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現代漢語詞典對興趣的解釋是喜歡的心情,但想想就覺得無比幹澀。我結合自己的理解總結興趣的特點:壹、興趣是主體的態度,是從行為上反映出來的態度。感興趣意味著能夠專註於某件事;第二,興趣發生在某件事上。比如炒股,有人對炒股感興趣,因為股票的漲跌關系到個人利益;第三,興趣狀態發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有人喜歡政治,有人癡迷軍事,有人喜歡遊戲,有人喜歡收藏。他們的興趣貫穿於活動之中。現在的教育者對興趣的理解大多是靜態的,認為孩子會對某個特定的事物感興趣。他們把興趣和人的發展分開,認為興趣是人在接觸某種東西時產生的快樂狀態。在教材中的具體表現就是用新奇的材料包裝蒼白的知識,或者賄賂學生,吸引孩子的註意力和努力。這種情況可能行得通,但不難看出這是壹種活動。比如,(我用壹個看似特殊的例子)壹個樂感很強的學生,應該讓他感受音樂,但隨著發展,壹個人要想玩征服音樂,就需要充滿非凡的情感;非凡的情感來源於非凡的文化和生活經歷;不平凡的文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需要不平凡的生活圈子,邏輯,發音,理解,文化背景等等。可見,興趣點所展開的面所包含的優質知識和能力,並不亞於我們課本上所標明的。結合我們興趣的第壹個特點,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全神貫註,全神貫註,保持自己喜歡的情緒。這整個活動就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我想愛因斯坦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該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