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版本是秦漢以後的兩個版本的《中國錢幣詞典》。這兩個版本所涉及的歷史階段跨越了中國歷史上的六個朝代和30多個割據國家,歷時700多年。時間跨度大,情況復雜,但相關記錄很不完整。比如魏、蜀、吳、晉十六國,南朝的宋、齊、梁、陳,北魏、東齊、北周,這些政權都鑄造了哪些種類的錢幣?鑄造能力如何?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即使壹些政權鑄造了他們自己的硬幣,我們也無法在我們的歷史書上找到可靠的答案。因此,從混亂不全的資料中,梳理出現階段中國錢幣發展的脈絡和軌跡,並為現階段現存的錢幣找到合適的位置,做出合理的解釋,就成了編輯們的壹個課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和社會力量的協助,這本書在以上幾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國錢幣研究者經常遇到的另壹個難題是,從初唐到五代,“開元鮑彤”已鑄數百億枚,不僅與錢文相同,而且書法、重量、尺寸也與大多數錢文相同。因此,“開元鮑彤”錢幣的分類和版本就成為壹個不可回避的棘手問題。通過對紀年墓出土錢幣和大量其他錢幣的分析,並在有關專家的協助下,該叢書的編者終於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可能也是這本書區別於以往幣書的壹個重要方面。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在全國各地廣泛收集資料,派專人到14省40多個縣市收集圖片和資料,組織了多次學術討論。用編輯的話說,這本書是“國家資助、社會支持和編輯努力的結晶”。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給錢幣學等學科的研究者,以及文學、歷史、錢幣收藏的愛好者提供更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