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計數裝置是算盤,起源於亞洲。它基於位置價值的概念,即壹顆珠子或壹塊石頭在儀器上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價值。
約翰·耐普爾發現了對數。羅伯特·比薩克發明了計算尺,這種計算尺壹直流行到19年。
1642: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發明了第壹臺使用齒輪的機械數字計算器,稱為帕斯卡林。雖然這臺機器可以對整數進行加法和減法運算,但它太貴了,只有帕斯卡自己能修理。
1804: Joseph Marie Jacquard使用穿孔卡片使織布機自動化。
1812:“計算機之父”查爾斯·p·巴貝奇(Charles P. Babbage)發現,許多長時間的計算涉及許多類似的重復操作。因此,他設計了壹臺機器,差速發動機,它是蒸汽動力的,全自動的,由壹個固定的指令程序控制。1833年,巴貝奇放棄了這臺機器的工作,轉而專註於分析引擎。
1840s:奧古斯塔阿達。“第壹個程序員”建議用二進制而不是十進制來存儲。
1850s:喬治·布爾發展了布爾邏輯,後來被用於計算機電路的設計。
1890:赫爾曼·何樂禮博士介紹了第壹臺機電式穿孔卡片數據處理機,它被用來為1890美國人口普查匯編信息。霍爾瑞斯的制表機變得如此成功,以至於他開創了自己的公司來銷售它。他的公司最終成為了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美國物理學家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管。
1939:約翰·v·阿塔納索夫博士和他的助手克利福德·貝裏建造了第壹臺電子數字計算機。他們的機器,阿塔納索夫-貝裏計算機(ABC)為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自德國的康拉德·楚澤(1941,最近於1996年1月去世)介紹了第壹臺用於求解復雜工程方程的可編程計算機。這臺被稱為Z3的機器也是第壹臺使用二進制而不是十進制的機器。
1943: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開發了壹種假想的設備,即圖靈機,它被設計用來執行邏輯運算,並且可以讀寫。這預示著可編程計算機的出現。他還利用d真空技術建造了英國巨像,這是壹種用來對抗德國密碼編碼裝置Enigma的機器。
1944: Howard Aiken與IBM的工程師合作,建造了壹臺大型自動數字順序控制計算機,稱為Harvard Mark I。這臺計算機可以處理所有四種算術運算,並有專門的對數和三角函數內置程序。
1945:約翰·馮·諾依曼博士提交了壹份概述存儲程序概念的論文。
1947:巨型ENIAC(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器)機器是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約翰·w·莫奇利和j·普雷斯珀·埃克特發明的。它使用了18000臺真空吸塵器,穿孔卡片輸入,重達30噸,占據了30×50英尺的空間。它是不可編程的,但從1946到1955是有生產力的,並且被用來計算火炮射表。同年,貝爾實驗室的威廉姆·肖克利、約翰·巴丁和沃爾特·布拉頓發明了晶體管。它將使計算機擺脫真空管和收音機。
1949: Maurice V. Wilkes建造了EDSAC(電子延遲存儲自動計算機),這是第壹臺存儲程序計算機。第二臺存儲程序計算機EDVAC(電子離散變量自動計算機)是由毛克利、埃克特和馮·諾依曼建造的。王安開發了磁芯存儲器,傑伊·福雷斯特將其重組以提高效率。
1950:圖靈建造了ACE,被壹些人認為是第壹臺可編程數字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