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父母和孩子應該如何溝通?

父母和孩子應該如何溝通?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教師作為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需要掌握交往的藝術。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全面準確地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還可以幫助家長真實準確地了解老師的工作,接受老師提供的正確教育方法。而且通過接觸,他們可以增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感情,建立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夥伴關系。家形成合力,孩子的教育自然會事半功倍。

如何讓溝通渠道更加暢通有效,筆者認為:

第壹,教師要理解父母,用心建立家庭溝通的基礎。

父母很愛孩子,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憧憬,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有能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壹點點進步,都會被有愛心的父母無限放大,父母的期望正在起到美化孩子的作用。父母與人交流的壹個永恒話題就是孩子,他們愛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優點和可愛之處。

可見,孩子的優點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基礎。教師要善於建立這種溝通基礎,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會越來越像父母壹樣有能力。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孩子的優點被放大了,缺點要少說,說得委婉壹點,同時也要表現出我相信孩子壹定會改掉缺點。只有這樣,家長才容易接受老師的建議或意見。

二、根據不同兒童群體的家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

父母的工作難度與孩子的發展呈正相關。孩子全面發展,進步快,能力強,家長滿意度高,家長的工作自然好做;反之,就難了。

第壹類是孩子聰明好學懂事。這類孩子的父母壹般個人素質都很好,知識淵博,以身作則。他們的孩子好教育,孩子自然進步快,所以父母滿意度高。這類孩子父母的工作可以說是毫不費力;第二種孩子聰明調皮,很好學,但是也很可愛,但是不太守紀律,經常犯錯。經常被叫到老師那裏批評,但是孩子能感覺到老師沒有打擾他,所以和老師很親近,父母的工作也比較好做。第三種孩子調皮,好動,對學習不感興趣,經常擾亂正常秩序,容易引起老師反感,老師不喜歡他,他又故意反對老師,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孩子不喜歡老師,家長自然也不喜歡老師。當然,父母的工作也不容易有結果。第四類是不知名的孩子。這些孩子中有些不太聰明,但他們從不制造麻煩。他們不給老師添麻煩,也沒給老師留下什麽深刻印象。往往容易被老師忽視,孩子遭受冷遇,家長的工作可想而知。

教師要真正關心每壹個孩子,尤其是問題兒童,也就是第三類、第四類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放大他的優勢,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同時,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與問題孩子的家長溝通。哪裏有交流,哪裏就有理解。交流溝通多了,家長自然會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理解老師對孩子付出的心血,這樣家長才會認可和接受老師,讓溝通順利進行。

第三,在與父母溝通的過程中,要有壹定的方法和策略。

壹個家長對壹個老師的信任或不信任,往往只來自壹兩次談話和接觸。因此,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註意溝通的方法和策略:

1.根據父母的需求,找到溝通的切入點。

不同類型的父母以不同的方式關心他們的孩子。老人關註孩子的生活和飲食,父母更關註孩子的學習;媽媽問孩子成長的問題比較多,爸爸很少提問;小班的孩子家長更關心生活,大班的家長更關心孩子的學習;體弱多病的孩子家長更關心孩子的健康,而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則希望每天從老師那裏了解孩子在公園表現的壹切。這時候家長對老師的了解還不夠,還沒有建立起對老師的信任。他們擔心孩子在公園裏受委屈,擔心老師對孩子不夠投入。老師、家長、孩子都處於磨合期。教師要關註家長所擔心的問題,基於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展開交流,進而引導家長關心孩子教育的其他方面,保證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2.要“報喜不報憂”。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教師要能生動地描述出孩子在幼兒園某壹部分的可愛表現。家長自然會從妳的話語中感受到妳對他孩子的關心和特別的重視,給孩子留下老師細致負責的好印象。這樣便於雙方進行情感交流。面對孩子的缺點,壹次只說壹個方面,只解決壹個問題,不要羅列孩子所有的缺點和錯誤。不要責怪孩子的問題給老師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多大的麻煩,而要強調孩子的缺點對自己未來發展的負面影響,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目的是為了孩子。

3.要善於聽取父母的意見。老師謙虛、真誠、重視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壹個滿腹牢騷、滿腹委屈的家長,即使是最難對付的,在最有耐心、最有同情心、最善於傾聽的老師面前,也常常被“軟化”得通情達理。

說話時學會讀懂父母的眼神,用自己的眼神和他們交流,偶爾插入“是”或“是”之類的短語來呼應;同時,要表現出對父母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父母溝通。在溝通中,要註意家長看似輕描淡寫的話語,善於從家長不經意的提問或建議中捕捉家長真實的意見和訴求,並認真處理,及時反饋。

4.尊重父母,多提建設性意見,不要居高臨下。老師們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做了什麽,取得了什麽成績?要先和家長溝通,再提出家長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要註意征求家長的意見:“妳覺得呢?如果我們采用.....我們應該多提出壹些建設性的建議,不要用“妳應該”、“妳必須”之類的強制語,而應該說“我覺得”或“妳怎麽看”之類委婉、協商的話,讓家長容易接受,也願意接受我們的建議或意見。

5.孩子在公園裏的時候,應該盡早主動和父母溝通。孩子們在公園裏難免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意外;還有壹些孩子在壹段時間內會出現很多小毛病,比如尿褲子,玩水濕袖子,被其他孩子欺負等等。如果老師不及時和家長溝通,讓家長胡亂琢磨,很可能老師的成績會因為自己的誤解而被這個小問題淹沒。教師要主動為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導致孩子受傷承擔責任;如果老師沒有過錯,也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多角度思考分析,幫助孩子或家長解決問題。比如中班的琳琳就是壹個聰明的男孩。他喜歡在課堂上學習,說話積極。他從不惹事,被欺負時也從不向老師或家長抱怨。他是壹個老師認為特別聰明的孩子。有壹天,琳琳被浩浩砍了(老師認為浩浩“可偵察性強,經常惹事”,孩子的床和琳琳的床相對)。第二天他臉上還是有三條長長的血痕,當然都是表皮的傷,臉上還有壹些零星的疤痕。晚上孩子們出園的時候,老師只給來接琳琳的親衛解釋了壹下。他媽媽不太了解這件事,所以她很生氣。第二天,我去找老師說:“孩子以前也受過幾次傷,不過都是輕的,算了吧。”。但是這次挖掘這麽嚴重,老師妳得給我們壹個解釋。

可見,壹旦孩子反復出現在園內,家長就會動搖對幼兒園的信任。

為此,家長起訴了這裏的主任。校長了解到,這個班的老師只是在這壹天給家長做了壹些解釋。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出現過小狀況,家長壹般不會找幼兒園的麻煩。但是,如果孩子連續發生幾次小事故,家長會非常在意。這時候老師只做壹般的講解工作是不可行的。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應該從根本上幫助家長解決問題。主任和班上的老師商量,研究了以下方案:

第壹,調整琳琳的床和郝好的床,避免以後兩者發生沖突;教育要學會與同齡人友好相處;老師在孩子的獨立活動中多關註琳琳和浩浩,盡量避免矛盾升級。

二是培養琳琳開朗活潑的性格,遇到問題敢於發聲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要默默承受;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要學會尋求老師或者同齡人的幫助,學會溝通。

老師就方案與家長做了進壹步溝通,家長表示滿意。

從這件事也可以發現,特別優秀的孩子最容易被老師忽視,這壹點應該引起老師的重視。

總之,孩子的事無小事,父母的事無小事,小事積累起來就是大問題。老師要註意每壹個細節,多和家長溝通。通過更多的交流和技巧性的溝通,協調家庭教育,讓老師和家長真正成為教育孩子的好夥伴,* * *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