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書法領域的南北之爭雖然《論南北書派》和《論北碑南郵》兩篇文章是清代嘉慶年間阮元所作,但書法、繪畫等領域壹直存在南北風格之爭。
董其昌提出明代繪畫領域?南北方教派?兩個學派的區別,以及南方學派的成就高於北方學派。在書法界,清朝以前,也大致是?崇南抑北?這種趨勢。
著名書法家賈珠撰寫的《書法史》中認為,晉代繼承了漢魏的書法遺產,當時的風氣提倡暢所欲言,不追求名利,所以名人把大量的心思投入到文藝創作中,因而書法界出現了造詣很高的書法家和作品。
而南朝繼承了金朝的脈絡,這種倡導?簡·李巖?審美時尚也壹路流傳下來。
第二,阮元為?北碑?翻案阮元寫的這兩篇文章,尊碑抑帖的思路極其清晰,從理論高度明確提升了北碑的書法價值。
壹方面,他研究過許多北派碑刻,熟悉其風格,另壹方面,也與他本人的學術思想有關。阮元認為,即使是經學、史學等更有實際意義的領域,也有南北之分。雙方學者都鄙視對方的研究方法,書法也不例外。
他還認為,自南北朝兩種書法風格發生分歧以來,南社壹直盛行,很大壹部分原因來自於皇帝的大力推動。比如唐太宗壹生仰慕王羲之,他的審美取向影響了整個唐朝。宋太宗下令刊刻《春華亭帖》,影響很大。刻帖的風尚壹直延續到宋、元、明。
三、北碑:更正宗的尊崗抑碑?主流延續了很多朝代,阮元出來反其道而行之。在他之後,包陳石、康有為等人繼續致力於碑學研究。
這些人的觀點對清代書法風尚產生了重要影響。北派碑學在長期衰弱後,得以恢復並回到與南派鐵血並駕齊驅的地位。
除了風格,碑文與書帖相比還有壹個優勢:在古代,沒有復印機和掃描儀,書帖是通過剛性重印來流通的,反復重印後字體失真的概率大大增加;但碑文總是以石碑的形式存在,失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所以阮元等人才主張北碑更有能力?獲取漢魏古義?原因。