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奧運低谷效應相關案例

奧運低谷效應相關案例

雅典奧運會

雅典奧運會前後希臘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整體花費超過了654.38+000億歐元,大大超過了之前46億歐元的預算,是繼654.38+0980莫斯科奧運會之後最昂貴的壹屆。2004年,希臘的國家財政赤字也有所增加,並保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超過了歐盟《穩定公約》的規定。巨大的成本超支影響了希臘奧運會後的持續經濟增長,2005年希臘經濟增長跌至9年來的最低點。希臘財政部副部長彼得魯斯·杜卡明確表示,舉辦奧運會的成本“在短時間內”無法收回。希臘人可能要為奧運會背負近10年的債務。

悉尼奧運會

悉尼奧運會前後澳大利亞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

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賺了63億美元。奧運會前,新南威爾士州的GDP增長最快,但沒有達到當年的最高增長率。奧運會後,增速呈小幅下降趨勢。籌辦奧運會的前四年,投入大幅增加。雖然個別年份有所波動,但平均漲幅遠高於1996之前。賽後投資不僅大幅下滑,還出現負增長,2002年後逐漸恢復。2003年投資增速回升至10%,回到博弈前的狀況。然而,2004年後,奧運會的基礎設施不再吸引任何人,而是繼續給納稅人帶來沈重的負擔。只有每年2680萬歐元的補貼,這些場館才能繼續開放。由於654.38+0.3萬歐元的債務,超級穹頂體育館的股東不得不出售資產。但在奧運會期間,因為上座率達到了965,438+0%(帶來了4.88億歐元的收入),奧運衍生產品的銷售非常好,奧運會主辦方成功收回了費用。

亞特蘭大奧運會

亞特蘭大奧運會前後格魯吉亞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

1996年舉辦的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喬治亞洲帶來的總效益是51億美元。然而,與龐大的支出相比,仍有數千萬美元的損失。奧運會前後,格魯吉亞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壹直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從經濟結構來看,酒店、交通等受奧運會影響較大的行業波動較大。酒店業、建築業、交通和市政設施等部門賽前增長較快,實現奧運年最高增速。奧運會後第壹年增速放緩,尤其是酒店業在賽後出現負增長。雖然1998後開始恢復,但增速明顯低於賽前水平。

巴塞羅那奧運會

巴塞羅那奧運會前後西班牙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

1992巴塞羅那奧運會為加泰羅尼亞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因為奧運會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為巴塞羅那的經濟持續增長創造了條件。目前巴塞羅那的經濟增長率高於全國和歐洲水平,被譽為歐洲經濟的引擎之壹。其人均GDP已達2萬美元,超過西班牙和歐洲的平均水平。從西班牙整體的經濟情況來看,奧運會前政府消費和私人消費的增速都比較穩定,奧運會前壹年實現了最高增速。相反,奧運年增速有所下降,奧運會後逐漸回升,但略低於賽前增長水平。投資壹直波動較大,賽前整體增長水平較高。從1991開始,投資出現負增長,奧運會後跌幅更大,1994後逐漸恢復。然而,這種變化與整個歐洲的經濟低迷密切相關,並不完全是奧運因素造成的。

首爾奧運會

首爾奧運會前後韓國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

根據韓國官方的說法,1988首爾奧運會為韓國帶來了22億歐元的收入,創造了3.4萬個工作崗位。但整體支出也猛增(僅體育設施就花了654.38+0億歐元)。由於首爾奧運會重要場館、基礎設施等大型投資活動在奧運會前兩年基本完成,奧運會年度經濟增速略有放緩,賽後前兩年沒有出現“奧運低谷效應”,經濟增長略有加快。1991年後,經濟增長逐漸進入正常發展軌道,增速約八個百分點。從1985到1990,韓國人均GDP從2300美元增長到6300美元,實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到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轉變。此外,韓國利用首爾奧運會成功提高了本國企業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與此同時,韓國的國際形象也從封閉的國家變成了開放的國家。首爾奧運會不僅給韓國帶來了3億美元的收益,也使韓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目前,韓國和現代等許多企業繼續利用奧運會促進自身發展。

長野冬奧會

東京1998日本舉辦長野冬奧會,政府斥資19億美元修建高速列車和滑雪跑道。奧運會後,場館設施的高額維護費用導致了長野經濟的大衰退。1999年,長野的制造業以30%的速度下滑,211企業宣布破產,創造了二戰以來當地經濟衰退的最高紀錄。奧運經濟史上稱之為“長野的後奧運衰退”,與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後的“日本奧運熱潮”壹起,成為後奧運效應。

蒙特利爾奧運會

最慘痛的教訓——“蒙特利爾陷阱”

5438年6月+2007年2月,BOCOG顧問、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在2008《財經》年會上表示,壹定要警惕“綁架奧運”的現象。專家不斷指出,對於壹些經濟總量比較大的國家來說,“後奧運效應”並不明顯,而中國是大國,自然不會有“後奧運效應”。這個說法太簡單了。事實上,縱觀現代奧運會歷史,幾乎沒有任何壹個國家的主辦城市能夠完全擺脫“奧運陷阱”。的確,美國、德國等國的“後奧運效應”並不明顯,但這不僅與它們的大國富國地位有關,也與其主辦城市的“精心規劃、合理布局、勤儉節約”有關。

從領土和GDP來看,加拿大應該很大。然而,奧運會歷史上最深刻的教訓“蒙特利爾陷阱”卻發生在加拿大。1976蒙特利爾奧運會曾被稱為“納稅人的噩夢”。由於投資失控,奧運會的費用超出預算20倍。奧運會後,蒙特利爾市民承擔了壹項新的稅收——奧運特別稅,繳納了30年,債務壹直到2006年6月165438+10月才還清。

被誇大的奧運效應扭曲了投資者的心態。就像有人說的,奧運會後的低谷效應是供給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前期投資的拉動作用越大,奧運投資周期結束後對主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影響就越大。”北京“提前支付”2010甚至更長時間的投資建設項目。與洛杉磯和亞特蘭大奧運會相比,北京的新場館數量更多,投資更大,運營費用更高。賽後這些都是很復雜的問題。巴塞羅那前奧委會秘書長曾勸道:“在備戰奧運會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讓世界震驚。如果妳想舉辦壹屆過程快樂、轟動世界的奧運會,結束後必然收獲痛苦。”雖然這句話不壹定對,但奧運低谷效應的威力可見壹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