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誰知道中國國畫簡史?

誰知道中國國畫簡史?

中國畫,也簡稱國畫,古稱丹青,泛指我國傳統繪畫藝術,是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之壹。從狹義上講,中國畫是指帶有綠色色彩的水墨畫,而從廣義上講,中國畫是指傳統的中國風格的壁畫、織錦畫、刺繡、重彩、水墨畫、石雕,甚至年畫和陶瓷上的繪畫,包括現代中國油畫和水彩畫。

221至220年前

中國早期的畫是畫在絲綢上的。直到1世紀紙的發明,絲綢才逐漸被更便宜的材料取代。東晉時期,書畫成為中國宮廷圈子裏最重要的藝術,那些作品大多是貴族和學者畫的。當時的繪畫工具是用動物毛發制成的刷子和用松散的煤煙或動物膠制成的墨汁。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在中國歷史上很受重視,會像畫壹樣掛在墻上。

220到581年

六朝時期,人們開始欣賞繪畫的原始美,他們也寫了關於繪畫的書籍。在表現夫妻之禮等儒家思想的同時,也追求形象的美感,永垂不朽。如顧愷之絕世遺作《壹幅女史圖》、《壹幅羅女神圖》等,表現出清晰的骨相形象,迎風而立,不朽。

581到960

隋唐時期,宮廷人物畫有了很大發展[2]。從畫家周舫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圍繞宮殿的主題人物,如皇帝和女士們,都充滿了光彩[1]。南唐時期,工筆人物畫的唯美寫實技法達到頂峰。這壹時期,被稱為畫聖的吳道子的出現,給中國畫的發展帶來了變化。吳道子用了壹種叫“蘭葉描”的線條技法來表現事物,改變了當時盛行的顧愷之畫派。自唐代以來,山水畫的數量開始增加,分為李昭道的“青綠山水”和王維的“水墨山水”。

960轉1368

到了宋代,對地貌的描寫開始模糊出現。畫家用模糊的輪廓來表現遠處的景色,而山的形狀隱藏在濃霧中。繪畫的重點是表現道教和佛教中天人合壹的思想。這壹時期的著名畫家有《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和以山水畫著稱的夏圭[4]。除了以表現立體事物為目的的畫家,其他畫家都是為了另壹個目的而繪畫。自宋元以來,文人時代開始興起。北宋時,蘇軾提出將書法融入繪畫,他和許多大學者開始以文人身份作畫。以蘇軾、米芾為代表,逐漸確定了崇尚平淡和諧的中國畫審美方式。這時候很多畫家開始關註如何表現物體的內在精神而不是其物質表象,更加關註筆墨本身的轉化和變化。比如米芾的長子,南宋大畫家米友仁,發展了米芾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的家庭。他傳世的傑作《雲山圖》,不在於他畫的山和樹,而在於他畫的部位和細節。雖然是寫生,但是很幼稚,所以他把自己的畫命名為“水墨戲”[1]。

1368至1895

從13世紀開始,出現了比宋代繪畫色彩更豐富的明代繪畫。《芥子園傳》最早出現在1679 [6],它包含了眾多繪畫大師的精華,成為中國畫入門教材。畫派方面,壹方面仍有元代文人畫的特點,吳派,吳派[2008-10-07],以沈周為首;另壹方面,有以戴進為首的浙派,力求對宋畫進行再生和改造。清初開始出現追求個人主義的畫家。他們沿襲了以往繪畫的傳統,追求更自由的繪畫方式。17和18世紀,揚州、上海等大型商業城市因為商人資助畫家不斷創新而成為藝術中心。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末,中國畫家接觸到了更多的西方繪畫。有的畫家徹底拋棄中國畫,追求西畫,有的畫家則試圖將兩者融合,其中最著名的是出身農民家庭的齊白石。

摩登時代

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畫家開始嘗試西洋畫,油畫也在此時傳入中國。建國初期,鼓勵畫家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壹部分被毫無改變地完全引入,那時畫家將被提供主題並被要求大規模生產。1953年放寬了這壹限制,國畫在1956-57年間的百花齊放運動中獲得了新生。在這壹時期,表現農村日常生活的農民藝術繪畫數量大大增加。文革期間,美院停辦,與藝術相關的期刊和各大美展停辦。在破四化運動中,中國的藝術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文革後,重新建立了藝術院校和專業團體,建立了與外國藝術團體的交流。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家嘗試新的主題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