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水的信息
英文名:天水行政區類別:地級市轄區:秦安縣、清水縣、甘谷縣政府駐地:秦州區朱敏西樓34號電話區號:0938郵政編碼:741000地理位置:甘肅省東南部面積:14992平方公裏人口:350萬(2004年底)著名景點:始於漢武帝丁原三年(16558天水得名於“天河註水”的美麗傳說。3000多年前,天水地區人口密集,房屋相鄰,“山川秀美,森林茂密”。然而到了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爭鬥和連年的幹旱,已經讓繁華富庶的上城變成了壹片廢墟,人民生活貧困。傳說有壹天晚上,正當人們熟睡之際,突然天空狂風怒號,壹片金光閃耀,地面現出紅光。突然,大地連續震動,伴隨著巨大的隆隆聲,地面出現了壹個大裂縫。只見河水從天而降,灌進裂開的裂縫,就這樣形成了壹個湖,叫“天水湖”。這個湖水位穩定,水質純凈,甘甜醇厚。“春不枯,夏不溢,四季突兀。”當時人們說這個湖與天河相連,也叫“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就下令在山蓋城北的湖邊建新縣,命名為“天水郡”。此後,這裏被命名為“天水”。1949年8月3日,天水縣解放。15年8月,天水地區行政監察區成立,轄天水、甘谷、巫山、輝縣、兩當、通渭、秦安、清水8縣。同年65438+2月,天水專區改稱天水專區。1950年2月,天水縣設在天水市,以市區為其行政區域。5月25日,莊浪縣脫離平涼特區,劃歸天水特區。岷縣地區被取消,隴西和張喜安屬於天水地區。天水特區轄天水市、天水、秦安、輝縣、兩當、武山、張喜安、甘谷、清水、莊浪、隴西、通渭11縣,81街道辦事處,614鄉鎮。1952年,天水地區轄91個區辦事處,635個鄉鎮。1953年7月6日,張家川自治區成立(6月更名為縣1955)。同年年底,天水地區轄1市、12縣887個鄉。1956 65438+10月,天水區隴西縣、通渭縣劃歸定西區,武都區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區,天水區莊浪縣劃歸平涼區。同年年底,天水特區轄天水市和天水、秦安、禮縣、西和、成縣、輝縣、兩當、武山、張喜安、甘谷、清水、張家川12縣、67區、531鄉、9鎮、9街道辦事處。4月4日,1958,撤銷,並入輝縣。4月8日,武都區撤銷,所轄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五縣劃歸天水區。9月5日,西和縣、禮縣撤銷,合並為西麗縣。輝縣、成縣撤銷,合並組成輝縣。65438+2月65438+6月,天水地區岷縣劃歸定西地區。65438年2月20日,撤銷天水郡,劃歸天水市。撤銷甘谷縣,將甘谷、張喜安、巫山合並,組成巫山縣。撤銷張家川縣和清水縣,合並組建清水回族自治縣。同年實現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壹體制。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秦安、清水、巫山、西麗、會城、武都、文縣等8個縣。129人民公社和4個街道辦事處。1961年11月15,武都地區恢復。原劃入天水地區的武都、宕昌、康縣、成縣、文縣仍劃入武都地區。65438+2月65438+5月,天水、甘谷、張喜安、兩當、西和、禮縣、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恢復。張喜安縣隸屬臨洮區。截至年底,天水特區下轄天水市、10個縣、60個區、440個人民公社和天水、西和、禮縣、輝縣、兩當、巫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4個街道辦事處。10月23日1963,10撤銷臨洮區,張喜安縣劃歸天水區。天水地區轄1市,11縣,482個人民公社,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969 65438+10月1,天水地區改為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23個人民公社,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980年,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32個公社,5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983,政社分離,改為鄉鎮。7月8日1985天水地區撤銷,天水市升格為地級市。原屬天水地區的西和縣、禮縣、輝縣、兩當縣劃歸新成立的隴南地區,張喜安縣劃歸定西地區。秦城和北島二區是新成立的。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138鄉,11鎮,11街道辦事處。5月30日,1992,巫山縣鴛鴦鄉改為鴛鴦鎮。1998 165438+10月16、北道區甘泉鄉變更為甘泉鎮。截至2002年底,天水轄秦城區和北道區,秦安、清水、甘谷、巫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40個鎮,109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6月5438+10月1日起,秦城區、北島區更名為秦州區、麥積區。歷史文化在天水,繁花似錦的馬跑泉、比牛奶還香的甘泉、湯和健身等四季溫泉、垂珠菩薩泉、冷八卦泉、魚滿魚泉,分布廣泛,遠近聞名。這些泉水水質甘甜,壹年四季都可以飲用。長期飲用可以使人的皮膚變白。天水居民皮膚白嫩,故有“天水白娃娃”之說。天水自漢代起為郡,先後為軍、縣、鎮。其管轄區域和管轄範圍多次發生變化。1913年,在周琴(今屬水)設立天水郡,屬渭川道管轄。1927年,國軍駐隴南,棄道改天水行政督察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天水專區成立。1950年,天水專區成立。天水全景天水也叫周琴。周琴的名字最早始於魏文帝元年(220)。秦的源頭是從種草(也就是毛谷)開始的。遠在西周以前,天水谷盆地因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峰巒疊翠、水草豐茂,如今已是養馬養畜的好地方。居住在這裏的秦人的祖先伯夷,因替舜養馬,被封為國璽,得了舜的姓氏。到了西周,伯夷之後的妃子因替周養馬有功,受到小王的稱贊。孝王不僅讓他繼承了順朝伯夷的“嬴”姓,還讓他的土地成為諸侯,封邑(即今清水和)的秦國為“秦地”。這是我國歷史上秦的開端。& lt/p & gt;天水是“秦”的發源地。自三國以來,天水出現了許多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如秦安、秦嶺、周琴等。盛唐時代,周琴是中國西去長安的重鎮,素有“千年聚散之地”之稱,因此壹時成名。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唐玄奘赴印度拜佛取經,曾路過天水,“路過周琴,駐足壹宿”。至今天水流傳著許多關於唐僧取經的傳說。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第四年,杜甫毅然棄官,舉家遷往周琴。開始居住在周琴東南50裏的東客谷,即今天水市北道區街子鄉八淮村的劉家合(曾名子美村),後遷居秦州市。杜甫在生活了三個月,寫下了《欽州雜詩》二十首,《龍至蜀紀行詩》12首,在他壹生的詩歌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水也被稱為“季承”。季承之名始於西漢,但宋代以前只在秦安縣,到了宋代才遷到天水。的名字與傳說中的傅有關。天水被稱為“龍城”,因為它是人類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也是龍的故鄉。《漢書·地理誌》也記載天水縣有季承縣,故天水被稱為“黃羲故裏”。據相關資料顯示,天水市西關伏羲廟自初建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寺內南天宮天花板上畫有六十四卦和河圖,其他地方很少見。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天水人總喜歡把伏羲廟稱為“仁宗廟”。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享有“黃羲故裏”的美譽,是海內外龍的傳人尋根尋祖的聖地。境內文物眾多,有國家、省、市重點保護文物169處,其中大地灣遺址保存了大量新石器早期和仰韶文化瑰寶。天水唯壹壹座有中國伏羲雕像的伏羲廟,雕梁畫棟。中國四大石窟之壹的麥積山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博物館”。匯集了公元4世紀末至20世紀,約1.600年間的7730余尊造像,與大象山、水簾洞、拉紹寺、木提寺共同組成了古絲綢之路東段的“石窟藝術走廊”。同時,分布在麥積山方圓周邊數十裏的植物園、仙人崖、石門、凈土寺、曲溪、街子溫泉度假村,共同組成了國家森林公園——麥積山風景區。人文景觀與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妙不可言,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渭河風光天水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與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地帶,市區附近為溫帶半濕潤氣候,蘇州-梨園線以南為北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1.5℃。最熱的天氣是7月,最高氣溫33.4℃。最冷的天氣是65438+10月。每年9月到165438+10月是天水最好的旅遊季節。天水月平均氣溫列表(攝氏度)123456789 101112平均氣溫-0 . 60 . 26 . 3 11.7 17.7 21.65438。. 7 16.3 11.3 3.9-1.8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南亞熱帶林區年降雨量800-900毫米,中東部山區降雨量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降雨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日照2100小時,渭北略高於關山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46-50%。春季和夏季分別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春天升溫快,秋天多雨。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極端最高溫度38℃,極端最低溫度-15℃。天水蘋果銷量占全國第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2100米。最高峰田野梁,高達3120米;最低點牛貝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具有明顯的區域分異。東部和南部被古老地層的褶皺擡升,形成山地地貌。由於地質沈降和北部紅色、黃土層沈積,形成黃土層沈積,形成黃土丘陵地貌。由於帶狀構造帶的斷裂,在中國中部的壹小部分地區形成了渭河地塹,在第四紀河流分離和侵蝕堆積後形成了渭河河谷地貌。北部是黃土塬溝壑區。渭河及其支流橫貫其中,形成了寬谷峽谷相間的盆地和河谷階地。河流和山谷中的土壤是沖擊和洪積形成的沖積土和草甸土。經過開墾、耕作和熟化,形成了以黃綿土和黑龍土為主的耕作土壤。土層深厚,山地臺地寬闊,是糧油、蔬菜、水果的主要產區。中東部地區是秦嶺和關山。西部以九黃山、吳韻、京東梁山為主的西秦嶺,東部以八卦山、霍焰、秦嶺大寶山、關山為主的小隴山、龍山,多山險要。天水地跨長江、黃河流域,西秦嶺為分水嶺,北至黃河水氣的渭河流域,面積11673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81.49%。南部地區是長江之水的嘉陵江流域,面積2652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18.55438+0%。有句話說:想看1000年前的中國,去Xi安;想看8000年前的中國,去大地灣。其中壹個是中國最早的旱作物標本。大地灣出土的炭化粟標本,將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起源時間推後了1000年。二是中國最早的彩陶。大地灣出土的200多件彩陶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壹批彩陶。第三是中國文字的最早原型。在大地灣壹期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十幾個彩繪符號,比過去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彩繪符號早了1000多年。第四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式建築。壹座編號為“F901”的建築發掘於50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四期,是目前中國最高的建築。五是中國最早的“混凝土”地面。第六是中國最早的繪畫。水資源境內渭河長約280公裏,沿河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裏的支流有邦沙河、三都河、葫蘆河、奎河、牛頭河等。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河、苗華河、洪崖河等。,流量短,水量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