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義詞辨析方法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義詞辨析方法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義詞辨析方法

同義詞辨析是中高級課堂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對外漢語教師在面試中必問的問題。因此,對於對外漢語教師來說,掌握區分同義詞的方法至關重要。同義詞是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壹個很重要也很難的部分。以下是對外漢語教學中辨析同義詞的方法。歡迎閱讀。

第壹,顏色

色彩可分為情感色彩和文體色彩。

①情感色彩

情感色彩是指詞義所反映的主體對客觀客體的情感傾向、態度和評價。詞語的情感色彩是指附在某些詞語上的贊美、喜愛、肯定、尊重或譴責、厭惡、否定、輕視等情感。我們舉個例子分析壹下:比如“教唆”和“煽動”都有鼓勵他人做某事的意思,但“教唆”是指通過言語或行動鼓勵他人做某事,這裏所說的行動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而“煽動”指的是鼓勵和慫恿人們做壞事,這是壹個貶義詞。這裏要重點分析壹下“煽動”的貶義。再比如“技巧”和“詭計”,兩者都包含了用來達到目標的方法的含義。“技”是指基本方法的巧妙運用,是壹個褒義詞。“詭計”是壹個貶義詞,形容人卑鄙的詭計和伎倆。

②風格顏色

文體色彩是指詞的文體傾向反映在詞義上。壹般來說,文體可以分為兩類:口語文體和書面語文體。如“離婚”、“離婚”,“離婚”多用於口語,“離婚”多用於書面語;再比如“生日”“生日”。“生日”多用於口語,“生日”多用於書面語。劉小梅(2006)提出,不提倡外國學生歧視文體差異。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不能壹味回避教學中的難點。

第二,語義權重

很多詞在語義和顏色上基本相同,但含義不同。比如“expose”和“expose”都有揭露壞人壞事的意思,“expose”有揭露也有揭穿的意思,在語義上比“expose”更重要。再如“請求”、“懇求”、“懇求”,都有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的意圖。在此基礎上,“懇求”意味著請求幫助,事情...)從行動的對象中真誠誠懇地表現出來,給人壹種很嚴肅的感覺。“乞求”的意思是苦苦的請求,強調請求時憐憫的表情和表達,它們的含義在逐漸增加。

第三,範圍的大小

有些同義詞在意義範圍上有微妙而具體的區別。比如“邊境”、“邊疆”,“邊境”是指靠近邊境的地方,“邊疆”特指兩國之間的政治分界線或壹個國家內部定居區與無人居住區之間寬度不同的區域。因此,我們可以說“邊界”的範圍比“邊疆”的範圍小。再比如“戰役”“戰鬥”“戰爭”。“戰鬥”是指敵對雙方之間的武裝沖突和戰鬥。“戰”是指戰爭的壹部分,直接服務於和服從於戰爭的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戰爭的全局。“戰爭”是指雙方矛盾糾紛達到白熱化後,對對方采取的暴力破壞行動。從語義上可以得出,戰役可以是小規模的沖突,戰役是比較大規模的戰役,戰爭是大規模的長期戰役,所以它們的語義範圍是在增加的。

四、適用對象

壹組同義詞,它們使用不同的對應對象,可以據此加以區分。比如“愛”和“愛”,“愛”指的是愛和保護,壹般是長輩對晚輩的保護;“愛”是指愛和支持,用於晚輩對長輩的感情或對國家領導人和榜樣的深深崇敬。再比如“護”“守”。“保護”是指照顧好自己(或他人,或其他事物),使權益不受損害。“保衛”也有保護不受侵犯的意思,但壹般會被祖國、社會主義等詞語修飾,所以根據它們修飾的對象,可以看出“保衛”的含義比“保衛”更常見。

動詞 (verb的縮寫)功能

詞是按照功能來劃分的,其中我們分析幾個常用的方面。

(1)是否傳遞。

如果是動詞,我們可以分析及物性,比如“看見”、“遇見”,“看見”後面可以帶賓語,是及物動詞;“Meeting”是不及物動詞,不能跟賓語。

②詞性

比如“突然”和“突然”都可以用在句首,表示發生得很快,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意思。但是我們可以說突然,但是不能說突然,因為“突然”是形容詞,可以被副詞修飾,而“突然”是副詞,不能再被副詞修飾了。

③時態

比如在很難分析“常”和“常”這兩個詞的區別時,可以嘗試造句,但要註意,造出來的句子必須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時態,句子類型中不能缺少祈使句。我們用“經常”和“經常”來造句。首先是“經常”:他以前是看電影的。他經常去看電影。他以後經常去看電影。這證明了“常”可以用於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再看“經常”:他經常去那裏看電影。他經常去道口電影院看電影。他經常在睡覺前看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經常”不能用於將來時並伴隨具體的事物,它發生在壹定的條件下,它要和另壹個狀語壹起出現,可以是時間、地點、方式、情境中的任何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