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紀下半葉,有壹個猶太人決心復興希伯來語。他是壹名立陶宛猶太青年,名叫埃裏澤·本·耶胡達。1879年,耶胡達發表論文《事關大局的問題》,認為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家園是猶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條件。當時,人們認為他瘋了。希伯來語已經死了2000多年了,沒有人把它當母語。當時巴勒斯坦的猶太學校都教希伯來語,但只是作為理解宗教和經典的老話來教。這和學英語,只是上課學習,下課說中文是壹樣的。耶胡達的第壹個孩子出生後,對他說的全是希伯來語,他的第壹個孩子也成為了近2000年來第壹個以希伯來語為母語的人。
不久,更多的“瘋子”加入了這個行列。到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巴勒斯坦的許多幼兒園、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都把希伯來語作為唯壹的教學語言。第壹批母語為希伯來語的娃娃已經成為希伯來語的鐵桿粉絲,拒絕在與父母交流時使用意第緒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讓猶太人更加意識到壹個沒有祖國的民族是多麽脆弱,希伯來語作為民族母語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
1948以色列建國後,希伯來語被定為以色列官方語言之壹,政府開始大規模推行希伯來語教學,出現了“學生教父母說母語”的特殊現象。希伯來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壹,主要保存在《聖經》和《死海古卷》中。今天的希伯來語和2000多年前的古希伯來語幾乎壹樣。現代以色列人基本能聽懂2000多年前人們的對話,這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奇跡。如果我們現在聽唐朝的中國人,基本上很難理解。真的是老少皆宜,現在有800多萬人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