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轉喻詞

轉喻詞

轉喻是壹種修辭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借壹物代壹物。所以大部分借用代詞都是名詞。轉喻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

1,整體的壹部分。

即事物的代表部分代替了本體的東西。

如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陽來。(遙望天門山)

用“帆”的壹部分代替了船;

再如:拂曉霧歇,猿鳥鳴;夜幕即將降臨,天平正在下沈。(“謝謝妳寫書”)

魚鱗被用來代替魚。

2、

特征生成本體

。也就是說,本體事物的名稱被借用體(人或物)的特征和標誌所取代。例如,閻羅被斬首十萬旗幟。(梅嶺三章)

用“標準”代替陸軍或武裝部隊。

他是壹名白領。“白領”,

用專業人士的著裝特點來指代自己。

3.具體生成抽象

。例如,南華早報已經有十年的歷史了。(梅嶺三章)

“烽煙”原本是古代邊境用於警戒的煙火,這裏指的是戰爭,將抽象的戰爭概念具體化、形象化。

4.工具取代了本體。

比如,到了翻土的時候,十戶人家有八戶已經把囤貨點著了,開不了鍋。(《玉》)其中,“囤”是裝載糧食的工具,“囤底點燈”就是缺糧;“鍋”是做飯的工具,“開不了鍋”就是沒飯吃。

5、專名壹般都叫。

。用壹個典型的人或事物的特殊名稱代替本體的名稱。

例如,如果妳殺死壹個李公樸,數以百萬計的李公樸將站起來!(《最後的演講》)

第二個“李公樸”指的是不怕流血犧牲的人。

6.間接原因

。比如,很爆笑。笑是托著肚子,笑的原因是有笑話或者好笑的事情。用“笑”的結果代替“笑話”,讓人發笑。

7.圖像取代本體。

比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爺,東邊壹個是夾克,西邊壹個是西裝。“夾克”是漢服,“西裝”是西服,分別代替不同的人。

綜上所述,借代是壹種在說話或寫文章時,借用與其關系密切的人或事,而不是直接說出自己想表達的意思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被替代的叫“借體”。當“本體”不出現時,取而代之的是“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