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秦之道遺址的歷史故事

秦之道遺址的歷史故事

秦之道的故事

這是中國第壹個皇帝留下的路。2000多年過去了,當年那條30多米寬的路也只是壹條依稀可辨的小路,昔日的輝煌被隱藏在草叢下。好在還有壹群執著的人關註著這條與長城遙相呼應的700公裏長的“直路”。在他們的努力下,沈睡了千年的古道正在蘇醒。

雜草下的奇跡

“橫掃天下,兼收天下,吞八荒之心”的秦王嬴政,給我們留下了這個世界奇跡。有人說,秦直道是矛,長城是盾,兵馬俑是兵,靈渠是運送物資的血液,秦直道是帝國統壹的勛章,阿房宮是士兵把守的宮殿。他們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形成了壹個強大王朝的象征。即使在今天,即使秦之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雄偉氣勢。

據史書等文獻記載,秦始皇統壹六國後,為了迅速反攻,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他命大將蒙恬率軍,奉軍三十萬,同時鎮守邊境,修築軍事要道。短短兩年半,壹個堪比長城和兵馬俑的世界奇跡誕生了。

作為人類築路史上最神奇的文明古道,秦之道在歷史上鮮有記載和研究。最早的記錄可以在《史記》中找到。司馬遷在《秦始皇傳》中說:“三十五年(公元前212),除道,道九元,達雲陽,山谷直通。”《蒙恬傳》中說:“起初皇帝要周遊世界,走遍九地,到達甘泉。就是要使蒙恬通道從九原到達甘泉,翻山越谷壹千八百裏,但路未盡。”此外,很難找到更詳細的記錄。1975年,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撰寫了《秦始皇直道遺跡探秘》壹文,為秦直道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1987期間,陜西省地方誌編委會辦公室組織省、地、縣三級地方誌工作者,行程1300多公裏,對兩市六縣的秦之道遺跡進行了全面普查。

在沈睡中醒來

秦致路貫穿陜北黃土高原,沿海拔1600米的子午嶺東側向北,再向東北延伸,通往內蒙古包頭市。經過2000年的風雨,大部分道路仍然保存完好。在鄂爾多斯秦之道遺址上,有壹塊巨石,上面刻著“天下第壹路”四個字。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文化局局長張光耀說,“我看了很多資料,很多研究秦直道的歷史學家都認同這個觀點:‘秦直道’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是‘最早的高速公路’。這條路的寬、長、直是其他古道遺址無法比擬的。此外,其主幹道可同時並排行駛12輛大貨車。其最寬的路面可以作為現代中型飛機的著陸跑道。”

在鄂爾多斯,張光耀很有名。時至今日,仍有“說到秦致道,就想到張光耀”的說法。作為東勝區文化局局長,2000年張光耀上任第壹天,前任局長就對他說了這樣壹句話:據專家考證,東勝梁成段遺址是秦致路全程保存最好的地方。從此,張光耀的名字就和“秦之道”四個字綁在了壹起。

秦致路在東勝有30多公裏。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東勝區就已經開始了對秦致路的保護。保護之初,東勝梁成段秦之道遺址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東勝區政府重新界定了保護區的範圍,並成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2005年,東勝區秦之島保護、開發和利用步伐明顯加快:建成了全國首家具有秦之島文化內涵的歷史博物館——秦之島博物館,出版了文集,拍攝了大型電視劇《秦之島》,編制了《秦之島遺址(東勝段)及秦之島文化產業文物保護規劃》。

2006年5月25日,秦之道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被確定為全國100處重點遺址之壹,與長城壹起被列為“十壹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這對於研究秦之道、關註秦之道的張光耀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