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德國古典哲學的成就

德國古典哲學的成就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辯證法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得到了徹底的探索,盡管它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德國古典哲學最大的成就是從世界觀的高度用辯證法取代了形而上學。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反對把世界看成壹個沒有矛盾的固定的東西,而是把它理解為壹個矛盾發展的不斷變化的運動過程,從根本上推翻了長期統治人們頭腦的形而上學世界觀。這場哲學革命的領導者康德早在“前臨界期”撰寫的《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中就提出了關於天體起源的“星雲假說”,認為目前所有的天體都是由旋轉的星雲團產生的,因此地球和整個太陽系都表現為在時間的過程中逐漸生成的東西。這動搖了自然在時間上沒有歷史的觀點,在宇宙是永恒的形而上學觀念上打開了第壹個缺口,從而為辯證的自然觀開辟了道路。後來康德主要討論認識論中的辯證法,提出“先驗邏輯”是壹種高於普通形式邏輯的高級邏輯形式,其中包含著辯證的因素;提出12大類並將其分為4組,每組3大類,它們之間存在壹定的辯證關系。他已經猜到每壹組中的第三個範疇是前兩個對立範疇的綜合。特別是他提出的理性在試圖理解“事物自身”時必然陷入自我矛盾的理論,即所謂“二律背反”,揭示了壹定範圍內人們思想認識內部矛盾的必然性,論述了有限與無限、簡單與復雜、必然與自由等概念之間的矛盾,激發了以後辯證思維的發展。

費希特進壹步發展了辯證法。費希特承認,矛盾和對立是發展的必然環節,“自我”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建立起自己對立的“非我”,通過矛盾和鬥爭達到新的更高的統壹。他明確提出了肯定、否定和結合的辯證法作為發展的基本原則。費希特特別關註人的主觀能動性。他強調“行動”,認為“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也是行動的主體,因為行動是生存的目的。主體的能動作用不僅表現在理論認識上,還表現在自我以自己的能動力量去克服非我的實踐活動上,自我是理論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統壹。費希特的思想對德國古典哲學中辯證思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他的唯心主義的基本立場,他所說的主體能動性和實踐活動始終是自我意識範圍內的活動,而不是真正的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所以主體的能動性方面只是他抽象地展開的。

謝林的哲學中也有很多辯證的因素,他明確提出了對立統壹的思想。對象本身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對立面構成了對象本身的同壹性。比如,“自我”並不是像費希特所說的那樣去設立“非我”,而是包含了自己的對立面“非我”。對立的雙方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壹方就沒有另壹方,“自我”的壹切活動都是建立在這個矛盾之上的。謝林在壹定程度上認識到,事物發展的動力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和對立,這是壹切運動的“終極依據”。他還用辯證的觀點解釋了像自由和必然這樣的重要哲學範疇,指出它們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辯證同壹的,即“自由應該是必然的,它必須是自由”。但謝林的哲學整體上是以無差別的“絕對同壹”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所以他的辯證思想只是在整個形而上學體系所允許的有限範圍內運動。

辯證法在康德、費希特和謝林那裏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只有在黑格爾那裏才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得到充分而全面的闡述,把它作為壹種系統的、自覺的思維方式和客觀的發展規律。黑格爾明確指出,辯證法是推動現實世界壹切運動、壹切生活、壹切事業的原理,也是知識範圍內壹切真正科學知識的靈魂。在哲學史上,他第壹個全面而自覺地描述了辯證法的壹般運動形式,闡明了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並努力賦予其普遍的應用。恩格斯認為,黑格爾的偉大成就在於他第壹次把整個自然、歷史和精神世界描述為壹個過程,即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的連續序列,並試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黑格爾關於整個世界辯證發展的思想徹底打破了形而上學世界觀的統治,它的真正意義在於永遠終結了人的思維和行動的壹切結果都是最終的這壹觀點。黑格爾基於辯證發展的思想,論述和論證了對立統壹、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等辯證法的基本規律,特別強調了矛盾論。他指責康德對世界采取了“心慈手軟”的態度,錯誤地認為矛盾不屬於對象,而只屬於理性本身。矛盾是客觀的、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天地之間絕對沒有什麽,我們不能也不必指出其中的矛盾或相反的規定。”沒有矛盾,就沒有運動,也就沒有世界。黑格爾還強調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在源泉,是壹切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他說,事物之所以運動,只是因為它們包含著矛盾,它們具有趨勢和活動,否則就不是活生生的統壹體。矛盾和同壹性不是根本對立的。相反,矛盾是由同壹轉化而來的,同壹本身又孕育著矛盾,所以在事物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矛盾運動。黑格爾從對立統壹的觀點出發,對以往哲學家所討論的許多哲學概念和範疇給予了新的辯證解釋。如壹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存在與不存在、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可能與現實、必然與偶然、因果與互動、自由與必然等。黑格爾的另壹大貢獻是把辯證法運用到認識論中,把真理和人類的認識看作壹個辯證發展的過程,提出了邏輯與歷史相壹致的思想。黑格爾還進壹步發展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思想。他強調主體的能動作用,表現為主體從自身建立對立面,把自身壹分為二,異化為客體,然後克服和揚棄這種異化,征服客體。於是他指出,人不僅要了解世界,還要“主宰”世界。在理論活動中,人們研究世界,獲取知識,以糾正自己的主觀片面性;在實踐中,人們要按照自己的觀念“陶鑄”世界,認識是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統壹。

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他所說的矛盾辯證發展的主體永遠是精神,而不是物質世界。所以他只是在觀念的辯證法中猜測了事物的辯證法。他不是從自然和歷史中推導出辯證法的規律,而是把它們強加給自然和歷史。這就把辯證法顛倒了。辯證法在本質上是革命性的,它常常與黑格爾保守的唯心主義體系相沖突。這個體系和方法的矛盾構成了黑格爾哲學的基本矛盾。辯證法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無止境的,根本不存在終極的絕對真理,而黑格爾的體系要求建立發展的終點,似乎已經到了絕對精神的階段,特別是在黑格爾自己的哲學中,精神完成了自知的運動,達到了絕對真理,壹切發展都結束了。就這樣,在他的保守體系的重壓下,辯證法終於窒息了。

黑格爾的辯證法以其現有的形式完全不適用,需要徹底的唯物主義批判改造。然而費爾巴哈在這方面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他根本不懂黑格爾辯證法的真正含義,所以批判和改造黑格爾辯證法的歷史任務就由馬克思和恩格斯來肩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