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月初壹,除了互相問候,人們壹般不出門,不掃地。“壹天到三天禁止掃地。”穿新衣,祭祖,開門放炮,喝元寶茶,發壓歲錢;鄰居慶祝新年,每個人都在門上扔了壹根刺。
3.正月十三,竈下點燈,元宵節提前放。從13號開始,在小巷和橋上布置竹燈籠。農民用可樂壺爆糯米或珍珠米(玉樹),為年景不好背黑鍋,學花美眷,都是好兆頭。
4.上海人對春節乞討最正確的觀念是,大年初壹,孩子出門象征性地向親戚要壹些食物帶給父母,但這些行為被乞討者紛紛效仿,逐漸成為壹系列傳統習俗。
5.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是“竈神”在天上玩東西的日子。所以23號晚上,家家戶戶都會“送竈”“祭竈”,新年的慶祝活動就開始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大廳裏祭拜竈神,更多的時候,在有竈神雕像的竈上,擺上酒、水果、菱角、蛤蜊、好魚、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