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會計原則的名詞解釋?

會計原則的名詞解釋?

1.復式記賬法

“單壹核算法”的對稱性將每壹項經濟業務按照相同的金額同時登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賬戶中的方法。

2.權責發生制

又稱應收應付賬款制度或權責發生制,是指以經濟權利和責任的發生,即應收應付賬款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

負債

是指過去的交易和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該義務的履行預計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4.損益表

也被稱為損益表,

用於反映公司在壹定時期內的利潤實現(或虧損)情況。

5.待攤費用

指企業按規定提前提取但尚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6.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分類,是會計對象根據其經濟特征進行的最基本的分類,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可以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六個方面。

7.期間費用

指企業當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但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

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8.資產

資產是企業、自然人和國家擁有或控制的能夠以貨幣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

9.會計賬簿

“會計報表”的對稱性記錄企業實體的業務交易和財產使用權的會計記錄。它是壹種商業賬簿。

10.紅字絕育法

紅字沖銷法又稱紅字修正法,也稱紅字調整法,即先用紅字編制壹套與錯賬完全相同的會計憑證,再用藍字編制壹套正確的會計分錄。

11.會計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深圳啟創匯財務代理機構及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計算、控制、分析和報告的工作,以提供財務和管理信息。

12.產品成本

由於生產的連續性,有些產品已經生產出來成為產成品後,有些產品在產品中還沒有完成和成型,所以需要按照壹定的方法在壹定時間(壹般是月末)的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生產成本的分配。分配後,產成品分攤的生產成本為“產品成本”,產品分攤的部分仍留在生產成本中,完工後按上述方法處理。

13.會計主體

會計單位或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所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14.會計科目

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科目稱為會計科目。

15.會計職能

是指會計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記錄、計算、報告等方式實現的功能。,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核算和記帳,為有關各方提供會計信息。

16.會計事項

企業經濟活動中應記入會計的事項稱為會計事項。

17.持續經營

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前提之壹,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按照既定的目標繼續進行,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面臨清算。

18.累積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根據固定資產原值和規定的折舊率計算確定,各期記錄的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按壹定標準分攤。

19.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是指表明某項經濟業務所要借入的賬戶和借入的賬戶金額的記錄,簡稱分錄。

20.盈余儲備

盈余公積是指公司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各種積累資金。

21.會計對象

指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22.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是指會計信息要按照期限進行收集和處理。會計分期假設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必要補充。

23.配比原則

它是指壹個會計期間內的收入和費用應當按照其內在聯系相互配合,從而計算和確定該期間的損益。

24.壹般分類主題

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匯總核算,並提供匯總核算指標的會計科目,如“原材料”、“固定資產”等。,也叫總賬賬戶,壹級賬戶。

25.資本儲備

指股東投資,但不構成

股本

或者

已繳資本

部分資金,主要包括

股權溢價、接受捐贈實物資產、投入資本匯兌損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投資準備金等。

負債

見問題3。

27.貨幣計量假設

是指當會計為持續經營的會計主體時,以采用幣值穩定的貨幣進行綜合計量為前提。

28.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首要原則。因為人的心理現象受外界條件制約,表現在各種實踐活動中。

29.清單

明細分類科目也叫明細科目,明細分類科目是對總分類科目進壹步分類的項目。

30.固定資產原值

固定資產原值

“固定資產原值”的簡稱,也稱“固定資產原價”,是指取得每項固定資產時所發生的壹切費用。

/view/1047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