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我想知道,什麽是災難?

我想知道,什麽是災難?

沒有壹個有神論者能夠證明上帝的存在,也無法在人類的觀察範圍內找到他。無神論事實上已經成為指導科學研究的壹個基本原則。雖然宗教信仰可以舉出幾個相信上帝的科學家,但是,我舉不出任何壹個科學家相信上帝的科學成就的例子。西方國家知識分子信教的比例遠不如普通大眾。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前牛頓時代的科學家幾乎都信仰宗教,近代至少有壹半的科學家不信仰宗教。這是壹個巨大的、根本性的歷史進步,是宗教傾向下降的表現。是的,在現代科學家中,確實有很多人信仰某種宗教。這是在現代科學誕生之前,宗教意識全面統治社會,所有人都可以說是宗教信徒。從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誕生的第壹代科學家,自然無法擺脫自己的宗教信仰。所以哥白尼本人是牧師,伽利略也信仰宗教,牛頓依然保持著更多的宗教信仰。像拉普拉斯這樣敢於站直了說“我不需要上帝”的人,只能是後期的產物。但是,正是這些科學家的傑出工作,把人類從愚昧中解放出來,進而把壹些先進人物從對上帝的信仰中解放出來,產生了現代的,也就是科學無神論。所以從哥白尼到拉普拉斯,是科學尋求擺脫宗教的時代,也是科學家擺脫宗教信仰的時代。科學家仍然保持著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甚至本身就是宗教專業人士,這並不奇怪。在拉普拉斯之後,科學獲得了地位。科學家中,不信宗教的人比較多。今天不管什麽統計,大部分都不信宗教。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科學的偉大勝利。但是由於科學本身的局限性,也就是說由於社會本身的缺陷,很難避免苦惱和災難,這就為宗教的繼續存在提供了現實基礎。面對未知領域,有的科學家可以從特殊到壹般,得出上帝不存在的結論,從而不信宗教;然而,有些科學家無法做出這樣的判斷。他們往往把自然運動的規律性或者某些未知現象的原因歸結於上帝,所以他們仍然信仰宗教。面對社會苦難,有些科學家可以從社會本身尋找苦難的原因,就像他們從自然本身尋找自然的規律壹樣,但有些科學家不能。他可以是科學家,也可以是自己實驗室的權威。壹個唯物主義者,但在他的實驗室之外,面對社會的種種磨難,他很難正確對待自己,甚至把原因歸結於上帝,希望壹個上帝能拯救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從而信仰宗教。另外,現代教育有嚴格的紀律,人們為了事業不得不把自己束縛在狹窄的領域。所以在這方面,他們可以是泰山北鬥的人。在其他方面,往往顯得幼稚可笑。當面對自己不知道的問題時,他可能不僅信宗教,甚至信迷信。這種情況只能說明擺在我們人類面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這些成就與人類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科學已經發展到相當大的程度,但是這些發展仍然是非常不夠的。還有很多問題等待科學來解答。人類還需要花費大量的努力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各種問題,從而不斷縮小宗教存在的根源,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歸根結底,人類解決自身問題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發展上,也就是寄托在科學本身的發展上。它不是人類發展的未來。人類的歷史會曲折,但絕不會徹底回頭,再為宗教尋找出路。在壹些國家,由於歷史的發展,壹些宗教行為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習慣,科學家與這些習慣有關聯,但他們並不真正信仰宗教。他們中的壹些人也在當時當地的社會環境中,他們說自己是宗教信徒。但由於自身的沒落,往往需要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事實才能達到壹定的宣傳效果,所以只要科學家與宗教有壹點點聯系,就會被視為宗教信仰的證明。為了表明科學家也信仰宗教,有人還編造了達爾文生前懺悔並表示皈依宗教的謊言。但是,把這壹切加起來,信仰宗教的科學家在科學家總數中還是少數。這種情況表明,宗教的衰落是不可逆轉的。在科學和宗教的問題上,過去的壹些宣傳是片面的,導致了今天的許多問題。這種片面性就是過分強調科學與宗教的對立,說宗教是科學的死敵,科學的發展必然是宗教的衰落。其實,宗教的存在不僅僅是壹個認識的問題,更是壹個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不是壹顆衛星已經上天了。如果我們發現天上沒有神,月亮上沒有嫦娥,我們就不再信仰宗教了。宗教最深的根源是社會,它的苦難以及人類對這種苦難的認識。只要社會有苦難,即使沒有宗教,沒有上帝,人們也要創造壹個。而且它已經不能把上帝描述成壹個可感知的存在或者壹個固定的地方。據說是看不見的存在。現在幾大宗教信仰的至高神就是這樣的存在。當宗教還處於原始狀態的時候,或者說處於原始宗教或者說原始時代的宗教,那時候人類主要面對的是自然的壓力,原始宗教要和自然打交道,所以也叫自然宗教。這種宗教主要用巫術來對付自然。當時的巫術也包含了壹些自然科學的種子,曾經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母體之壹。但隨著社會意識的發展,科學獲得相對地位後,就無法與巫術調和,也無法與以巫術為主要內容的原始宗教調和。此後出現了人造宗教,雖然它們仍然保留了壹些巫術的成分,認為自己的神有支配自然的能力,但這種宗教主要面對的是社會問題。所以壹般來說,它不能幹涉自然科學的問題,甚至可以利用自然科學的壹些成果為自己的教義服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況,科學成了宗教的婢女。只要科學的活動不超出其允許的範圍,它就能在壹定程度上容納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世紀後期教會之所以重視科學,是因為科學的發展超出了它所允許的範圍。當科學是宗教的婢女時,他們以主人和仆人的方式生活。“婢女”被“主人”虐待,因為她要求解放。三百年後,“婢女”獲得解放,日益壯大。因此,宗教也對科學采取了新的態度。梵蒂岡宣布伽利略為復仇女神,表明它將與科學和平共處。在這種情況下,宗教不再幹涉具體的科學事務。宗教與科學的關系表明,宗教與科學在壹定條件下是可以兼容的。科學家搞科學,信仰宗教,也能理解。至於人類什麽時候能徹底擺脫宗教,思想上徹底解放,這不僅取決於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取決於社會科學的發展。更取決於人類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原理的貫徹程度。但有壹點是可以相信的:宗教作為歷史產生的東西,壹定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消亡。總有壹天,人類會完全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需要神和宗教的幫助。參考資料: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