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山豆根入藥有什麽作用?山豆根的藥用功效有哪些?

山豆根入藥有什麽作用?山豆根的藥用功效有哪些?

山豆根是豆科植物,可入藥。它又冷又苦又有毒。該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作用。因此山豆根多用於虛火咳嗽、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但因其具有毒性,應慎用。那麽,山豆根入藥的作用是什麽呢?山豆根的藥用功效有哪些?

山豆根是豆科植物山豆根的幹燥根和根莖。本品又叫蠶豆根。主產於廣西、廣東、江西、貴州等地。全年都可以開采,尤其是秋季。去除雜質,洗滌,幹燥。生切片。

這藥又苦又涼。有毒。入肺、胃經。

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app應用

1.喉嚨痛。本品味苦性寒,善清肺火,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是治療咽喉腫痛的重要藥物。可用於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輕者可單獨使用,如雷勇鐘芳用本品磨醋;重者常與桔梗、梔子、連翹等藥材同用,如梁青散(百病補虛);治蛾類喉痹,可與射幹、花粉、麥冬等藥同用,如山豆根湯(《善心新書》)。

2.牙齦腫痛。本品味苦性寒,入胃經,清胃火,故可用於胃火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可單用湯劑漱口,或與石膏、黃連、升麻、牡丹皮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煎服,3 ~ 6g。外用適量。

註意:本品有毒。過量使用易引起嘔吐、腹瀉、胸悶、心慌等副作用,用量不宜過大。脾胃虛寒者慎用。

古籍文摘

1.《開寶本草》:“解諸藥,止痛,消瘡腫,人馬有黃熱病,止咳殺蟲。”

2.《本草》:“今采根切寸,解咽喉之痛,妙也。”

3.《本草綱目》:“瀉熱解毒,去肺大腸經風熱,含咽汁,止咽喉腫痛,齒腫牙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生物堿和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包括苦參堿、氧化苦參堿、香豆素和甲基染料木黃酮。黃酮類化合物包括槐果堿、槐果堿、槐果堿色烯和槐果堿色烯。其他還含有紫檀芪、槐花和紅車軸草根苷。

2.藥理作用:本品有抗癌作用,其中所含的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對實驗性腫瘤有抑制作用。具有抗潰瘍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對實驗性潰瘍有明顯的修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麻風病、絮狀毛癬菌、白色念珠菌和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香豆素和染料木黃酮能反射性刺激呼吸,而氧化苦參堿和槐果堿有很強的平喘作用;此外,本品還具有升高白細胞、抗心律失常、抗炎、保肝等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山豆根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用山豆根、桔梗、甘草治療兒童尋常型銀屑病300例,總有效率95%(北京中醫1990,2:23);肝炎註射液(山豆根提取物)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CPH)80例和慢性活動性肝炎(CAH)80例,總有效率cph組為82.5%,CAH組為77.5%,降酶效果顯著(新中藥與臨床藥理學2000,2: 68)。此外,還可用於鉤端螺旋體病、白細胞減少癥、痢疾、心律失常、宮頸糜爛、絨毛膜癌等。

4.不良反應:大劑量山豆根總生物堿對心臟有負頻、負傳導和心肌復極障礙,對呼吸中樞先興奮後抑制。毒性成分可以是苦參堿、氧化苦參堿和槐果堿。中毒的主要癥狀是: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或腹瀉)、四肢無力、心悸、胸悶;嚴重者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顫抖、麻木、多汗、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步態不穩。隨後氣短、體表淺、四肢抽搐、面紅唇青、瞳孔散大,最後死於呼吸衰竭。山豆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用藥過量(10g以上)。所以用量要嚴格控制,壹般3 ~ 6g為宜。中毒壹般的處理方法是:早期嘔吐洗胃;服藥4小時以上,可誘發腹瀉,服用活性炭。重度中毒患者必須靜脈輸註維生素C和654-2,或靜脈註射維生素B6。氯丙嗪用於驚厥患者;腹痛嚴重者註射阿托品;昏迷患者給予氯酯促醒吸氧;對血壓下降、肺水腫、呼吸衰竭的患者,給予升壓藥、利尿劑、呼吸興奮劑等治療,並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北鬥根

為了防止蝙蝠葛根莖幹燥。切片生吃,在北方地區使用。本品味苦寒,毒性小。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痛。可用於治療熱毒、咽喉腫痛、腹瀉和風濕痛。煎服,3~10g。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不同內部熱處理

1.心火

表現:口苦,舌尖有紅點,壹般脾胃不好。

滅火方法:蓮子心煮粥或浸樟芝粉。嚴重者應服用中藥“梔子金花丸”。

2.肝火

表現:口苦、眼屎、視物模糊、飛蚊癥、血壓升高、雙肋疼痛等。

滅火方法:可以吃枸杞菊花水。大便幹燥的話,要加決明子20-25g(炒幹,不要烤焦,放茶碗裏擰)。

3.脾火

表現:口甜黏膩,舌苔厚黃,大便先幹後軟,使人虛弱。

滅火方法:用山藥煮粥,認真吃中藥“人參健脾丸”。

4.肺火

表現:臉上有癤子,嘴裏有辣味。

滅火方法:用大棗、沙參燒開水,認真吃中藥“清肺益活片”。

5.腎陰虛火旺

表現:耳鳴、盜汗、酸痛、頭鳴、舌背舌苔、口幹、大便幹燥、手腳粗糙發熱。

滅火方法:服用中藥“白質地黃丸”。

6.胃火

表現:口臭還會引起大便幹燥(大便的氣味轉向胃部,引起口腔口臭)。

滅火方法:牛黃衛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