,基本上都有家暴傾向。為什麽失控和在家失控會有這麽明顯的區別?很簡單,因為對於男人來說,往往有壹個做事情的位置。那些在外面容易失控的人,他們能分辨出什麽是敵我矛盾。他們在外面沖動是為了在家裏得到利益。外面是外敵,裏面是自己人。反而是家裏失控的人,失去了立場,不知道誰是自己人。他們是最自私的。對於這些人來說,只要是有感情的,連父母都敢殺。妳妻子是做什麽的?家暴男的第二個征兆:有吸毒、賭博、虐待狂、嚴重酗酒等成癮惡習。我常說,有上癮惡習的男人是不能有的。這些惡習包括吸毒、賭博、虐待狂和嚴重酗酒(不抽煙不要壹概而論)。為什麽我不能擁有它?因為這些上癮的惡習會讓壹個人的性格發生改變,情緒失控,人格扭曲。有些人剛愛上妳的時候脾氣很好,但即使有這些惡習,還是不能擁有。因為這些惡習戒不掉,所以改變壹個人的性格幾乎是必然的。在壹個案例中,壹個女孩嫁給了壹個喜歡賭博的男人。起初,他們過得很好,但他越賭越輸。最後他心情不好,情緒失控,在家打了老婆。從此,家暴成為壹種行為習慣。男人只要賠錢,就回家打老婆。他的妻子幾次試圖離婚,但都失敗了。她被追被打,被跟蹤被打,最後不得不躲進家暴庇護所暫時擺脫。超過25%的家暴來源於人格扭曲,成癮幾乎總是導致壹個人的人格扭曲,這使得家暴的發生率高得驚人。如果妳的男朋友嗜賭(狠毒),吸毒,或者有虐待狂傾向,那麽以後發生家暴的可能性非常大,壹定要避免。家暴男性象征三:道德無底洞什麽是道德無底洞?壞人壹定要打老婆嗎?不壹定。有些犯法的人,甚至是殺人犯、傷害罪犯,可能對家人都很好。有的人偷東西只是為了家人,有的人犯法只是為了孩子。他們犯法,但不是道德沒有底線。如果壹個人連家庭都不在乎,他寧願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家庭。他高興的時候,可以傷害自己的親人,讓他們承受痛苦。那麽這個人就是道德無底洞。在家裏,無論誰生氣,都有激動的時候。但是妳靠什麽控制自己不傷害家人?控制力是什麽?是基本的道德底線,是壹個人基本的控制能力。如果這個人不顧家人,總是視親人如糞土,完全冷血無情,不忠不孝,那麽當他壹激動,傷害家人就成了家常便飯,家暴簡直就是他發泄情緒的武器。換句話說,他根本不愛家人,也不愛老婆孩子,所以他不開心當然會打妳。家暴男的Mark 4:自尊重於生命。還有壹種類型,就是男人自尊心超強,自尊心強於生命。最後,實施家暴是為了維護自尊。當壹個男人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時候,他身邊的人壹定有危險。因為僅僅壹個小小的謠言就可以打破這個男人的防禦,讓他把妳當成敵人。家暴男性第五個征兆:人格扭曲和精神疾病最後壹點是醫學上公認的。躁狂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更年期精神病,這些都可能帶來家暴的影響。這些疾病是可以被醫學識別的,在正常生活中也是很容易區分的。對於女生來說,找壹個正常的男朋友,而不是脾氣古怪的男朋友。找壹個開朗活潑的男朋友,而不是陰郁難相處的,也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值得大家警惕的是,家暴總是漸進的。剛開始這種人可能只是在家裏發脾氣,但是慢慢的,開始輕微的動手,然後開始打耳光,最後情緒壹失控什麽都幹得出來。如果妳和伴侶發生了矛盾,又無法挽回,不要灰心。妳不妨給妳的情感老師加個助理,讓她幫妳安排壹個擅長解決情感問題的咨詢師。先分析壹下感情問題,給妳專業的建議。家暴中男人的心理分析2有這樣壹對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做了值得稱贊的事,卻從未得到肯定;如果妳犯了壹個錯誤,妳會被嘲笑。於是孩子變得不自信,變得軟弱。在學校被欺負,經歷校園暴力。孩子不能向任何人抱怨,不能信任父母,有很強的防禦心理,也不會輕易相信別人,所以沒有朋友,沒有可以信任和傾訴的人,所有的喜怒哀樂只能壹個人消化。所以,時間久了,整個人都變得孤僻了。在常人認為的難以忍受的孤獨中,他們活得相當安逸,卻討厭和壹群人相處。這種性格的人,很容易從溫柔可愛,同樣孤獨冷漠的女性身上找到相似感和認同感。然而,不幸的童年已經在他心裏種下了扭曲的種子。它總會找個地方發泄,讓從小受壓迫的人通過欺負別人來彌補這種心理落差,從虐待欺負別人的痛苦中找到缺失的快感。所以,面對看起來“弱小”的“動物”,壹旦他們心情特別不好,或者對方做出了讓妳特別反感的事情,施虐者就會突破道德的束縛,進行虐待。看到對方痛苦的樣子會產生壹種壹直缺失的快感。動機——需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任何行為背後都有動機。所以動機本身也是這個人內心需求的表達。因為有壹定的需求,就有相應的行為。除了吃飯睡覺等基本行為,人的任何語言和行為背後都有壹個動機。壹旦這種動機具有了惡的特性,成為滿足人們犯罪的沖動,那麽無論行為多麽誇張,都成為壹種惡的動機的根源。人的行為會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大多數正常人都會克制自己,隱藏內心的陰暗心理。而有些人,在價值觀扭曲或者行為無法控制的時候,就會產生壹些畸形的動機,從而導致極端的行為。比如自殘,家暴,虐待,甚至殺人。在中國2.7億個家庭中,近1億已婚女性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服刑人員中,68.6%的女性服刑人員經歷過家庭暴力。有些人是為了擺脫謀殺,獲得快感。他們可以在這種邪惡的行為中找到情緒的宣泄口。比如家暴,虐人,動物等等。,這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背後也有看似理性的動機。這些行為也表達了人們的心理訴求。這樣的行為讓他們發泄了不快,獲得了滿足感。這種行為也可能在幾個行為中得到強化,形成聯系,從而緩解自己的代入想象和失控情緒。虐待壹般有兩種情況:第壹種是妳壓力太大,無意中發現虐待可以緩解妳的壓力,偶然的行為成為習慣;另壹種是個體遭受了暴力或冷暴力,無法對施暴者進行反擊,所以選擇攻擊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通過虐,我感受到了個人力量的強大,也會有人分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能力。外界的指責不會激起他們的罪惡感,反而會得到奇怪的興奮。指責的聲音越大,他們越興奮。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除自己的心結當然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興奮過後,他們往往會陷入失落和痛苦。當虐待不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時,他們就會陷入更痛苦的境地。如果他們不小心找到了其他替代方式,就會開始新壹輪的自我沈淪。盡管為壹些虐待行為給出的借口是不可接受的,但在他們看來,這可以為他們違反道德標準的行為開脫。根據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人幻想死亡或做與死亡有關的事情是壹種本能。它是壹種在生命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對立力量,代表著潛伏在人類生活中的壹種破壞性、侵略性和自我毀滅的驅動力。當它的能量向外拋出時,表現為破壞、攻擊、挑釁等。向內扔的時候,表現出自我懲罰,自我毀滅等。虐待狂失調的本能會通過本我的這壹部分得到滿足。潛意識裏,他們想摧毀壹切可以被濫用的東西。但他們也通過社會規範約束了自己的行為,讓他們意識到,如果不分對象地虐待人,除了受到良心的譴責,還會受到法律的嚴懲。最終,他們遵循現實的原則,調整自己的行為。所以,基於此,每壹個家暴男,在他心裏,只是認為自己的家暴是壹個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特征——“我可以控制尺度。”另壹方面,他們又要意識到自己的動機,又要應對輿論,所以會感到很焦慮。這就需要他們采取壹些符合自己要求,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來控制這種情緒。我們稱這種方法為自我防禦機制。妳可能覺得家暴、虐貓、虐童已經夠變態了,但在施虐者看來,這種行為比其他更過分的行為(比如殺人、自虐)要好得多。他們認為這種自衛機制屬於合理化的範圍,可以接受自己的行為。他們會在心裏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比如他們會想:我自己的老婆(我自己的家人,寵物),我有這個自主權,誰也不能怪我。並且因此,沈溺於這種虐待,殺死生命以獲得快感。如果妳為此批評攻擊他們,他們可能會覺得委屈。壞人殺人犯那麽多,妳不怪他們為什麽攻擊我?在他們看來,他們絕對是無辜的,性格沒有任何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施虐者還是有壹定的良知和道德感的,所以經過適當的引導和調節,他們有可能恢復成為壹個心理健康的人。但是,如果任其發展,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壹個虐待狂或者殺人犯。幾乎所有的心理變態殺人犯在人格形成的早期都會有折磨殺害小動物的經歷。隱藏的自戀人們能感受到那個暴力的男人,壹般都有隱藏的自戀。在自戀與自尊關系的研究中,內隱自戀與自尊總是負相關的。所以,脆弱的不能接受自己,覺得自己沒用;另壹方面,隱藏著壹種“我其實是獨壹無二的”的想法。自負感。其實有家暴的男人都是極度自戀的。這種自戀屬於隱性自戀。所以,越親近的人,越能感受到冷漠、自私、敏感和攻擊性。另壹方面,隱性自戀者自身的敏感、脆弱和無法信任他人也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我喜歡勒緊愛人的脖子讓她窒息。看到她痛苦的表情會讓我的大腦有壹種特別的快感。我的解決辦法是醒後如何對待她,如何對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