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說著說著,我們就來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石林最好的景點之壹的大新林景區。請拿好隨身行李準備下車跟我去看石林。
大家快看,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它是在周恩來總理的建議下建造的。1955年4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參觀了石林。周總理看到這裏的窪地只有壹點水,又看了看石林的景觀,說:“有山有水,有水就不悶了!”聽了總理的建議,人們對原來的喀斯特窪地進行了人工改造,把原來的小喀斯特池變成了今天的石林湖。請看,這平靜的湖中的石簇就像是天然盆景。在這壹簇石峰中有壹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觀音。請仔細找壹下。是的,就是她。好壹個“觀音”。因有此觀音石,也有人稱此湖為“觀音湖”。
我們現在看到的小池子叫“獅子池”。看,池塘邊的大獅子正在照看壹些在池塘裏嬉戲的小獅子。整座山也是壹頭大獅子,守護著神奇的石林。
現在,跟我上山,先把石林盡收眼底。獅子亭是我們今天遊覽的最高處,海拔1750米,是俯瞰石林的最佳地點之壹。
登上獅子亭,妳可以指著朝南的驚濤駭浪,浩瀚的Oishinohayashi映入眼簾。往東,妳可以俯瞰石林湖,那裏有美麗的湖光山色。有句話叫“不登獅子亭,不遊石林;壹座獅子亭,全身醉石林。”有人稱石林為“中國最美的風景”,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吉林霧凇並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有人說石林是“中國造園之源”。
“這壹大片石林是怎麽‘長’起來的?”好問題,就算是“石林”,也要有壹個成長過程。
這些巖石是如何在我們眼前形成的?這就要追溯到泥盆紀到二疊紀早期(5.7-2.5億年前)。當時,石林所在的滇東地區被淹沒在海裏。當時氣候溫暖濕潤,使得海洋中的生物生長迅速,種類繁多,包括珊瑚、有孔蟲、瓣狀鰓和各種腕足動物。這些生物死後,它們的骨頭上沈積著沙子和泥土。到2.7億年前,石林成為熱帶淺海,海底沈積了巨大厚度的(1~2 km)淺臺地礁相灰巖。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它被擡升並退縮到陸地上。地面被侵蝕,形成準平原狀態,逐漸陷入湖盆,進壹步引起溶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又被擡升。在巖石隆升的過程中,水、土壤、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千峰萬壑、雲霧繚繞、相互交替、形態各異的奇特地貌。
各位朋友,與其他類似地貌地區相比,雲南石林的發展多種形態並存,高大的石林(最高40多米)密集發展,保留了高原時期和湖盆的原始古地形。劍形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各地,就面積之廣、保存之完好、發育之典型、年代之久遠、形態之獨特、類型之齊全而言,雲南石林是首屈壹指的。甚至還有贏家。它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以其獨特的雄偉姿態、神韻、意境和不可抗拒的魅力,贏得了“天下第壹奇觀”的美譽。
看完了Oishinohayashi的概況,妳就聽說了石林的來歷和價值。我想妳早就無法抗拒探索新奇事物的沖動了。好吧,如果妳想知道石林的真面目,請隨我進入森林壹探究竟。
遊覽石林,會產生不同時間、不同角度、不同光線強弱的不同景觀。我還想提醒妳,去石林壹定要發揮妳的想象力。
請看,這是壹個小池塘。妳在池塘裏發現了什麽“東西”?兩只小水牛在玩耍,背上時隱時現,壹派田園風光。這是石林中的壹幕——青牛戲水。
現在,請直視前方。壹塊雄偉的巖石擋住了我們的視線,這使人想起了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造景手法。這塊石頭就像壹塊天然的屏風,隱藏著石林的奇觀,仿佛不想讓遊客壹眼就看出石林的神秘。所以我們稱這塊石頭為石屏。
通過石屏,我們的巡演會逐漸變好,相信大家會獲得更強的驚喜感。
疊翠”,這位朋友脫口而出。這是朱德主席6月視察石林時寫的,1962。短短的八個字,形象地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壯美。
看石頭的時候,別忘了欣賞碑文。過了鮮魚頭,石林景區就到了。請往前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就是在很多影視作品、書刊中出現過的石林景區。“石林”是隸書的兩個大紅字,是龍雲在1931視察石林時所寫的“石林”二字。“龍雲銘”二字是龍雲之子龍於1985年9月22日來到石林時所寫。現在,請花點時間拍照留念。
現在我們在石峰下。請看:“天造地設”、“南柱”、“大氣磅礴”、“頂天立地”、“天下第壹奇”...這些摩崖石刻反映了周圍奇妙的自然奇觀,捕捉了靈魂,給人以美麗奇特的感受和想象,這不僅是石林的寫照。
現在我們進去吧。請停下來擡頭看看:兩座山峰之間有壹塊搖搖欲墜的巨石。在這裏,“千鈞壹發”是最恰當的描述。大家經過的時候壹定要安靜,屏住呼吸,不然巨石會掉下來。好了,千鈞壹發之際,妳可以放心了事實上,這塊巨石已經在這裏“定居”了三百多萬年,經受住了無數次地震的考驗,不會倒下。
壹路上,石峰如劍,直刺蒼穹。這裏是劍狀喀斯特表現最典型的地方,遊客稱之為刀山之海。
穿過壹個山洞後,我們來到了壹個又小又傻的地方——還不如住。兩座山峰的底部凹進壹個房間,像壹個大廳或壹所房子,仿佛是壹個專門供疲憊的遊客小憩的地方。這種石屋的形成,其實就是水土的相互作用,地質學家稱之為“土下溶蝕”。我們在這裏打個盹,轉過身來,看著剛剛經過的山洞上面的四個大字:“無欲無求,堅強就好”。這四個字出自林則徐的《唐戀》,“海納百川,氣度大;墻立千刃,正無欲。“刻在這裏,比喻像壹個謎,給人聯想。
過了韓笑,我們到達了大石林海拔最低的地方——尖峰池。
這個尖峰池是石林最深處,也是石林最神秘的地方。尖峰池水清,天陰,四周山峰美不勝收。池子裏的水來自地下,所以旱季不幹涸,雨季不上漲。石林深處保存著如此天然的池水,實屬罕見。池中的石峰看起來像壹把劍。劍柄拋入水中,劍身寫有“劍鋒”二字,池名由此而來。地震時劍刃落入水中。
逛了壹圈劍峰池,我們來到了“極窄人”。請看,兩座山峰相接的地方,只有30厘米寬的空隙。這個場景的名字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開頭很窄,人只能看懂”的典故。如果從劍峰池繼續遊,這是必經之路,但那些又寬又胖的人只好望路興嘆。當然,這個場景的名字也可以引申為通過這個狹窄的通道,可以進入風光無限的“石林桃花源”。
走進“石林桃花源”,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享受吧!
在這裏,妳可以仰望天空,也可以俯視地面。身臨其境,有沒有“仰望宇宙之大,俯視秋末”的感覺?
這是顧騰的心結。祝妳愛情甜蜜,家庭幸福。
“兩只鳥壹起吃”。這個天堂裏的精美雕塑讓妳想起“羊有跪在胸前的意思,鳥有反哺的感覺”。
石峰頂端的壹只小象遠遠望去,仿佛在等待和期待。這是“像坐在石臺上”。
“千歲龜”,撒尼人說,看見它“得償所願”,覺得它“活了壹百歲”。
“石鐘”是樂神賜給士林的寶物。妳會驚訝的發現,這個石鐘可以玩妳的心。
各位朋友,如果說剛才我們被邀請去自然雕塑館參觀,那麽現在我們已經爬上了石林中的另壹個景點,建在約30米高的石峰頂上的望峰亭。妳有沒有發現“壹旦爬到山頂,妳就會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是小矮人”的感覺這個時候?此亭初建於1931,復建於1971。
“阿詩瑪在哪裏?”別擔心,阿詩瑪就藏在這茫茫“森林”海中,我們現在會壹路找到的。但在途中仍有許多奇跡等待著我們。
曲徑通幽,進入壹個石洞,四周是高聳的石墻。站在山洞裏,妳能感受到坐井觀天意味著什麽。
從“坐井觀天”開始,兩邊都是直通雲表的石墻。壹堵石墻似乎從中間被切開了,留下了壹條狹窄的縫隙。由此可見,天空中只有壹條細線,故稱“壹線天”。
有朋友問,石林有人住過嗎?答案是:可以。清朝鹹豐年間,為響應太平天國起義,路南縣爆發了以趙發為首的彜族起義。趙發領起義軍時,住在石林。
這是叛軍紮營的地方。這裏有石桌,石凳,石床,石床上有香爐,這裏有清泉。
在這裏的石墻底部,有壹個可以容納壹個人的小洞。相傳此地是趙發關押戰俘的監獄,故名“石牢”。鉆進壹個洞裏,妳會覺得豁然開朗,天會更高更藍。看到這個洞穴妳還會想到什麽?順便說壹下,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是在五行山下。
大家看,它就像鳳凰的大石頭,蹲在石頭頂上,它在回頭梳理自己漂亮的羽毛。這就是我們在望風閣見過的“鳳梳翼”。
遠處壹塊巨石,分成兩半,似乎被人用鞭子抽過,鞭痕隱約可見。傳說這是阿黑在尋找阿詩瑪3的路上被壹塊頑固的石頭擋住的時候。他奮力抽打巨石,將其拉成兩半,留下了這塊“魔鞭石”。
現在我們來到外圍的石林景區,會看到蘇武牧羊、悠閑漫步、母子借宿、王宓石、歡樂會、騎駱駝等景點。
現在我們來到荷花池,請休息壹下,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阿詩瑪。這個荷花池因水中的壹塊石頭看起來像蓮花而得名。是在大石林遊泳後休息的人工池塘。池子裏有魚。感興趣的遊客可以餵魚,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現在,讓我們繼續尋找“阿詩瑪”。
小石林位於大石林的東北部。如果說大石林以威嚴和神秘取勝,小石林則以精致、清新、優雅著稱。如果我們把大石林比作黑格,小石林就是阿詩瑪。是的,我們要找的阿詩瑪就是池畔,壹只站在小石林中的青鳥。
請看,取經途中的唐僧也被石林的美景所吸引,在那裏打坐念經。人們稱他為念經的“唐僧”。看這塊石頭。它看起來像壹只淘氣的猴子。看它的嘴和臉。它看起來更像壹只真的猴子。人們稱之為“悟空石”。原來唐僧在這裏修行。沙和尚走得很慢,還沒到,而豬八戒還在外面的石林裏睡覺。
壹路上,我們可以看到遊泳池情侶,王月建,三十門等景點。細心的客人可能會發現壹些隱藏在草叢和縫隙中的燈箱。我想告訴妳,這是夜石林的主要景點。夜幕降臨時,風格各異的射燈、追光燈、碘鎢燈,用不同的顏色和角度,把整個小石林裝點得嫵媚動人,石峰林立,奇石林立。隨著光線強度和顏色的變化,仿佛都活了起來,與人同行。
繞過草坪,沿著走廊走,展現在眼前的是微波閃閃的青鳥池。阿詩瑪在哪裏?眼前這位神的傑作栩栩如生,她就是撒尼人心中的好女兒——阿詩瑪。“阿詩瑪”在彜語中的意思是像金子壹樣美麗的女孩。
阿詩瑪是撒尼人最尊敬的理想人物。這裏的石峰因她而多情,因石林而聞名天下。她的美麗已經變成了壹朵奇葩;她的愛是壹件永不雕謝的藝術品。這座石像現在已經成為我們雲南旅遊的壹個標誌。後人在這裏刻下了毛澤東總統的《詠梅》的絕唱,來陪伴阿詩瑪。
找到阿詩瑪,我們今天的石林之旅就告壹段落了。稍後,我們將驅車前往石林的下壹個景點,乃古石林。
各位朋友,乃古石林位於大小石林景區北部,距離大石林約8公裏,車程15分鐘。
我們剛才參觀的大大小小的石林,人文景觀很多,而我們即將到達的乃古石林,卻保留了自然風貌,幾乎沒有人工雕琢,更加原始野性。乃古石林將成為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域。
親愛的朋友們,請看壹看。前方不遠處,隱約能看到壹塊深色石頭的地方,就是我們此行的第二站——古石林。
乃古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柱眾多,雄偉壯觀。“乃古”在撒尼語中是“黑”的意思,含義更原始、更古老。因此,乃古石林也可稱為黑石林。
乃古石林面積約10.25平方公裏,景區廣闊,山川、樹木、石頭、湖光山色各具特色,山野韻味濃厚。沈浸其中,妳才能真正理解“回歸自然”是什麽意思。
但古石林幽暗古樸,石峰石柱,形態各異。它剛柔並濟,遠看陰森雄偉,陰森幽靜,宛如壹座古老荒涼的黑色城堡,令人望而生畏,心如刀絞。乃古石林開發的旅遊區現在只占總面積的壹半。目前景區遊覽總長度約5公裏。
古老的石林中有近100個景點。根據景點分布,分為兩個旅遊區和五個主體區。他們的名字很形象,聽名字就大概能想象出他們的優雅。分別是:梁園森林、登高望遠、地下打鉆、地上轉、參觀古森林...此外,還有白雲湖和白雲洞,有400多米長。還有大量未命名的景點,期待發揮想象力,命名。
遊覽奈古石林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好了,我們到了。請和我壹起下車看,鉆,轉,逛。
我們爬樓梯。現在,請回顧壹下。對面的石峰像不像“古城堡”?如果妳仔細看,妳會發現墻上有許多警衛緊靠在壹起。因此,這壹幕被命名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妳把整塊石頭放在壹起看,妳會發現它像壹只船。這就是乃古石林的魅力。左邊是船尾,右邊是船頭,中間站著壹群人。他們有的背對背,有的面對面,表情各異。仔細數的話,好像有八個人。這個場景叫什麽?大家想到了《八仙過海》。那妳能說出誰是張誰是嗎...
我們繼續吧。壹只漂亮的鸚鵡正在和每個人打招呼。它在致歡迎詞,但它說的是薩尼語,所以妳聽不懂。讓我翻譯壹下。哦,上面寫著:奈古石林歡迎遠方的朋友。祝大家遊得好,玩得開心!
看完玉帝留下的“神牙”,欣賞完伸向天空的“佛手”,我們跟著駱駝去看“豬媳婦”。
請朝我指的方向看。四根石柱相對而立,壹高壹矮。這裏引用中國壹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來命名——十八般武藝。看看左邊的祝英臺和她的女仆殷新,右邊的梁山伯和非常老的。他們送走了壹段又壹段的旅程,無盡的離別之情,無盡的告別之語,如膠似漆。
我們往前走幾步,看看“十八般禮物”。妳發現了什麽?“絕頂侍女在哪裏?”原來,殷新和九思為了方便梁山伯與祝英臺相互告白,已經自作主張躲到壹邊去了。看來我們得理智壹點,邁著輕快的步子慢慢離開,不要驚動“朱良會議”。
現在我有壹個問題要問妳:獅身人面像在哪裏?在埃及。我們都知道埃及有獅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大家快看。那是什麽?上面是人的臉,下面是獅子的身體。這是古代石林的獅身人面像。埃及的雕像是人做的,而乃古的雕像來自大自然的巧思。
懸崖上有壹只小象盯著前方,好像在尋找走失的媽媽。乃古石林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象,可能很久以前這裏就有象群活動,這壹點不得而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註意數壹數,看看誰找到的大象最多。
現在,如果妳看遠處的石林,有兩個相鄰的石峰,形狀更奇特,像兩只金豬拱著嘴,擺動著尾巴在打架,它們正在互相咬死對方。左邊有兩塊石頭。哦,原來殷新和九思是來這裏看金豬大戰的。
現在妳應該更加小心,和我壹起爬。我們到達了乃古石林的最高處——俯瞰山峰。有沒有朋友數過我們爬了多少級臺階?是的,82級。在這裏我們可以俯瞰乃古石林的全景。有“雲湖”。這個湖因經常被雲覆蓋而得名。清晨觀湖,如藍天白雲墜湖,湖中滿是漂浮的藍白雲朵;黃昏看湖,石峰峭壁倒映,勝過壹幅絕妙的油畫。冬天的早晨,湖面經常是霧蒙蒙的,將乃古石林包裹成兩半。湖中有兩個小島,壹個是蓬萊,壹個是瀛洲。
遠處怪石嶙峋,千峰聳立,千姿百態,氣勢磅礴。長長的石林就像壹群馬,排成壹條長蛇陣,士兵們準備袖手旁觀。那邊的高臺叫“聚仙臺”。傳說葛子(彜族諸神的壹個傳說人物)的諸神召開軍事會議,諸神聚在壹起商議重要的公事,決定派葛子的女兒阿米諾下凡幫助撒尼人。
看完峰後,跟著我從劍道山繼續走,下150臺階,到地面上的後彎。
各位朋友,對比壹下我們剛才遊的大小石林,發現大小石林的主峰不相上下,大小高低比較接近。遠看只能看到壹片片密密麻麻的集群,看似缺少變化和跳躍,近看回報卻大相徑庭。大自然精雕細琢,使得堅硬的石頭無論鳥形、動物形,還是擬人化、異形化的物體,看起來都很逼真。而古石林的石頭黑而簡單,巖性參差不齊,看起來的東西比較像。然而,當妳身臨其境,卻突然覺得山中鳥鳴,危巖密布,山風陣陣,花香四溢。妳是否嗅到了迎面而來的野味,感受到了未加修飾的粗獷自然之美?
看那,壹片巨大的石林,它的根部連成壹個整體,但頂部卻凹凸不平,就像佛手升騰,妙不可言,這就是著名的“獨石成林”
這裏的石峰頂部凹進壹個盆裏,盆口朝天,滿是雨露。因形似北京北海公園“仙人承露盤”的青銅盤,故名“承露盤”。
請看,壹塊巨石從石峰上掉下來,被兩邊的石崖接住。這壹幕酷似“千鈞壹發”,所以我們把它命名為“雙峰落石”。
在我們面前,我們將進入“動物園”。請看壹下:雙象戲水,猛虎下山,玉面狐貍,南天神君,玉兔望月,天狗望月,鴕鳥求隱居,烏龜摘寶,石龍訓練,龍虎鬥,兔子玩,雙獅戀等等。在“動物園”裏,有令人驚嘆的石頭,如王太後留下的壹枚鉆戒和壹顆形似八字的“富貴石”。現在我們在乃古石林的中心廣場,這裏地勢比較平坦,周圍有很多奇石。這個石柱很像人。看她的頭和鼻子。看起來不像亞洲人。我們稱她為“英格蘭女王”。她是哪個女王?妳得自己去問她。這裏有個打坐觀音。英國女王和觀音菩薩都被吸引到這裏來了,可見我們是古石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