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五加皮簡介

五加皮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刺五加別名7來源與產地8性味與歸經9功能主治10用途11化學成分6543 8+02五加皮的藥理作用13五加皮藥典標準13.1名稱13.2來源65438+8+0水分13.5.2總灰分13.6五加皮13.6.1炮制13.6.2性味歸經13.6.3功能主治13.3。38+03.6.5儲存13.7來源14參考文獻附件:1五加皮處方;2 .含五加皮的中成藥;3五加皮*五加皮古籍藥品說明書1拼音wǔ jiā pí

2英文參考五加皮[朗道漢英詞典]

細長五加皮[湘雅醫學詞典]

五加皮[中藥術語審查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刺五加[根皮]

【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概述五加皮是中藥的名稱,出自《神農本草經》【1】。將細柱五加的幹燥根皮加入到細柱五加中[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學名五加皮(《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刺五加(根皮)(中藥術語(2004))

6刺五加別名南刺五加[1]

7來源及產地: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主產於湖北、河南、安徽、浙江。[1]

8性味辛溫。入肝腎經。[1]

9功能主要用於祛風除濕、強筋骨、滋補肝腎[1]。

1.治療風寒濕痹、肌肉攣縮、腰腿酸痛、下肢無力、腳氣、水腫、腰膝酸軟、陽痿、小便不利、兒童發育遲緩。煎服:4.5 ~ 9g。[1]

2.治跌打損傷,陰囊濕癢,搗實或水煎服[1]。

10刺五加葉的應用:跌打疼痛的應用[1]。

11的化學成分有刺五加B1、紫丁香苷、芝麻素、16貝殼杉烯19酸等。根皮含揮發油和鞣質[1]。

12五加皮的藥理作用具有抗疲勞和耐缺氧作用。其總苷能增加戊巴比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具有性激素樣作用。刺五加能抑制巨噬細胞功能和斑塊細胞形成。[1]

13五加皮藥典標準13.1命名為五加皮。

五加皮

五加皮

13.2來源本品為五加科細柱五加的幹燥根皮。夏秋季節挖根,洗凈,剝根曬幹。

13.3特征本品呈不規則鼓狀,長5 ~ 15 cm,直徑0.4 ~ 1.4 cm,厚約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略扭曲的縱向皺紋和橫向皮孔;內表面為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條紋。質輕,易碎,易斷,斷面不規則,灰色。氣微香,味微辣苦。

13.4本品橫切面的鑒別:木栓層是壹系列細胞。栓劑內層狹窄[3],少數分泌管散在分布。韌皮部寬,外側有裂縫,射線寬度為1 ~ 5排細胞;分泌道多,周圍有4 ~ 11個分泌細胞。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和細澱粉顆粒。

粉末呈灰白色。草酸鈣簇直徑為8 ~ 64微米,有時含晶細胞相連,簇成行排列。木栓細胞呈長方形或多邊形,壁薄;老根皮的木栓細胞有時有不均勻的壁增厚和少量凹坑。分泌道碎片含有無色或淡黃色分泌物。澱粉粒多,呈多邊形或球形,直徑2 ~ 8微米;多粒由2粒到幾十粒組成。

13.5檢查13.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3.0%(藥典2010版附錄ⅸ h第壹法)。

13.5.2總灰分不得超過12.0%(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ⅸ k)。

13.6刺五加飲片13.6.1加工去雜,洗凈,潤濕,切成厚片,幹燥。

13.6.2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腎經。

13.6.3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滋補肝腎,強筋壯骨,利水消腫。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痛、筋骨痿弱、兒童行走遲緩、身體虛弱、水腫、腳氣。

13.6.4用法用量5 ~ l0g。

13.6.5存放在幹燥處,防止黴變和蟲蛀。

13.7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