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正常寶寶,兩歲左右就會反抗。這太正常了。
兩歲左右,當他能夠理解並使用人稱代詞“我”時,他就會告別“順從”。這個階段的他壹反常態的固執、任性甚至強硬。在他的成長字典裏,“不”成了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我們通常稱這壹時期為“第壹負相”。
由於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發展,此時的寶寶會表現出明顯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不管這種行為是否危險,是否被允許,他都想壹個人做所有的事情。妳不讓他做,他會用哭或者其他形式反抗。
叛逆是孩子成長進步的標誌,是孩子自主、獨立、自信、意誌力、想象力、安全感等行為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寶寶心理發展的壹種表現。
如何看待兩歲寶寶的“不合作”?
1,不要過多幹涉他的行為。
逆反行為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發展表現,既不能盲目滿足,也不能過多限制。
當寶寶處於反抗期時,父母會過多地幹預束縛寶寶的行為,寶寶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甚至自我否定。如果他擔心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寶寶長大後會變得很依賴。如果他過分幹涉寶寶的行為,強迫寶寶按照大人的意誌做事,長大後會變得性格軟弱,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要用打、罵、威脅等方式對待寶寶。,並強迫寶寶馬上改變,這讓妳和寶寶都很緊張。要讓寶寶有壹個思想轉變的過程,可以通過轉移註意力的方式,讓他改變父母認為不對的地方。
2.對任性的他采取冷淡的態度。
當寶寶因為任性而無理取鬧時,家長不要與之僵持,更不要簡單粗暴地壓制寶寶。他們可以采取“冷處理”的做法,比如家長主動抽離,暫時離開寶寶,通過這種行為給他壹個負面的反饋,等他情緒穩定後再進行教育。
他可以自己做這件事。讓他自己做吧。
寶寶的逆反行為是促進其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如果我們及時抓住這個機會,對寶寶的壹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就可以促進寶寶自我意識的形成,促進他的運動技能和能力的發展。比如寶寶想自己吃飯穿衣,只要可以,就盡量滿足他的要求,利用他的需求,更好地拓展他的行為能力。
4.交換角色,幫助寶寶提高意識。
通過遊戲給寶寶壹個“照鏡子”的機會,很容易幫助他更好地理解和規範自己的行為。比如和寶寶玩壹個“過家家”的遊戲,讓寶寶做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做“寶寶”,把寶寶的壹些不好的行為表現出來,比如任性、發脾氣,故意讓這個小“爸爸”或“媽媽”難堪,讓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行為在遊戲中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
很多人也可以參與這個遊戲,有的演好孩子,有的演壞孩子,給寶寶壹個評判的機會。讓他知道在這個評判行為好壞的遊戲中,他應該遵守什麽樣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