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如來對佛教經典“藏”的分類

如來對佛教經典“藏”的分類

根據勝經壹章,空意遮真相,如來有兩種:(1)如來超越煩惱,或異於煩惱,即煩惱在如來是空的,稱為空如來。(2)如來有諸法,但離不開煩惱,不異。這不是空的。法身篇中也有記載,如來可以分為兩層意思:(1)被煩惱糾纏束縛的狀態,包括空無和空無。(2)走出糾結,擺脫煩惱的狀態。

《大乘信仰論》說,真如實相空,真不空;意識體類似於四面鏡子,即(1)照實鏡空,即空鏡如藏。(2)因為習鏡的習慣,所以不是空的。(3)法律出鏡。(4)因緣學鏡。前兩者糾結,後兩者糾結。

《大乘釋經》第二卷總結了上述學說,共收十種如來。即:(1)總經理持如來藏,(2)遠轉縛如來藏,(3)以行、相為如來藏,(4)如如來藏真,(5)如如來藏生滅,如如來藏空,(6)如如來藏空,(7)如如來藏空不空,(8)可照如來藏空,(8)

有些經典把如來的知識和阿賴耶的知識、阿摩羅的知識(九位學者建立的第九種知識)結合在壹起,例如《如來經》(第十六卷五六)第七卷:‘如來的知識的名稱是如來的知識,但它和無明的七種知識結合在壹起。’又(十六,五月五十六):‘如來藏識不在阿利耶識,故七種識生滅,如來藏識不生滅。’這個時候,如果妳來西藏,妳就會知道阿莫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