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在於,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統稱為基督教,都以《聖經》為經典。天主教因其“普世性”而自稱為公教,信徒將自己信仰的神稱為“神”。天主教以梵蒂岡為組織中心,以教皇為最高領袖,實行“聖控”和“等級制”。天主教聖經共73卷,其中舊約46卷,新約27卷。
天主教堂裏通常有聖母瑪利亞、耶穌和聖徒的雕像。天主教教職員工都是男性。主教、牧師、僧侶和尼姑必須單身。天主教不提倡離婚。主要的天主教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聖靈降臨節和耶穌升天節。基督教徒在天主教節日和星期天去教堂看彌撒。在中國,基督教是指新教,也稱為福音派或耶穌會。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等級制度,認為信徒可以不通過神職人員直接與上帝交流。
天主教
基督教聖經只有66卷,舊約有7卷不包括在內。基督教堂壹般沒有雕像,只掛壹個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職員工是主教、牧師、長老和傳教士。男女都可以結婚,基督教不提倡離婚。基督教的主要節日是復活節和聖誕節。基督教徒在基督教節日和星期天去教堂。
很多人認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區別,甚至基督教範圍內的基督徒也有同樣的看法,認為他們很接近,很多人認為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離出來的新教,這是錯誤的。他們只註意到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了基督教從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壹直到使徒時代都是存在的。天主教是使徒之後日益腐敗的基督教的產物。事實上,在公元四世紀羅馬國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基督教中絕對沒有教皇這個職位。
在七世紀早期,教會同意教皇是教會的可見首腦。所以,即使以最保守的方式,在四世紀初之前也沒有天主教,因為天主教最大的特點就是教皇,而基督教早在基督教時代就開始存在了。
天主教的歷史起源
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從古希伯來文明和相關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臘、羅馬等文明中繼承了壹些宗教思想和神話傳說。這些宗教思想文化因素被基督教繼承和發揚光大,並在其歷史發展中得到轉化和創新,從而形成了體現在其思想和神學、禮儀和宗教生活中的壹些基本觀念。比如基督教宗教傳統中的創世神話、伊甸園、洪水傳說,都是受到古巴比倫宗教的影響,其素材直接來源於古巴比倫文明。此外,還有壹些關於耶穌受難、復活和聖母瑪利亞的古巴比倫傳說的印象。
“天主教”壹詞來源於西方語言中的希臘語,意為“普世”、“普遍”。中國的“神”字是明末天主教傳教士進入中國後翻譯過來的,借用了中國的原名,意為無上師,以區別於中國所信仰的神,故稱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