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教案1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感受阿壩三部曲的音樂結構。
2.能夠隨著音樂跳躍、舞動,展示不同形狀的花朵。
3.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4.試著模仿歌詞,並願意談論歌曲的含義。
5.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生動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音樂。
2.阿特拉斯。
3、頭飾等。
活動流程:
壹、教師講故事的引入:
1,老師講壹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子捉迷藏》:有壹天,小兔子從房子裏跳出來,想在花園裏玩。在路上,小兔子跳了三次,揮手向他的好朋友問好,來到了花園。花園裏的花真的很漂亮,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小兔子好開心。這時,兔媽媽來找它了。兔子想和媽媽玩捉迷藏。於是,它變成了壹朵小花,壹動不動地躲在花園裏。果然,兔媽媽到處都找不到她的孩子。後來小兔子玩累了,又跟著媽媽回家了。
第二,孩子最初聽音樂。
1,老師:今天老師講的故事,就藏在壹段好聽的音樂裏。我們壹起來聽聽吧。聽的時候可以想想音樂在哪裏講兔子跳到了公園,音樂在哪裏講兔子變成了小花。
2.聽完後問:聽音樂的時候有什麽感覺?音樂可以分成幾段?
3、教師導讀:接下來,我們仔細聽音樂,聽聽兔子跳到公園的音樂,還有哪裏的音樂是關於兔子變成小花的。
3.分段賞花,隨著音樂的節拍跳躍舞動,展現不同形狀的花朵。
1,聽壹段音樂,妳猜怎麽著。
2、出示圖集,幼兒隨音樂練習A段節奏,然後隨音樂跳躍、舞動。(強調孩子要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跳,根據孩子的情況再練習壹遍。)
3.聽B段的音樂,猜猜是什麽。
4.創造和表現花的形狀。
說明:孩子們都知道很多花。誰能告訴我妳知道哪些花?會用什麽動作讓這朵花變成什麽樣子?(個別小朋友回答並表達花的形狀)
5.請給所有的孩子展示不同的花朵形狀。(坐在椅子上)
第四,完整的遊戲。
1,小朋友完全隨著音樂做跳躍和變花動作,老師提醒小花不要動,音樂壹變馬上提醒小朋友變成花。兔子首先要想好自己想變成什麽樣的花。
2.老師或者孩子應該是兔媽媽,扮演不同的角色。
五,結束。
隨著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全程以“捉迷藏”的遊戲情節設計,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又滿足了孩子作為角色參與活動的願望。小班的孩子樂於玩“變”和“找”的遊戲。他們能快速完成從兔子到花的角色轉換,同時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避免了連續跳躍帶來的疲勞,展現了藝術表現的形象和愉悅功能。
這個活動的目標是“及時做跳躍步”,這是對小班幼兒動作協調性的挑戰。因此,在活動設計中,教師特別註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分解。在循環2中,老師從易到難處理這個動作的學習。動作方面,從上肢到下肢,從局部到全身,從簡單到復雜,從動到動。比如拍手,手指放在腿上跳躍,坐在座位上移動雙腳,在座位前跳躍,在場地中央自由跳躍等。,幫助孩子逐漸掌握和控制。在音樂上,讓孩子先拍手;然後用老師哼唱的音樂節奏跟隨孩子的動作,讓孩子感受音樂與動作的關系;最後播放錄音,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走,從而逐漸幫助孩子熟悉和掌握音樂的節奏和動作的要領。
小班音樂教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復習二重唱。
2.正確使用圓舞板和小鈴鐺,掌握XX|XXX|的節奏。
3.試著看指揮演奏,體會打擊樂的快樂。
活動準備:
1.xx | XXX |壹張節奏圖。
2.兩種樂器:圓舞曲板和小鈴鐺與兒童人數相同,使用壹面鼓。
活動流程:
(1)復習歌曲《這裏》。
1.唱首《這裏》。
2.回顧二重唱。
(2)學習節奏XX|XXX|。
1.觀察節奏圖。
2.孩子自己學打節奏。
3.請壹個孩子演示節奏。
4.老師示範正確的節奏。
5.壹起拍手練習節奏。
6.創造其他身體動作來練習節奏。
(3)學會演奏樂器。
1.玩圓跳舞板。
(1)演示圓舞板的玩法。
(2)幼兒徒手練習圓舞板。
(3)聽琴聲,用圓舞板彈奏。
(4)鼓與圓舞板相對。
2.玩小鈴鐺。
(1)演示小靈的玩法。
(2)聽鋼琴,玩小鈴鐺。
(3)鼓和小鐘成對演奏。
3.圓形舞蹈板和小鈴鐺合奏。
4.兒童和客座教師合奏團。
活動擴展:
創意活動:在小舞臺上提供樂器給孩子玩。
小班音樂教案3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感受歡快活潑的風格,初步感受阿壩結構。
2、能聽三段音樂,合拍做動作,體驗兔子采蘑菇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兔胸飾品有手,有音樂,有圖集。
活動流程:
壹,猜謎語,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出主題
老師:老師今天請了壹位客人。猜猜是誰?長耳朵,紅眼睛,走路蹦蹦跳跳,愛吃胡蘿蔔和蔬菜。
老師:真聰明。壹猜就知道是兔子。今天,兔子將要做壹些事情。讓我們靜靜地聽壹段音樂。妳能猜出兔子在做什麽嗎?
第二,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含義,感受阿壩。
(完整的欣賞音樂,然後講壹個故事。
問題:妳認為兔子聽完音樂後在做什麽?它還能做什麽?
老師:孩子們說的很好。王老師從音樂中聽到了壹個故事。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標題“兔子采蘑菇”。兔子蹦蹦跳跳地跑到草坪上采蘑菇,在草地上采蘑菇,快樂地吃蘑菇。吃完蘑菇後,兔子高興地回家了。
再完整的欣賞壹遍,老師會給妳簡單的語言提示。
(2)展示圖集,分段欣賞音樂。
1,欣賞壹段音樂,感受音樂的歡樂與活潑。
(轉場:兔子準備出門了,我們來聽聽)再放壹段音樂。
老師:妳聽了之後有什麽感受?妳覺得兔子怎麽樣?
老師:是的,這首曲子歡快活潑,讓人很開心。講的是兔子出發去采蘑菇。兔子通常怎麽走路?讓我們壹起學習。
出示地圖。老師和孩子壹起看地圖,做動作(兩遍)。兔子隨著音樂跳躍。
2.欣賞B段的音樂,感受與a段的不同。
(過渡:兔子跳到草地上。讓我們聽聽它在做什麽。)放壹遍B段的音樂。
老師:這段音樂和剛才兔子跳到草地上的音樂是壹樣的嗎?兔子在草地上做什麽?
老師:是的,這兩首曲子是不同的。前面歡快的音樂是兔子在草地上跳,這個音樂是兔子在草地上采蘑菇吃。
出示地圖,老師和孩子壹起看地圖,做動作(兩遍)。兔子先摘蘑菇,然後吃。
3.欣賞壹段音樂,初步感受aba結構。
兔子吃完蘑菇後做了什麽?讓我們聽)演奏壹段音樂壹次。
老師:妳覺得剛才的音樂熟悉嗎?妳聽說過嗎?老師出示地圖:是的,兔子會沿著原路回家。這兩首曲子是壹樣的。讓我們跟著音樂做吧。
第三,充分欣賞和感受音樂的阿巴結構
(1)充分欣賞
老師:讓我們完整地聽這段音樂。我們來聽聽哪首曲子是兔子跳出來到草地上,哪首曲子是兔子摘蘑菇吃,哪首曲子是兔子回家。孩子可以坐在座位上,用小手輕輕活動。
(二)對aba的初步了解
老師:妳剛才聽到的是壹樣的嗎?是的,第壹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壹樣的。它們都是關於讓兔子跳起來的音樂。中間第二部講的是兔子摘蘑菇吃。
第四,表演遊戲——“兔子采蘑菇”
1,師幼互動-集體音樂表演
老師:讓我們用音樂表演“兔子采蘑菇”。註意音樂!
2.角色表演
老師:我們都做兔子,穿上胸甲跟著兔媽媽去摘蘑菇吃,但是要聽清楚音樂。哪裏是告訴我們離開,哪裏可以采蘑菇吃,哪裏是回家。
老師:兔子回家休息吧!
小班音樂教案4活動目標
1.學會用花和蝴蝶的動作來表達音樂。
2.能夠根據老師展示的標記顏色進行搭檔。
3.體驗和同齡人壹起表演的快樂。
4.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孩子的表現力。
5.認真聽講,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要準備的活動
1,2塊手帕。
2.兩個紅色和兩個黃色標簽。
活動過程
1,復習《蘋果》這首歌
能唱能演,聲音好聽。
2.探索開花的作用。
問題:妳見過花嗎?花是什麽樣子的?花是從壹開始就開的嗎?
3.老師雙手把圍巾握成壹團,然後慢慢打開,引導孩子觀看“花”的打開。
問題:花是怎麽開的?所有的花什麽時候開放?
4、幼兒配合音樂做“花”的開場動作。
(1)小朋友用手模仿花朵緩慢開放。
(2)孩子和老師壹起做花展。
5.探索小蝴蝶的舞蹈動作。
(1)聽音樂,讓蝴蝶飛舞。
(2)蝴蝶壹起飛。
6.完整地聽音樂表演。
7.師生* * *用圍巾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優美的音樂影響下,孩子們大膽地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表現出不同情境下蝴蝶飛舞、蝴蝶聞花香的動態。孩子們把兩個角色表現的很準確,配合的很和諧,很開心。但是對音樂節奏的把握不夠準確。
百科:蝴蝶,俗稱“蝴蝶,節肢動物,昆蟲綱,鱗翅目,錘頭亞目。”世界上約有14000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是亞馬遜河流域。
小班音樂教案5活動目標:
1.讓孩子學習歌曲,並從中獲得樂趣。
2、讓孩子學會用肢體語言表達歌詞。
3.讓孩子學會填詞,大膽唱出來。
活動準備:
廚師帽、食品卡、食品盒、錄音機
活動流程:
壹、場景導入:
老師扮演廚師,在情景表演中引入話題:讓孩子初步學會歌詞。
老師戴上廚師帽和食盒說:“小朋友,今天老師變成了壹個很棒的廚師,我告訴妳。”
讓我們保守壹個小秘密。我在這個盒子裏有許多美味的食物。妳相信嗎?"
第二,孩子聽老師的模特唱歌。讓孩子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老師第壹次輕聲唱歌。唱歌的時候把食物卡片放在黑板上。
老師第二次對著錄音機唱了這首曲子。老師邊唱邊指著黑板上的食品卡。
老師:“孩子們,妳們看,我的盒子能做出很多好吃的嗎?”。原來這些美食可以變成壹首好歌。妳想學嗎?"
第三,孩子創造動作,學習唱歌。讓孩子加深對歌詞的印象。
老師和孩子壹起創造“奶”的動作。然後讓孩子們示範。然後創造“三明治”動作等等…
老師和孩子們壹起表演剛剛創作的歌詞。
1,第壹次孩子和老師邊做動作邊唱歌。
2.第二遍邊唱邊用錄音機做動作。
第四,孩子學習填詞。
老師:“小朋友,爸爸媽媽帶妳去麥當勞了嗎?”裏面有什麽?“老師換了黑板上的食物卡。
和孩子壹起創造食物的行為。
和孩子們壹起唱歌。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部分
讓孩子叫父母上來壹起唱。
小班音樂教案6活動目標:
教孩子用對折的方形紙畫出半只蝴蝶的輪廓,沿著輪廓剪開,以對稱的方式裝飾蝴蝶;培養孩子對自制玩具的興趣和愛護作品的良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流程:
首先,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請了壹位客人。妳想知道是誰嗎?請閉上眼睛!壹,二,三(展示蝴蝶)是誰?對了,是蝴蝶。妳喜歡嗎?讓我們壹起學做漂亮的蝴蝶,好嗎?
第二,示範講解。
1.折壹張正方形的紙,畫出半只蝴蝶的輪廓,剪下來。
2.用彩筆均勻對稱地裝飾《飛蝴蝶》教案。
3.裝飾好後,把火柴殼貼在蝴蝶的背面。
4、然後從火柴殼裏拿出棉線來回穿過小課堂。把壹端放在鉤子上,用雙手拉另壹端。這樣,每個人都可以用蝴蝶來玩遊戲。
第三,孩子做蝴蝶,老師巡回指導。
1.給剪好的蝴蝶塗上對稱的圖案和鮮艷的顏色。小班音樂《飛舞的蝴蝶》教案學習總結。
2、孩子的作業,老師幫助能力差的孩子完成。
第四,孩子可以編兒歌、故事等。培養他們的口語能力。
活動反映:
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可以積極參與活動,能力強的小朋友可以用畫圖筆畫出逼真的蝴蝶,在剪貼的過程中做得很好,但是大部分小朋友不會穿線。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小班音樂教案7教學目標:
1,欣賞音樂,聽區分音樂的上下動作,感受在滑梯上玩耍的快樂場景。
2.我喜歡聽音樂,體驗用音樂創作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氛圍,和同伴壹起參與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孩子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要點: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愉悅場景。
難度:聽上升和下降的音樂。
教學準備:
紙箱,壹些小動物,幻燈片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先放用紙盒子做的幻燈片,激發孩子的興趣。
1.老師建壹個幻燈片,集體數壹數。
2.它看起來像什麽?(唱兒歌)
第二,小動物玩滑梯
1.分別展示三只小動物在滑梯上玩耍。
2.幫助孩子理解音樂。
第三,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感受起伏。
1,老師帶領孩子再做壹遍。
2,孩子自己創造動作。
第四,孩子們玩幻燈片
1.老師用自己的動作演示播放幻燈片。
2.帶領孩子用肢體動作展示玩滑梯的場景。
動詞 (verb的縮寫)推廣活動
教學反思:
這個音樂活動很有新意,給了孩子們全新的體驗,值得推廣。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的關鍵。只有把教材處理好,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小班音樂教案8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盡量根據歌曲的情緒,用甜美、連貫、活潑、跳躍的方式演唱。
3.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壹下春天的美景。
2.春天的照片。
活動流程:
1,談導入。
(1)引導孩子談論春天的特點,知道春天天氣暖和,衣服穿得少了,花兒開了,小樹發芽變綠了,小動物出來了。
老師:妳在公園裏看到了什麽?小樹變成了什麽顏色?
(2)總結孩子經歷的經驗,引出歌曲。
2.學唱歌。
(1)老師根據歌詞有序的演唱歌曲和展示圖片。
(2)教師帶領孩子跟著音樂節奏背誦歌詞。
(3)孩子輕聲唱歌。
提示:引導孩子用柔和、甜美、連貫的聲音唱前兩句,用活潑、跳躍的方式唱後兩句。
3.歌曲表演。
(1)鼓勵孩子根據歌詞的意思唱歌並表演動作。
(2)孩子們可以自由唱歌和表演。
小班音樂教案:小鴨子和小雞(唱做)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內容,唱出正確的休止符。
2.能隨著音樂模仿雞和小鴨子做簡單歡快的動作。
3.體驗與同齡人壹起表演和參與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雞鴨毛絨玩具若幹。
活動流程:
1.節奏練習。
(1)展示小雞小鴨的毛絨玩具,小朋友會模仿它們的聲音。老師:妳怎麽稱呼壹只雞?小鴨子是怎麽叫的?
(2)根據歌曲中的節奏模仿哭聲,感受其余部分。
2.學唱歌。
(1)老師示範唱歌,提醒孩子聽清楚歌詞。老師:小雞和小鴨子是好朋友。他們在壹起做什麽?
(2)兒童熟悉有伴奏的歌詞。
(3)幼兒跟著唱,註意歌唱的準確休止符。
(4)小朋友在帶著表情唱歌表演。
3.歌曲表演,
(l)鼓勵兒童在唱歌時根據歌詞表演。(2)兒童可以自由作曲和表演。
(3)幼兒自己選擇角色,分組或壹起表演歌曲。
小班音樂教案9活動設計背景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音樂感興趣。在幼兒園工作期間,感覺小朋友對唱歌有壹些誤解,認為自己的大嗓門就是很棒的聲音,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壹些練習,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活動目標
1.盡量用聲音的力度和動作的幅度去感受和表達歌曲的力度。
2.嘗試臨摹歌詞,體驗臨摹的樂趣。
3.學唱歌,體會歌曲的氛圍。
4.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孩子的表現力。
5.願意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大貓和小貓的胸圍分別是半個班。
活動過程
首先,開始部分
列車音樂背景法
1.老師:今天,火車帶來了壹位神秘的朋友。是誰呀?
誰能像貓壹樣唱歌?(帶領小朋友學唱喵喵喵喵喵喵)
2.老師:看,貓來了。聽著,有多少只貓?(展示圖片,模仿大貓小貓的聲音)妳聽到幾只貓?他們的聲音有什麽不同?
3.老師:哪只貓聲音大?(大貓)哪只貓聲音小?(小貓)
老師:哦,是壹只貓。兩只貓中,壹只是大貓,壹只是小貓。請聽兩段音樂,大貓和小貓哪個先來?
二、基礎部分(學唱歌)
老師:妳學到的東西真的很棒!我們來聽聽大貓和小貓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好嗎?
——老師把歌唱完整了。
老師:大貓是怎麽介紹自己的?大貓聽起來怎麽樣?小貓在哪裏?
——老師帶領孩子表演動作,學習唱歌。提醒孩子,大貓和小貓的實力不壹樣。
老師:誰想扮演大貓小貓,到前面來表演?
第三,活動的延伸
老師:妳還想邀請哪些動物朋友來我們貝貝課堂?(小鴨子、小雞等。)
老師:鴨子的聲音是什麽?鴨子怎麽介紹自己?小鴨子呢?讓我們把它邀請到我們的歌裏,好嗎?
第四,結語部分
老師:小貓是怎麽走路的?讓我們像小貓壹樣走路,輕輕的去洗手間尿尿喝水。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音樂課,孩子們戴上了頭飾,他們對唱歌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們不僅將大型貓科動物和小貓引入歌曲,還創作了自己的歌詞,邀請其他小動物加入歌曲。孩子們的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目標也很好地實現了,基本符合孩子們不僅要“學”而且要“學”的教育精神。課程的過程是比較完整的,但是中間我並沒有強調強弱的關系,孩子唱歌喝酒感受的強弱關系並不明顯。這是壹個小錯誤,我會在第二節課強調這壹點。這節課的啟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老師沒有要求。在以後的歌唱活動中,我會反復強調歌唱中的所有註意事項,努力讓孩子養成科學的歌唱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