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地理科學專業是什麽?

地理科學專業是什麽?

學習“測量與制圖”

《行星地球概論》

“地質學基礎”

“氣候氣象學基礎”

“高等數學”

“水文學”

“植物地理學”.....

以後可以:考公務員(國土局),考地理老師,考GIS。......

地理科學專業1。科學:科學。

類別:地理科學類

專業名稱:地理科學

壹級學科:地理

相近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管理、環境管理。

2.主要課程:地球概論、基礎地質學、地貌學、氣象學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測繪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制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課程。具體可參考各校專業設置介紹。

三、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加強學生地理實踐和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為學生拓寬知識領域開設選修課。具體來說,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可以詳細看到各個學校的專業設置介紹。

四、專業培養要求:具體培養目標因校而異。詳見各校專業設置介紹。

5.學制:標準學制:四年(本科)彈性學制:3-6年(本科)

6.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地理科學是地理教育,培養方向是初高中地理教師。目前幾乎所有專業的就業前景都不是很好。至於地理專業,要看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在中學,地理老師不是很受重視,遠不如外校生和理化生,但是補課很容易,因為文科生永遠學不好地理。

地理是高中的邊緣學科,地位尷尬。畢竟學文科的人也是少數。

到了初中,地理老師的職位就低了很多,因為中考不考地理。甚至還不如體育老師。

1地理簡介

課程內容: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地理學的產生、發展和主要流派,基本地理過程和規律,人地關系的區域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地理技術,現代地理學的發展趨勢和中國地理學近期重點研究領域。

考核方式:作業和開卷考試

教材:《地理科學導論》,王政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地理思想簡史楊無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參考書目:地理科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出版社1989;《論地理科學》錢學森,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王政、丁錦宏《理論地理學導論》,科學出版社1994;《現代地理學詞典》,左大康主編,商務印書館1990。

2地球簡介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48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整個宇宙和基本的天文知識,同時了解地球的基本結構,即對地球系統的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為學習地理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課程內容:地球概論是關於行星和地球的基礎知識。它以整個地球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即地球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前者主要講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地球與月球的關系,這是本課程的重點。這部分還包括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理坐標和天體坐標。後者簡要描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內外結構和物理性質。

參考書:劉楠,《地球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地質基礎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6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地理科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思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地球觀和世界觀,初步掌握地質理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也為其他地理專業的學習打下基礎。

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課堂教學——側重於地質學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討論和講解;室內實驗——室內實踐是壹個讓學生加深和整合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相關章節教學結束後,在實驗室內,借助實物標本、模型等教具進行觀察、分析和實驗操作;野外實習——結合課堂和校園教學內容,讓學生對野外的礦物、巖石、構造等基本地質現象、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書:陳至,基礎地質學,地圖出版社;宋等,地質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布衣等編,《普通地質學》,地質出版社;張等編,《地質學原理》,地質出版社。

4氣象學和氣候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72學分:4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氣候變化的基本規律和天氣變化的基本原因,為進壹步了解地理環境的形成和演變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系統介紹氣象學和氣候學的相關內容,包括大氣能量、水汽和大氣運動、大氣環境和大氣系統,然後分析氣候的形成、氣候屬性、氣候變化和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青藏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城市氣候等等。

參考書籍:、張,《城市氣候學導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王紹武,氣候系統概論,氣象出版社;洛克伍德·JG,《氣候成因》,陸燕文方譯,氣象出版社,1985。

5地貌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各種地貌及其成因,是地理專業野外考察的必備知識。

課程內容:地貌學是地理專業的必修基礎課,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和發展規律。先決條件:基礎地質學。

參考書: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6水文和水資源科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分布和利用,了解水循環規律,了解水圈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作用和功能,是地理及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

課程內容:主要介紹水文要素的基礎知識和理論,以水循環和水平衡為綱,重點講述水的性質、分布、循環和運動及其與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的關系。

參考書:黃希泉,水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吳繼華,自然地理基礎,北師大出版社;熊毅,《中國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

7土壤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72學分:4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土壤形成的原因、土壤肥力及其基本物質循環,認識土壤圈在地質循環和生物循環中的作用,充分了解土壤在生態環境變化中的響應和反饋作用,了解土壤環境變化在全球變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保障人類糧食安全的關鍵。

課程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土壤的組成、性質和分類,土壤的形成條件和地理分布;土壤基礎實驗,土壤學野外采樣和土壤剖面野外判別,土壤化學基礎理論。

參考書:李天傑,土壤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學,土壤科學與土壤地理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土壤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類學研究組等。,中國土壤分類學(修訂方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8植物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63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常見的植物,系統學習植物的分類知識,掌握植物生長和演替的基本規律,了解基本的生態學知識,了解地理環境因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和植物的逆境生理。

課程內容:各種生態因子對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包括人類活動和生物的影響),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及其主要類型,生物區系,生物地理學野外調查方法。

參考書:吳繼華、張深主編,《植物地理學》,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北京大學等,植物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9地圖和測量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72學分:4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地圖和測量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和繪制教學地圖的能力,掌握土地與工程測量的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地圖與測量學是壹門以地圖信息的傳遞為中心,探討地圖的理論本質、制作技術和使用方法的綜合性科學,包括土地與工程的基本測繪知識和實用技能。

參考書:蔡,新編地圖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測量學和制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地理信息系統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GIS常用軟件的應用,硬件設備的操作,信息處理的壹般步驟和方法。

課程內容: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科學專業的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基礎知識、遙感數值圖像處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對圖形圖像的三維模擬表達方法及實際應用、專題應用信息系統與電子地圖、常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等。

參考書:《信息系統地理導論》,黃星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實踐教程》,黃星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張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導論》,作者張康聰,陳見飛等譯,科學出版社。

11遙感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遙感的基本原理,獲取和判讀遙感圖像的方法,了解遙感的最新技術進展。

課程內容:遙感的基本概念;遙感的理論基礎,包括遙感的電磁輻射基礎和光學基礎;遙感數據獲取,包括傳感器、航空遙感、空間遙感和微波遙感;遙感數據處理,即圖像校正和增強;遙感信息提取,包括圖像目視解譯和計算機信息提取,以及遙感技術的應用。

參考書:梅安新等,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劉會平,《遙感實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陸等,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彭,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環境科學導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人類與環境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本課程具有理論性,在教學中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

課程內容:環境研究概論是地理科學專業的必修課。主要內容有人類環境基礎理論、人與環境的關系、環境汙染及其治理、人類環境保護等。

參考書:劉培通主編,《環境研究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劉亦婷等,環境研究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

13人文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必要的人文基礎知識,為其實際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全面了解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人文地理目前面臨的。

課程內容:全面闡述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主要方法(人地關系理論、行為理論、區位理論等。),以及人文地理學各個分支學科(人口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參考書:張曉麟等著《人文地理學導論》,測繪出版社;金等,《人文地理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人文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14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為進壹步深入學習和為經濟建設服務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

課程內容:經濟地理學導論是地理科學專業的必修課。全面闡述了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主要方法(重點是產業結構與布局、區域經濟規劃與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演化規律),介紹了國內外經濟地理學的發展趨勢和各流派的理論觀點。

參考書:李小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經濟地理學》;《經濟地理概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劉再興,《生產布局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蔡晨等,《經濟地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劉再興,《工業地理學》,商務印書館;周等,區域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5中國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自然地理的概況、分布和區劃。

課程內容:系統討論主要的國家自然地理問題,包括自然結構及其評價、海域與島嶼、災害與環境等。闡述了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條件和自然區劃問題。

參考書:趙霽主編,中國自然地理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自然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6中國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和中國區域發展戰略,了解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和產業布局規律。

課程內容:系統討論主要的國家經濟和地理問題,包括人口和經濟規律、文化傳統和現代化、景觀和分區、土地改良和區域發展戰略;在區域分析部分,將全國劃分為八個綜合區域,分區域闡述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區域發展方向。前提要求: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

參考書:吳傳軍主編,中國經濟地理與科學出版社;謝光輝,《中國經濟地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7世界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世界自然地理概況、分布和區劃;培養學生理解全球問題的能力,研究全球問題的創新能力和捕捉全球問題新信息的能力。

課程內容:系統討論主要的全球自然地理問題,包括全球地表形態與全球氣候、全球陸地自然帶的基本格局、災害與環境等。還分區域闡述了各大洲的自然環境條件和自然區劃。

參考書:劉德盛主編,《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馮中江,世界自然地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8世界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和中國區域發展戰略,了解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和產業布局規律。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球主要經濟地理問題,包括全球人地關系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全球人類活動的基本地理格局,分別闡述各大洲及其主要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特點、人地關系、外部經濟社會關系。

參考書:蔡晨主編,世界經濟地理,北師大出版社。

19綜合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學時:36學分:2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部門自然地理之間的關系,掌握自然地理的綜合概念和壹般原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程內容:自然地理學的壹般原理和綜合概念,論述了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發展簡史、自然地理學體系的完整性、物質與能量結構、時間結構、區域分異規律、綜合自然區劃、土地分類與分級、土地評價、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人文與自然地理系統的關系、綜合自然地理學的應用研究。

參考書:吳光和,《綜合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葛景峰,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城市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學時:54學分:2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城市化、城市地域結構和城市體系的理論和方法,掌握城市發展的機制和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城市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城市化原理、城市地域結構、城市體系和城市問題。

參考書:許、、寧,城市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壹星,《城市地理學》,商務印書館;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商務印書館。

21計量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學時:36學分:2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不僅掌握壹定的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而且能夠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具備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研究地理系統的分析方法、地理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的統計分析、地理預測和地理決策,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揭示地理系統的變化規律。

參考書:徐建華、計量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張,計量地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2全球變化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學時:36學分:2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全球變化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全球變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全球觀念和意識。

課程內容:全球變化研究的基本問題,全球變化研究的主要方法,環境演變與全球變化,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

參考書:張蘭生,《全球變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楊大元,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化學工業出版社;朱成,全球變化科學導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23旅遊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學時:36學分:2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旅遊地理,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教學和實踐,同時也可以指導自己的旅遊活動。

課程內容:了解遊客行為、旅遊需求、旅遊環境容量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旅遊資源評價方法、旅遊發展對區域的影響、規劃程序及在實踐中的應用。

參考書:鮑繼剛、楚主編,旅遊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旅遊地理》,陸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旅遊資源學,蘇、孫文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旅遊資源》,石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24中學地理教學方法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程學時:54學分:3考核方式:閉卷

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教學技能和地理教學研究能力,使他們成為合格的高水平地理教師。

課程內容:中學地理教學法以中學地理教學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目的、任務、內容、中學生學習心理、基本教學方法、教師素質及其評價。

參考書:王樹聲,中學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刁,中學地理教學法,北師大出版社;王敏等,地理與環境教育,廣西教育出版社;王敏等,《地理教學法——概念》,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陳誠,地理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