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名山的歷史

名山的歷史

名山縣的概況,“長江心水,蒙山頂茶”,以“茶祖之鄉,世界茶源”聞名中外。名山縣,中國人造茶始祖吳立珍的故鄉,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北緯29° 58′~ 30° 16′與東經103° 2′~ 103° 23′之間,面積614平方公裏。縣政府所在地蒙陽鎮距省會成都120km,距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四川十大宜居城市雅安17km。現任縣委書記岑剛,縣長徐啟斌。歷史悠久的名山。公元553年(西魏廢秦原二年),蒙山縣成立。由於境內的蒙頂山自古以來與峨眉山、青城山並稱為川中三大歷史文化名山,自593年(隋開帝十三年)蒙山縣改名縣以來,已有1455年。新中國成立後,名山縣先後隸屬眉山區、溫江區、雅安區、雅安市。生態優越的名山。名山縣屬於中緯度內陸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年平均日照953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94天。森林覆蓋率49%,空氣質量達到國家壹級標準,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被譽為“綠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態天堂”。物產豐富的名山。土壤肥沃,類型多樣,盛產茶葉、糧油、蠶桑、畜禽、花卉苗木、林竹、中藥材、食用菌、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是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示範縣、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縣、動物無疫區示範縣。全縣茶葉26萬畝,人均農村人口1畝茶葉,年產優質綠茶8000多噸,優質茶苗無性系3億多株。蒙山茶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每年屠宰生豬60多萬頭。芒硝是我國西南地區的超大型礦床,儲量6543.8+0.60億噸,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已探明天然氣儲量6543.8+00多億立方米,石灰巖儲量5億多噸,砂巖儲量近6543.8+00億立方米,鵬潤土儲量2億多噸。文化豐富的名山。名山連接成都平原與“三州”(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及西藏、雲南的咽喉。這裏處於漢、藏、羌、納西、白、摩梭等民族文化的交匯處,有著深厚的蒙古茶文化、人文文化、獨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和二萬五千裏長征傳播的紅軍精神文化。蒙山茶文化被認為是世界茶文化的壹朵奇葩。蒙山派的茶藝“自然風十二式”和茶藝“龍興十八式”,被譽為中國茶藝和茶藝的絕世“雙寶”。歷代文人騷客盛贊蒙山茶的詩、詞、歌、詩2000余首,文化內涵深厚,為世人所公認。風景獨特的名山。名山位於成都平原向雲貴高原、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以海拔650-850米的臺地丘陵和海拔650米以下的淺丘和平壩為主,占全縣總面積的83.3%。海拔850米以上、高度小於1500米的低山占總面積的16.7%。這裏有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的發祥地、茶文化的聖山——蒙頂山、煙波浩渺、白鷺成群的百丈湖、形似桂林山水的雙龍峽、蒼翠欲滴的國家級萬畝觀光茶園、新石器遺址、大禹治水遺址、佛寺、莫言雕塑、宋代茶馬司、世界茶史博物館、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置身名山,或爬山品茶,或問湖,或聽林中春,或訪古幽處,尋自然之美,如入仙境,令人流連忘返。對外開放的名山。1986期間,名山被列為四川省首批對外開放縣。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將其列為西部大開發重點縣。2007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為成都經濟區。改革開放以來,名山幹部群眾歷史地、辯證地審視縣情,不斷掃除內陸意識、“盆地”意識、休閑意識,強化改革、發展、開放、法制、廉潔、高效意識,以“以茶會友,妳中有我”的發展理念打開對外大門。2004年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2005年第三屆四川旅遊發展大會、2008年全國茶館專業委員會年會暨第五屆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壹年壹度的禦茶祭天、萬品蒙頂春茶等活動成功舉辦,將名山推向全國、推向世界。投資理想山。成雅高速、國道318貫穿全境,縣鄉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快捷,資源空間匹配條件良好;國家水電基地雅安地理位置優越,電力充足,電價低廉,工業生產能源保障條件良好;四川省38個省級工業園區之壹的雅安工業園區,依山而建,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基礎設施完善。擁有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四川省民營經濟示範園區、四川省生態科技產業園、四川省首批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四川省先進開發區等多項榮譽。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四川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被國家開發銀行確定為四川省兩個“中西部”。壹座躍進的名山。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名山與歷史共同進步。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增長3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中聯科技、香港永旺矽業、上海久晶電子等壹批投資規模超億元企業落戶名山,工業強縣戰略強力推進。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3597元;城市化水平為25%。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80所,專任教師1794人,在校學生29700人。衛生機構25個,衛生技術人員597人;電信和移動網絡覆蓋100%,城鄉移動電話4.6萬部,固定電話用戶65438+2000多戶,無線市話用戶4000多戶。名山,茶祖之鄉,世界茶源,正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闊步前進,闊步前進!特色文化茶文化高雅的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蒙山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中的壹朵奇葩。據史料記載,西漢甘祿年間(公元前53-50年),郡縣人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上種植茶葉,蒙頂山成為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人工制茶之地。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蒙”字特別用產於四川省名山縣蒙山的“蒙山茶”來註釋。蒙山茶,從藥品、飲料、貢品到商品,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品質優良。茶的利用是第壹良藥。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地中吉生》講述了蒙山壹位久病不愈的僧人,從蒙山仙人家取來雷明茶,以解痼疾的故事。據考證,茶最早是壹種飲料,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川蜀,後逐漸傳播到其他地方。自西漢末年起,成為僧侶、皇親貴族的高級飲品,遊覽三國時在宮廷飲茶更為頻繁。唐朝天寶元年(742年),孟定名茶因品質優良,工藝精湛,被列為貢品。文宗五年(840),孟定名茶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友人。從唐代到清代,孟定名茶年年進貢,1200多年來從未間斷。孟定名茶成為商品後,唐天寶年間價格昂貴。玄宗稱帝時,楊曄寫了《好夫差處理錄》,記載“壹斤絲,不能輕易紮,以備春茶”。到了宋朝,由於連年戰亂,需要的馬匹都換成了茶葉。蒙山茶作為壹個名牌,成為了義馬的專用茶,“不準別人用,永遠用”。“茶馬司”位於百丈湖以西3公裏處,國道318旁,建於宋神宗西寧七年(1072)。它是中國唯壹保存完好的專門從事茶馬貿易的官方機構遺址。蒙山茶不僅以其高品味而聞名,而且為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因此受到歷代文人的高度贊揚。“長江之水,蒙山之巔茶”千古傳唱;白居易“琴中唯有綠水,茶中只有蒙山老”的比喻;李在《蒙山白雲巖茶詩》中由衷感嘆“若教陸持民意,應是天下第壹茶”;宋代文同“蜀地茶聖,蒙山茶味絕”的品茶經歷,賦予了蒙山茶無與倫比的茶文化。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春,中共中央召開“成都會議”。在品嘗了著名的蒙頂茶後,毛澤東主席說:“蒙頂茶要發展,要與群眾見面”。過去的皇家茶現在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佛教文化蒙頂山自古以來就與四川中部的峨眉山、青城山齊名。原因是蒙頂山以佛教高僧聞名。名山歷史上曾有72座寺廟和院落,其中蒙頂山占了壹半,佛教文化和歷史淵源深厚。三國時期,天竺高僧空定大師沿著南方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在那裏他被稱為“婆羅門的毛”。因訪道求法人數眾多,佛教興盛,成為梵天寺,稱為“大梵天樂院”。時過境遷,歲月變遷。蒙山佛寺從“大梵音院”到“龍泉院”、“蒙龍院”,再到“永興寺”。雖然幾經沈浮,但蒙山佛教代代相傳,作為禪宗教派廣為修行,致力於弘揚光大蒙山佛教文化。到了唐代,恰逢蒙山茶進貢皇室。蒙山僧人研究茶藝,“禪茶並舉”,開此先河。北宋時,西域方丈甘露和尚(或稱仙僧)收集了大量佛教經典和密宗瑜伽,編著了《蒙山釋義》和《達自白》,作為佛教晚課的強制性儀軌,代代相傳。據《禮記》所載,舉行儀軌,布施眾生,免受饑渴之苦的宗教儀式,稱為放蒙山,又稱放焰於口,行佛,供養。隨著《蒙山啟蒙者》、《大懺悔錄》的廣泛流傳,蒙山佛教文化已遠播海內外,名揚千界,其信徒在歐美、日本、東南亞及港臺地區都十分信眾。如今,蒙山古洪玉寺香火鼎盛,永興寺、千佛寺、天蓋寺的禪宗依然存在,每年都有不少信眾和海外居士前來參拜。祭祀文化《尚書·龔宇》記載:“遊,與易結善果”。宋代學者朱評論說:“是兩座山的名字。蒙山地治清邑郡,屬蜀郡,即今雅周名山郡。那些前往萍萍的人將在完成他們的工作後前往祭祀。寓意於霞平定蔡山、蒙山水患,登蒙山祭天,與當地少數民族壹起慶祝治水成功。這留下了深厚的祭祀文化。祭祀孔子、關悅、社稷壇、先農壇的儀式和習俗在古代名山中很流行。後來的“禦茶祭天祭祖”是於霞祭天思想的演變和延伸。因此,史書記載“蒙山之名始於龔宇”,蒙山又稱“龔宇蒙山”、“聖山”。今天,蒙頂山仍有天梯古道、禹宮殿和夏大禹祭天像。紅軍文化1935 165438+10月13、紅四方面軍進入名山。從16年到216年,由許、王樹聲、、李先念等老壹輩革命家指揮的紅四方面軍,下轄6個師,17團,* * * 2萬人,在百丈關地區與國民黨劉湘部隊激戰,死亡15000余人。後來由於敵我懸殊,紅四方面軍壹部進駐蒙頂山、蓮花山挖壕築工事防禦險情。在名山戰役中,紅軍刷刻了大量宣傳標語,傳播了反對剝削、壓迫、蔣介石抗日的革命鬥爭火焰。組織發動群眾,打土豪,分動產,建立蘇維埃政權;積極動員青年男女加入紅軍,57名著名紅軍戰士在隨後的長征戰鬥中壯烈犧牲。紅軍進駐時留下的石頭標語和壕溝遺跡,至今猶存。紅軍紀念館裏陳列的紅軍遺物,老壹輩革命家的題詞,再現了那段崢嶸歲月。蒙山紅軍文化是後人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題材。紅軍精神已成為名山精神文化的光輝壹頁。

記得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