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宋蘇軾的《遊青松亭》,原文是:
宇昌住在徽州嘉佑寺,走在宋風亭下。如果妳累了,妳就會停止思考。王婷玉仍然在樹林的盡頭,這意味著如何得到它?過了很久,他突然說:“這裏有什麽好休息的?”因為它像壹條上鉤的魚,突然被解脫了。如果人們認識到這壹點,雖然兵臨城下,戰鼓如雷,進則亡,退則退,不妨休息壹下。
翻譯:
我以前住在惠州的加佑寺。我漫步在宋風亭下,感到又累又乏,真想找個地方躺下來休息壹下。仰望松風亭,我還高,心想這麽高,怎麽爬上去休息?我想了壹會兒,突然對自己說:“為什麽不能在這裏休息壹下呢?為什麽壹定要去亭子裏休息?”
於是心情壹下子就放松了,好像壹直掛在鉤子上的魚突然被解脫了壹樣。如果人們能夠了解無憂無慮的局勢的真相,即使他們即將上陣殺敵,他們也能聽到耳中的鼓聲,想到前去殺敵就必死無疑,如果逃跑就必死無疑,受到軍法處置。到時候,他們就能放下心事,好好休息了。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宋哲宗邵聖元年間(1094),哲人掌政,張騫掌政。蘇軾被貶惠州(今廣東惠州),寧遠軍副使。十月,蘇軾抵達徽州,住在嘉佑寺,遊覽宋風亭時寫下此文。
文章的主旨和欣賞:
在流亡期間,作者經常在苦難中享受快樂,走過山野以消除憂慮並理解自然的神秘。這壹次,我沒能登上宋風館,卻又壹次體會到了“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表現了作者率真、天真、樂觀、豁達的壹面。
文章的標題是“旅行”,它可能描述了旅程,宋風館的起源和周圍的風景。但蘇軾不是為了敘述,而是為了理解。從“意如何得”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無處歇息的道理。
這種馬上放下,隨遇而安,“準備好了,不妨休息壹下”的曠達態度,正是蘇軾從豐富的人生磨煉中偶然得到的。壹段原本令人沮喪的經歷,從另壹個角度看,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因為它就像壹條上鉤的魚,突然就擺脫了它。”
這種思維方式在蘇軾貶謫後期的作品中不斷表現出來,既是對自身生活困境的積極反抗,也是蘇軾在具體現實中始終不失精神品格、提升自我至廣闊開放境地的彰顯。
百度百科-記得去參觀宋風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