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請先讀《左傳》,再看《史記》。

請先讀《左傳》,再看《史記》。

《春秋》語言簡潔晦澀。雖然記錄了魯240年來發生的國家大事,但基本上每年只記錄壹件事,每件事只有壹句話。

但如果先看《左傳》,再看《春秋》,每壹句話的背景和背後隱藏的故事就會豁然開朗。

例如,“元年,春,王之正月。三月,公眾和樂器之父在蔑視中聯合起來。夏五月,鄭伯可在燕。等等……”

用白話文翻譯,某年某月某國領導人出訪,某年某月某國訪問;某年某月誰攻打了壹個國家;某年某月,誰打敗了壹個國家,沒有因果,沒有人的位置,由妳展開想象去猜測和評論。

就像老子在《春秋》中的壹句話“殺、晉、”壹樣,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殺王”視為壹種大逆不道的行為。這句話無疑把晉國的趙盾放在了歷史恥辱柱上,這將是後世的恥辱。

趙盾為什麽要殺死國王,他是怎麽殺死國王的?我們就是無法理解這句話。

《春秋》雖然只有壹句話,但《左傳》裏有人物,有地點,有時代,有豐富的故事。

在《左傳》中,趙盾是晉國優秀的醫生,而高益和商紂王壹樣殘忍。趙盾被誠實和坦率的堅決言論所觸怒,高益命令人們殺死趙盾。

然而,高益,壹個壞國王,最終死在趙盾的表弟手裏。當高益被殺時,趙盾正被殺手們追得滿世界跑,正準備越境逃往鄰國。

事實正如《左傳》所記載的那樣。孔子寫“趙盾弒君”不是無視事實嗎?

其實不算。君主被殺了。在孔子看來,如果醫生趙盾逃離了這個國家,他就可以擺脫這種關系。但只要還在金境內,就不能推卸責任。

有點像我們現在的領導負責制。如果出了問題,領導會承擔責任或者辭職。所以不管趙盾是不是好人,只要君主的死和妳有關系,是趙盾殺了妳,是趙盾對他的國家不忠,就應該被世人唾棄。

看完《左傳》裏的故事,再去看《趙晉遁弒君高益》,突然意識到原來是這麽壹回事。至於趙盾是不是“弒君”,還需要再判斷。

但是只要妳不像老子那麽迂腐,妳就不應該寫這樣的話來反對趙盾,對嗎?所以,如果說《春秋》是文本,那麽《左傳》就是教科書式的分析。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覺得古文難讀,另壹方面也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文化、觀念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問妳壹個問題:“孔子姓什麽?”

真實的是孔子姓子,姓孔,名秋。司馬遷在漢代不知道孔子姓“子”,所以在編史書時弄錯了,寫成了“孔子姓孔”。世人信司馬遷,犯了錯,取了他的姓,是不對的。

後世逐漸淡出,姓氏作為家族傳承代代相傳。

但仍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子”在當時是壹種尊稱,只有在某壹方面達到極致的人才可以冠以“子”的名號。

看百家爭鳴。那些成就非凡的先人,比如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韓非子,都是壹家人嗎?都姓子嗎?

讀《左傳》常引起對《春秋》的興趣。歷史就是這麽有趣,但我們卻常常被古語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