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拼音mù,漢語通用規範中的壹級字(常用字),最早見於《說文》小傳,本義為墓,後引申為雄偉的墓、墓誌、墓葬之意。墳墓,形聲字,來自大地,無聲。“莫”的意思是沒有,就是沒有的意思;“土”是指土地和土壤。“墓”字在“土”上,意思是地上什麽都沒有。
在古代,凡是挖池塘埋棺材,蓋上土,地面平整的,不種樹的,就叫“墳”,後來指的就是墳墓。《莫》甲骨文呈夕陽林狀,是“黃昏”的原字,表示黑暗。“黃昏”和“大地”的意思是黑暗之地,也就是地下。這裏指的是人死後埋葬的地方,也就是墳墓。李以後的變化主要是曲線變成了直線,斷筆變成了連筆。
墓字相關短語
1.自掘墳墓:挖就是挖。自掘墳墓。描述自殺,自殺。
2.墓碑已拱起:拱起是指雙手合攏,常用來表示樹木的粗細。墓地裏的樹已經長到他們的手那麽粗了。經常用來感嘆時間過去了,人死了很久了。
3、掃墓悼念:掃墓治死人。殘忍的官員會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是指日可待的。
4.墓誌銘:(名)墓園內刻有逝者生平事跡的石雕。也指墓誌銘上的文字。
5.墓:(名)考古上是指墳墓。
6.墓碑:(名)立在墳前或墳後的石碑,上面刻有關於死者姓名和事跡的文字。
7.墓:(名)埋葬棺材或骨灰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