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領域也不例外。早在功能機時代,“雙卡雙待”就已經成為手機的重要賣點之壹。不過當時因為搭載這個功能的手機多為山寨手機,所以這個詞並沒有現在這麽光鮮。
隨著流量費和運營商競爭的加劇,消費者對雙卡雙待的需求不降反升,該功能逐漸被主流廠商接受,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
圖片來自:CNET
後來手機廠商開始在“雙攝”上做其他文章,“雙攝”就是壹個經典案例。
HTC G17和LG Optimus 3D是較早配備雙攝像頭的智能手機。“雙攝”概念提出之初,噱頭多於實用性。用手機拍攝3D視頻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是壹個微不足道的功能。
HTC G17(左)和LG Optimus 3D(右)
後來手機背面的第二個鏡頭開始有了其他功能。比如HTC M8的副攝像頭可以檢測景深,方便用戶後期處理照片時改變焦點。華為P9的第二張照片是黑白鏡頭,允許用戶增強照片的質感。
蘋果在iPhone 7 Plus上首次采用了雙攝像頭方案,副攝像頭是相當於50 mm的長焦鏡頭,從此多焦後置成為旗艦機的追求,攝像頭數量越來越多。
iPhone 7 Plus的雙攝像頭方案
雙卡、雙待、雙拍的浪潮過去後,“雙促”、“雙馬”、“雙壓”、“雙電”、“雙主拍”開始流行。尤其是去年以來,相關概念頻頻出現,成為手機廠商宣傳的重點。
這些聽起來像霧壹樣的功能有什麽用?概念大於實用性嗎?這是壹個有趣的話題。
第壹款雙揚聲器手機,很難追溯。HTC One是早期配備雙揚聲器的智能手機。其硬件優勢,結合BeastAudio的音效,使得HTC One的聽感遠超同期單揚聲器手機。
HTC One(M7)
說到雙揚聲器,索尼Xperia Z系列也必須有個名字。得益於xLoud和S-Force的功能,它可以發出壓倒同期眾多智能手機的音效。
手機上的雙揚聲器允許用戶在風景模式下享受2.0聲道立體聲效果。看電視劇玩遊戲時的沈浸感也相對更強。
當雙揚聲器開始成為旗艦機中的主流配置時,其硬件參數也開始成為宣傳的對象。比如小米10 Pro和realme X50 Pro都宣稱配備了“1216線性揚聲器”,也就是說它們的尺寸是12mm x 16mm,在手機上是比較大的。
在實際體驗中,揚聲器的數量和大小確實對外部的聲音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於喜歡在手機外聽歌玩遊戲的朋友來說,雙揚聲器是“用了就回不去了”的配置。
2011發布的諾基亞N9,為了更好的實現觸覺和虛擬鍵的結合,提前在主板上焊接了壹個直線電機,但是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采用先進設計的諾基亞N9
2015年,iPhone 6S的X軸直線電機和3D Touch的結合,讓消費者開始關註手機的抗震體驗,這也讓手機廠商開始精心調教震動電機。
從轉子電機到Z軸直線電機和X軸直線電機。手機的震動馬達體驗越來越好,震動感也越來越多樣細膩。每次輸入文字,接收信息,都變成了和手機溫柔的互動。
然而,近兩年,振動電機衍生出了壹個新概念:雙電機。顧名思義,就是給手機插兩個振動馬達。
對於手遊愛好者來說,遊戲中的震撼反饋對遊戲體驗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2020年,聯想推出拯救者電競手機Pro,機身上下裝有X軸直線電機。
王者榮耀定向輪盤和技能圖標都支持震動反饋。
在我們的上手體驗中,這兩個電機可以模擬各種遊戲中的震動反饋。無論是操縱桿還是按鍵,都有靈敏細膩的震動反饋,聞起來像PlayStation遊戲手柄。
之後雙電機的設計開始在多款遊戲手機上看到,比如年初發布的iQOO 7。這類手機的用戶畫像比較清晰,就是性能和遊戲的優先級更高。
由於電機尺寸的限制,這種手機很難說輕薄。為了更好的遊戲體驗,妳願意犧牲壹些輕美嗎?
聯想拯救者Pro
與雙電機壹樣,雙壓敏屏幕也提供了更好的遊戲體驗。
2065438+2009年3月,黑鯊率先在黑鯊2手機上安裝了雙區屏壓。簡單來說,它的交互邏輯有點類似於蘋果的3D Touch,但不需要特別的適配。
黑鯊的壓力感是映射出來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喜好,通過DIY來按壓屏幕的相應操作。比如在“吃雞”的遊戲中,左側區域映射為“火”,右側區域映射為“瞄準”,這樣就可以實現兩指射擊的動作。
在王者榮耀中,左側區域可以映射打開/關閉背包,右側區域可以映射購買裝備。在團戰中,長按屏幕秒換裝備,簡直就是官方的“外掛”。
除了黑鯊,雙壓感屏幕也是iQOO 7的重磅賣點之壹。操作邏輯類似黑鯊,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壓感屏幕映射的按鈕。
但雙壓感屏的遊戲屬性比雙電機強,應用場景有限,註定不會像雙音箱那樣普及。
當屏幕刷新率從60Hz升級到90Hz,120Hz,144Hz,妳會發現手機的電池越來越不耐用。
好在手機充電技術在不斷進步。55W、65W閃充技術逐漸分散,部分旗艦機已經支持120W閃充,所以基本上功夫手機吃完飯就會充滿電。
充電功率的背後,離不開雙電池的設計方案。
IQOO的雙電池設計方案
傳統的單體電池很難長時間保持峰值充電功率,充電後期需要降速保護電池。而且電池對充電電流有限制,所以目前的技術很難讓單體電池的充電功率超過100。
如果壹個細胞不行,那就兩個。比如2019年,OPPO RenoAce推出了65W SuperVOOC 2.0閃充技術,采用兩塊電池串聯的方式,讓每塊電池同時輸入32.5W的功率,提高了充電效率。
兩塊電池串聯的電池模塊不僅可以長時間保持峰值充電功率,還可以降低電池大功率充電的風險。
雙電池雖然看起來很優秀,但實際上是壹項正在發展的技術,目前最突出的弊端是電壓輸出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配備雙節電池的手機需要配備降壓電路來降低電池的輸出電壓,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壹定的能量浪費,從而對電池壽命產生不利影響。但我相信,隨著雙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會有更合適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黑鯊手機的“串聯充電並聯放電”方案可以減少電池能量浪費。
在“雙攝像頭”成為過去之後,“雙主攝像頭”成為了手機攝像頭領域的新浪掌門人。
雙主攝像頭是指手機有兩個規格差不多的攝像頭(壹般是廣角和超廣角),傳感器尺寸和成像質量差距比較小。
雙主攝像頭的概念似乎是華為Mate30 Pro第壹個明確的賣點。它的廣角攝像頭和超廣角攝像頭都是4000萬像素。前者采用1/1.7英寸的傳感器,後者傳感器尺寸為1/1.54英寸,成像質量差不多。
如果以像素為衡量標準,那麽OPPO Find X2 Pro也可以算是壹款雙攝像頭手機。其廣角和超廣角鏡頭為4800萬像素,在視頻拍攝和照片拍攝方面表現不錯。
剛剛上市銷售的Vivo X60 Pro+也打著“雙主攝像頭”的旗號。5000萬像素超大底部傳感器和4800萬像素超廣角微型雲臺組成雙主攝影系統。
Vivo X60 Pro+巨大的兩個主鏡頭
但是雙主攝像頭的概念很難搞清楚。有人說小米CC9 Pro、三星S20 Ultra等機型也采用雙主攝像頭策略。雖然從參數上來說,這些手機並沒有兩個規格非常相似的攝像頭。
那麽手機要滿足什麽條件才能被稱為雙主攝像頭呢?目前沒有明確的界限。不像雙電機和雙壓感屏那麽容易用數量來量化,兩個鏡頭的規格和參數往往有很多差異。
另外,即使兩個攝像頭像素相同,很多情況下成像質量也有很大差距。這和傳感器型號,鏡頭模組,調校優化有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雙主觀攝影”的名義還是有很多主觀成分的
OPPO Find X2 Pro的超廣角和廣角鏡頭差不多。
雙屏,雙天線,雙5G,雙層主板...“雙”手機的設計還是很多的。其實這些名字的背後,很大壹個原因是為了廣告營銷的效果。
雙對應單,比如雙卡對應單卡。“雙”不僅接地氣,利於記憶,而且表現出“人無我有,人多我有”的特點。花同樣的錢可以得到更多,無疑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
而且,有些設計確實提升了用戶體驗。雙揚聲器讓用戶享受更好的視聽體驗;雙電機,雙壓感屏,是遊戲玩家的利器;雙電池設計解決了手機閃充的問題。
榮耀V40
但“雙主攝像頭”、“雙屏”等設計,目前來看還是概念大於實用。
比如華為Mate30 Pro的海報中,除了“雙主攝像頭”,還有“雙4000萬”、“雙OIS”、“雙超感光傳感器”等廣告語。目的是方便消費者記憶,增強宣傳效果。
魅族Pro 7這款以“雙眼如小窗,美景歷歷在目”為口號的雙屏手機,也因為缺乏豐富的使用場景而被市場遺忘。最近外媒曝光的小米11超大杯也疑似采用了前後雙屏的設計,但不知道會不會重蹈魅族的覆轍。
這樣的“偶數”設計越來越多,也體現了手機行業制造技術水平的提升。在更薄的機身中,容納了更多的功能設計,手機的精密化和集成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聯想拯救者Pro的“多雙布局”
或許當手機行業的水平更進壹步,我們會看到“三主攝像頭”“四電池”等設計的出現。小米“四曲面瀑布屏”概念機的發布已經證明了手機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