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測試英語愛好者或相關工作人員口譯能力的壹種手段,口譯測試的成敗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筆者多次承擔英語中級口譯的工作,對考生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口譯錯誤做了壹些總結和分析,大致可以歸納為語言和非語言兩大因素。下面以考生在之前的口譯考試中的表現為例(兩次英漢互譯,兩次漢英互譯,各分四段,***16,每段後有約15秒的停頓供考生口譯),分析考生出錯的原因,說明對口譯教學實踐的啟示。
第壹,語言因素
語言因素造成的誤譯來自語音、語義、句法和語篇等多個層面。
(壹)聽力辨別錯誤
例1:中國的支持是我們在追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過程中不斷冒險的源泉?(?支持?段落1 .3)
誤譯:有些考生把支持這個詞誤聽成體育,背後的目標自然理解成和體育有關?目標?這樣,由於對句子主語的錯誤理解,造成了全節主題的誤譯。
原因分析:由於原語言的形式是預制的標準語音材料,給考生輸入的語言信息基本不受地方口音幹擾。聽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考生被動接收,即孤立地聽單詞或句子,沒有任何語境提供線索,過於註重信息的語言形式。這是反對嗎?口譯員在接收時要主動監聽?也就是解釋者在聽的時候非常註重信息的含義[1]。
(二)對詞語含義的誤解
非常感謝妳盛情邀請我訪問妳們偉大的國家。雖然我們的國家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我們有許多共同點。(善意的邀請?地理上相距甚遠。有很多相似之處。段落1.1)
謝謝妳的熱情款待。
雖然我們兩國在地理上相距不遠,但我很高興訪問貴國。但我們仍然是友好的鄰居。
雖然我們兩國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我們兩國人民非常友好。
例3:?我相信這次訪問將是有益的。(?我相信這次訪問壹定會有所收獲。段落1.4)
誤譯:有益的,有益的,有幫助的,有益的和令人愉快的
例4:在今天的知識經濟中,沒有壹個固定的、經過檢驗的成功公式...(在當今的知識經濟中,任何壹個局部領域都沒有固定的、經過驗證的成功模式。?段落2.1)
誤譯1:以經濟為基礎的社會,知識社會,快速變化的社會。
誤譯②:設計考試無壹成功。
原因分析:語義誤解是英漢翻譯中最常見的問題。在上面的例子中,考生誤譯的詞組盛情邀請,地理位置遠的部分,有很多共同點,說明他們沒有精通詞義,沒有儲存足夠的這種文體中經常出現的語言板塊,或者這些板塊沒有被激活,不能及時提取;
獎勵說?有用的,值得的,滿足的,可喜的?考生的誤譯大多受到名詞獎勵(獎勵、獎賞、獎賞)詞義的幹擾,翻譯過於生硬,拘泥於詞的詞典意義,有明顯的詞對應痕跡,翻譯沒有體現動態背景下選擇詞義的技巧;
知識經濟的結構類似於出口導向型經濟、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和以服務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考生之所以誤譯,除了不認識這種結構的詞組外,也說明漢語的知識儲備不夠豐富,或者對壹些流行詞語不夠敏感。但是,沒有設置和測試成功的公式的誤譯主要是誤解了測試的單詞的語法功能和這個背景下的單詞的含義,沒有理解測試作為過去分詞來修改公式,對不對?確認了嗎?意義,而是基於另壹個熟悉的意義?壹次測試,壹次考試?把這句話翻譯成?沒有設計考試成功的?。
(三)句法結構理解錯誤
例5:由於我們都是發展中國家,有著幾乎相似的政治和文化交往,我們歡迎中國對小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和立場的關註和理解。(我們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政治文化傳統基本相同。因此,我們歡迎中國對小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和立場的關註和理解。?段落1.2)
我們許多人傳統上都有類似的政策。
誤譯②: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對小國或弱勢群體的民族問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原因分析:英語和漢語在句法上有很大差異。英語句子主謂賓結構鮮明,語法要求嚴格,而漢語句子復雜多變,顯得松散。英語句子講究形合,先搭配主語和謂語構建主框架;漢語句子是並列的,整個句子都是圍繞要表達的思想來展開的[2]。在英語中,與主語或賓語相關的定語通常有兩種形式,即如果定語的有限成分是很少的詞,屬於固定模式的短語或句子,通常采取介詞形式;如果定語的字數比較多,而且大部分屬於主謂搭配,就經常使用後置形式。而且後置形式也有分類,壹是使用定語從句,二是使用各種相關手段——不定式動詞、分詞短語、介詞短語等等。至於狀語成分,無論是介詞還是後置,都是根據需要在其位[3]。
考生對句子的理解取決於對英語句子主謂賓結構的把握。在這個長句中,主謂賓結構在於我們歡迎興趣和理解,並作為引出原因的狀語從句。從句中政治文化交易幾乎相似的介詞短語是發展中國家的後置定語。在主句中,中國表示也是壹個定語從句,修飾賓語利益和理解,而調節小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和立場是壹個介詞短語,因其字數較多而用作利益和理解的定語。考生熟悉各種書面句子結構和句型的分析,但沒有紮實的語法基礎,在臨場發揮時無法很好地理解這種稍縱即逝的長句話語信息。他們只捕捉零星的單詞和短語,對整個句子結構沒有壹個大概的了解,更不用說做什麽語法分析了。他們斷章取義後出現上述誤譯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話語失誤分析
例6:在當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任何地方都沒有成功的既定和經過檢驗的公式。總的來說,我認為,我們的員工需要足夠的靈活性來應對頻繁的變化。此外,我們需要能夠為自己創造新的機會。在大學裏,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他們大膽夢想和敢於冒險的信心。壹個大學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帶領他的學生在通往學術成就的漫漫長路上前進。在發展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知道下壹步在哪裏。通過建議壹種新的前進方式,教師創造了壹種冒險的感覺,並允許學生瞥見知識的前沿。這就是教和學變得令人興奮的地方。(第二段)
原因分析:根據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人類認知活動的目標總是在認知過程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4]。解釋通常圍繞壹個主題。由於時間限制,口譯員更容易專註於最相關的信息。從言語辨別、語法分析等語言學方面,到根據源語的主題、背景和相關知識發起背景假設,都是在尋求和實現背景假設與話語本身的關聯,從而達到正確理解的目的。然而,如果解釋者將錯誤的預測與他所聽到的聯系起來,就會導致誤解和信息搜索的偏差。
以上分析的都是影響考生的語言因素。此外,許多非語言因素,如考試焦慮、物理噪音和生理噪音、受眾因素、文化差異、記憶和筆記能力、考生的百科知識等綜合素質也影響考生的臨場發揮。限於篇幅,本文不壹壹分析,而是從考試焦慮、物理噪音和生理噪音、觀眾因素三個方面著重探討非語言因素在口譯考試中的作用。
第二,非語言因素
(壹)考試焦慮
Ellis將考試焦慮歸為情境焦慮的壹部分[5]。壹般來說,?中度焦慮?會調動自身生理心理的各種積極因素來應對突發事件,但是如果呢?過度焦慮?自我調節會失控,身心受到壓抑甚至完全紊亂,出現知覺、記憶、思維的錯誤,做出不恰當的反應,影響考試成績。?過度焦慮?許多考生在考試時怯場。害怕?在意文字,過於註重個人表現,導致心煩意亂,翻譯失誤,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思想負擔重,信心不足,導致的過度緊張和註意力不集中。還可以表現在聽原文,因為記憶力差,筆記不當,使翻譯內容有缺陷,導致當場毫無準備。缺乏自信讓考生被動或擔心,或擔心詞匯量不足,表達不正確,還是會在翻譯過程中卡住,導致大腦暫時出現問題?空白?這種狀態下的翻譯無法保證連續性和正確性。個別候選人非常緊張,他們說今天我的名字正在進行個人信息確認。不合理的自我介紹,以及考生出汗、聲音、身體顫抖等劇烈的生理反應。
(2)物理噪聲和生理噪聲
作為語言學術語,噪音是指?傳輸信息時發生的所有惱人的幹擾,這些幹擾不是來自信息源[6]。噪聲可分為物理噪聲(外界幹擾、揚聲器故障等。)、生理噪聲(聽力障礙、疲勞等。)和心理噪音(語言因素分析中提到的)。口譯考試嚴格的考試工作安排要求考場盡量減少物理噪音。但個別臨街的考場,電腦控制的上課鈴聲和不時傳來的過往車輛噪音,還是會對本就緊張的考生造成壹定的影響。受生理噪音影響嚴重的主要是各個考場中排在後面的考生。長時間在等候室等候(每個考場約18名考生,每人考試15分鐘)使他們身心疲憊,坐立不安,在耐心中耗盡。在考場上,反應遲鈍,註意力不集中,忘記之前說過的話,遇到難以聽清、理解和表達的地方,容易情緒波動或幹脆放棄。
(三)受眾因素
口譯考試不同於現場口譯,它面對的受眾不是普通觀眾(出現在宴會、禮儀慶典、演講報告、宣傳推廣等場合的人。)、專業觀眾(出現在大型國際會議、研討會、講座、報告、談判、工廠、實驗室等場所的人員,包括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專業技術人員)或特殊觀眾(領導嘉賓、雙語觀眾或考試期間,禁止以任何方式對考生的表現進行反饋,但兩位考官應及時對考生的每壹部分表現進行評分。在這樣壹個沒有任何回音和反饋的口譯氛圍中,考生很難對自己的翻譯進行修正,只能按照個人理解來表達,心理壓力很大。
以上實例分析表明,在口譯考試過程中,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都會影響考生的臨場發揮,針對性分析對口譯教學實踐有以下啟示。
1.鞏固語言基本功,篩選口譯教學對象。
紮實的基本語言技能是成功口譯的先決條件。高校的口譯課程壹般在本科高年級階段開設。理論上,他們有比較好的語言基礎,有較好的語音聽力、語法層次分析、語義和語篇分析等語言技能。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沒有經過篩選的學生,智力水平和語言水平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個別學生對口譯毫無興趣,也不具備接受口譯訓練的其他條件,這無疑為接下來的學習設置了先天障礙,結果得不償失[7]。壹些考生考試失敗的明顯原因是不具備口譯員的基本素質和潛力。
2.排除心理噪音的幹擾,正確識別預測題目。
掌握主題識別的技巧直接影響口譯的質量。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噪音的影響,訓練他們結合與各種主題和背景相關的語言內和語言外知識,預測原說話人將要說的話,並將這些預測的信息應用到聽力理解中,從而對話的意思進行篩選和吸收。比如可以采取主題演講的方式,訓練學生通過邏輯推理揣摩演講人的心理,總結演講人的想法,預測演講的內容。另外,廣泛閱讀,熟悉各種文體,對科學預測主題大有裨益。
3.大腦筆記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減輕記憶負擔。
在口譯過程中,筆記是必要的,但不是唯壹的。沒有良好的心智記憶能力,只有筆記是不行的。所以在口譯中把大腦記憶和筆記有機結合起來,以大腦記憶為主,筆記為輔,始終是做筆記的基本原則。數字翻譯和專有名詞給口譯帶來很大的信息量和記憶負擔,因此在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訓練。筆記可以先著重記錄數字和專有名詞,再加上關鍵詞、連詞、第壹句和最後壹句。錄音不全,因為口譯筆記不是速記,可以用在表達上;筆記不多,但能在表達時激活被動記憶。所以,用妳最容易辨認的方式做筆記,中英文都可以,能喚起短期記憶。記錄的目的不是在表達的時候看筆記,而是讓筆記起到提示作用[8]。
4.記憶大量固定表達,積極尋找語言智能板塊。
利用語言智能模塊記憶,坐對位置,是高效準確口譯的方式之壹。斯卡漢[ 9]在他的書《語言學習的認知方法》中提到,許多語言的產生是基於冗余的組織記憶系統。而且,說話者經常需要通過使用記憶的語言塊來避免進行分句內部處理(要求實時),口譯中語言板塊的使用是在承認雙語者之間差異的前提下跨越雙語者之間的橋梁,並尋找目標語言和源語言的相應成分,這些成分以單詞、短語或句子的形式出現。要求學生在平日記憶大量的語言板塊,尤其是政治評論、時事新聞、外交接待等具體內容、文體以及具有重復詞語和結構的成語。造句時,這些板塊可以根據語法規則移動到自己的位置。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記憶負擔,還可以增強對課文主題的預見性,縮短口譯時間,提高口譯的效率和準確性。
5.註重心理訓練,培養學生心理素質。
口譯活動中的心態與環境、休息、身體狀況、翻譯主題和譯前準備密切相關。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才能訓練學生在口譯考場或現場濃厚緊張的氣氛中流利準確地進行語言轉換。幫助學生擺脫思想包袱,做好充分的譯前準備,保證充沛的精力,克服心理焦慮,端正考試動機,建立自信,培養抗壓、抗幹擾能力貫穿口譯教學始終。公開演講和口譯模擬訓練都是有效的訓練方法。
口譯是壹項高度緊張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譯員需要快速分析和整合從源語言接收到的信息,然後用流利的翻譯語言表達出來。對考生在口譯考試中的錯誤進行實例分析,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口譯訓練,提高口譯質量,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口譯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