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本身的情節比較簡單,但卻有著相當豐富的內涵和意義。從人性和倫理的角度來看,亞伯拉罕獻子的做法似乎過於殘忍。他直到壹百歲才得到他唯壹的兒子。多麽珍貴!但是,亞伯拉罕因為神的壹句話,就要殺自己的兒子,這真的很難理解。他甚至覺得亞伯拉罕對宗教過於狂熱,失去了人性。但如果不僅僅從普通人和倫理道德的角度來看,從心理學和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作者認為亞伯拉罕供奉以撒並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宗教狂熱的表現。相反,這是壹種可以理解的行為,是壹種必然的選擇,是對上帝和宗教虔誠的表現。
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促使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心理有兩種:
1.亞伯拉罕對全知全能的主的信仰和敬畏,使他無法抗拒,提供了他必然的選擇。這種令人信服的心理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事實的基礎上的。從壹開始,亞伯拉罕就蒙召,聽從神的命令,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家庭和父家,到了主所指示的地方,神要他獻上以撒。在這個過程中,主不斷地向亞伯拉罕顯現,在他面前顯示無限的能力,並祝福他。例如,耶和華在示劍所在的地方,在摩利橡樹旁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妳的後裔。";法老在埃及的時候,耶和華因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緣故,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這些事以後,亞伯蘭信了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亞伯蘭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說:“我是全能的神。妳要在我面前完全,我就與妳立約,使妳的後裔極其繁多。」。亞伯拉罕俯伏在地,願意與神立約,耶和華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意思是萬族之主。
尤其是上帝在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給了他壹個孩子,讓他更加相信上帝和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